1
曹丕继承曹操魏王之位后,首先要处理的便是巩固政权。在所有兄弟里面,曹丕对曹植最为顾忌。
昔年争夺嫡子之位的激烈,曹丕记忆犹新。如今,曹丕虽然顺利继承魏王之位,但群臣中还有暗中支持曹植的人在。曹丕决定,用血的洗礼来警告曹植不要轻举妄动。
曹植在与曹丕争夺魏太子之位时,手下的主要谋士有三人:杨修、丁仪、丁廙。杨修已死,只剩下丁仪、丁廙两兄弟还活着。
2
此时,曹操已死,曹丕身为魏王,拥有绝对的权威,再也没有人可以阻拦曹丕的报复行动了。他将丁仪俩兄弟付狱,杀之。
曹植心知,曹丕的这种做法是杀鸡儆猴。然而,曹丕如今身为魏王,掌生杀予夺大权,他又能有什么办法呢?
魏延康元年十月二十八日,曹丕在受禅台上完成登基大典。同年,曹丕改延康年号为黄初,大赦天下。
3
曹丕代汉称帝,完成曹操一生不敢做的大事,曹氏一门,顿时无比荣耀。曹丕如今是真正的天下之主。
曹丕虽然称帝,牢牢地掌控着朝政大权,然而,他仍然没有放弃对曹植的防范。他下令,为防诸侯王自恃权贵,横行乡里,作出不法举动,特派监国使者协助诸侯王处理封国事务。
曹丕的这道手谕对于曹植来说无疑是个灾难。从此,他的一举一动,都逃不过皇帝的视野,曹丕在邺城得意地笑了。
4
魏黄初二年,监国使者灌均迎合曹丕的心思,举奏“曹植醉酒叛逆傲慢,劫持要挟使者”,有关官吏纷纷上书请求治曹植的罪。
就在曹植面临生命危险的时刻,已成为太后的卞氏向曹丕力保儿子的性命。曹丕终究还是念及兄弟的情义,没有治曹植的罪,只是将贬他的爵位为安乡侯,不久又改封曹植为鄄城侯。
为了讨好曹丕,曹植上书检讨自己的行为,并作《写灌均上事令》一文表明自己将会严格自律。
5
曹植的示弱与谦卑减轻了曹丕的敌意。魏黄初三年,曹丕封曹植为鄄城侯,食邑二千五百户。
魏黄初四年,曹丕又改封曹植为雍丘侯,当年,曹植获准入京师朝见。曹植在朝见曹丕时,又上了一封文采斐然的表白书。
书中,曹植反思自己的罪过,赞美曹丕的恩德。在曹植心中,一直怀有远大的政治抱负。曹植希望能够凭借他的文字打动曹丕,获得重用。但曹丕没有表示出半点启用他的意思。
6
魏黄初六年,曹丕东征吴国,在回程的路上经过雍丘县,他亲临曹植的王宫,又增封曹植食邑五百户。
曹丕再次给曹植增添食邑,或许是对曹植不被任用的补偿吧。这次,是曹植最后一次见到曹丕,该年曹丕在邺城病死。
曹植在曹丕即天子位的六年里,四次被改换封地,饱受颠簸之苦,虽忍气吞声示好,却终不被曹丕信用,算得上是境遇凄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