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中国的传统,是要坐月子的。我怀大宝和二宝都是坐满了42天,然后到医院去妇产。其实坐月子这种习俗比较传统,但还是有一定科学依据的。
产妇坐月子到底“坐”的是什么?
医学上把胎盘娩出到产后的42天,称为产褥期。这段时间产妇的身体、内脏以及子宫在恢复阶段。国外产后不坐月子,是因为她们的体质以及平时的饮食、生活习惯和我们有所不同,所以并不能拿来做比较的。
产妇需要重视自己的吃、穿、住三个方面,帮助身体更快的恢复。在饮食方面,产后的第一、第二周,尽量饮食清淡一些,此时身体正在适应产后的状态。等第三周开始,逐渐进补,并且尽量多吃一些新鲜蔬菜、水果,避免可能会出现产后便秘的情况。
不论你是冬天坐月子还是夏天坐月子,都尽量穿的保暖一些,产后比较容易出汗,可以穿纯棉的衣服,更容易吸汗一些。尽量穿长袖、长裤,避免被风寒入侵,这对产后的身体恢复有很大的影响。
产妇所处的环境,相对比较舒适,如果天气热可以开空调,但避免直吹。每天保持30分钟左右的通风,保持室内空气的清新,这样不容易生病。
作为二胎妈妈,我的两次坐月子都是在初冬季节,当时还没地暖,就只能开了电暖风保持室温。而且,尽量穿包跟的拖鞋,脚后跟着凉,出月子会疼的没办法走路。
产妇坐月子是传统还是科学?
生完宝宝后,产妇的身体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尤其是子宫。孕晚期子宫的重量是非孕期的20倍,且容量增加到1000倍以上。产后需要一定的时间,逐渐恢复到正常情况,而这段时间,也是产后妈妈身体的形态以及器官功能复原的阶段。所以,坐月子还是很科学的。
坐月子主要是为了帮助产妇身体更快的恢复,而且,月子期间不仅需要调养和保健,还得逐渐适应,哺乳和产后各脏器的恢复。从现代医学观点来看,产后坐月子,对产妇身体的正常恢复,有着重要的意义,也是很有必要的。
坐月子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作为育婴师,我深刻的知道,产后坐月子是为了调养身体,进行适当的食补与运动锻炼,帮助子宫逐渐恢复到生产前的大小,而且,产后妈妈的气血,也需要逐渐的调整和恢复。
首先,避免受寒。坐月子期间,尽量保证周围空气的湿度和温度,因为寒冷潮湿的空气,可能会进入到你的关节,导致风寒入侵。室内温度尽量保持在25~26°左右,湿度在50%~60%左右,穿长袖衣服,避免着凉感冒。
其次,注意卫生。坐月子期间,身体、头发要经常清洗,避免皮肤遭受到细菌感染,而发炎。产褥期期间,保持身体的清洁,避免有“产褥疹”的发生。
最后,调节饮食。产后妈妈们的体质和孕期有不同,再加上产后排恶露以及哺乳,都需要更多的营养素。建议妈妈们调整饮食,月子期间以温补为主,太油腻的食物少吃,对哺乳不利。
除此之外,月子期间还要注意多卧床休息,每次起床时间尽量不超过半个小时。等体力逐渐恢复以,再进行适当的调整。长时间的站立或坐着,容易导致产妇背痛,腰痛,腿痛以及膝关节的疼痛,这些疾病可能会跟你一辈子。
枕边育儿寄语:
总之,产后坐月子形式传统,但还是有一定的科学依据的。建议妈妈们尽量遵循,科学坐月子的方式,对自己和宝宝都好!
【本文图片均来源网络,侵立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