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歼20舰载机想象图
近日,国产航母山东舰搭载歼15亮相服役,引起了网友的热烈讨论:未来我们的弹射型航母会选什么战机作为舰载机?此前有网上的分析指出,歼20由于太重无法上航母,所以隐身舰载机只能选中型机,这种说法是否有道理呢?歼20真的不合适展翅大洋吗?无论如何,如果单纯以重量作为评判标准,得出的答案也太过于天真了。
图为俄海军苏33舰载机
首先,现在世界上服役的主流舰载机大概都有多重呢?作为目前世界上唯一的固定翼隐身舰载机型号,F35C型的空重达到了13.6吨;美国海军目前的主力舰载机FA18E超级大黄蜂则为13.9吨;法国的阵风M相对轻巧,仅达10吨出头;而作为歼15的“姐姐”,俄罗斯的苏33空重为18.4吨,可谓重量级选手了。
可见,世界各国对于舰载机的重量指标并没有什么统一的标准,尽管我们并不可能知道歼20的重量究竟为几何,但俄美两国的同类双发重型隐身战斗机,即苏57和F22的空重分别为18吨和19.7吨,那么歼20理论上“体重”应该也在这个18至20吨的区间之内,以这样的“身材”想要在确保油弹载荷充足的前提下基于现有的滑跃起飞方式上舰,的确谈不上是一个多好的选择。
图为美军尼米兹级航母上的弹射器
但是,自1910年美国海军进行了人类历史上首次舰载机飞行尝试开始,固定翼飞机从舰船上起飞过程本质都是相似的,就是在航母甲板这段有限的加速空间内,以各种手段让飞机的空速提升到在机轮离开甲板时可以安全稳定飞行,在二战期间及冷战早期,各国航母通常会直接采用在平甲板上滑跑起飞的方式,但随着飞机越来越重,这招便显得不太安全了,即便有滑跃甲板加持也难以完全满足重型舰载机的需求,于是,弹射起飞方式应运而生。
其实,弹射起飞早在二战中便已出现,且被广泛运用于巡洋舰或战列舰的水上飞机放飞作业,但是航母实装弹射器则要等到冷战时期了,各种弹射器工作流程大同小异:在把舰载机连接到弹射器滑块上后,通过火药燃气、压缩蒸汽或其它动力推动滑块,后者拖着处于最大推力状态的舰载机加速飞驰,直接将舰载机“扔”出甲板、扶摇升空,这一过程中的加速很快,尼米兹级航母的弹射器可以在90米的距离内把舰载机的速度提升到300千米每小时以上,如果被
图为003型航母想象图
近年,电磁弹射技术开始被应用于美国福特级航空母舰的舰载机放飞上,依托电磁弹射方式,可以轻松将一架满载全重达33吨的F35C从长距离弹射点放飞,而近年来,中国在电磁弹射技术方面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如果进展顺利,歼20上舰,至少将完全不存在重量方面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