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代中皇帝面前,旁人是不敢造次的,唯恐龙颜大怒,性命不保,但也就有人要在皇帝面前谈论前朝的旧事,这大不敬的事肯定是难逃一死的,康熙也决定将此人诛九族,看了眼名字,说不必了,罢官就行!
这个人就是孔尚任,1648年出生在山东,成年后一心想要考取功名,但没有成功,可他不气馁,一心想要做官,在他35岁那年,他的机遇来了,康熙帝想要拉拢中原地区的民心,就决定祭孔,搞得十分隆重,引人瞩目。
孔尚任则为此次的祭孔活动做准备,告诉康熙许多儒家的文化与思想。康熙帝考虑到他是孔子的六十四代孙,就破格将他升为国子监博士。孔尚任觉得终于是自己大展才华的时候了,感动十分震惊与愉悦。
在还没有做官前孔尚任已经接触了一些南明兴亡的事,而他在朝廷实际是一个只有名头的官,处于放任,三十九岁就被派出江南治水,在这里他进一步了解到南明兴亡,并且结交了一些明代遗民。
孔尚任本想在朝廷有所大作为,现在却被派来做自己不懂的事情,心中难免失望,就专心准备作品《桃花扇》,去了解南明的历史,甚至与曾经经历过明末政治斗争的人沟通交流,与不支持清朝的黄云、邓汉仪等人来往密切。
1690年,孔尚任回京了,仍然担任闲散无聊的国子监博士,1695被升为户部主,被派去宝泉局监铸钱币。后第四年,他的作品《桃花扇》完成了,在北京频频演出,一时间洛阳纸贵,康熙帝也就注意到了。
这是一篇讲述明朝历史的作品,在康熙看来其中还有缅怀之意,引得康熙龙颜大怒,心想这人什么意思,我这边拼命拉拢民心,也算是一个好明君了,谁给他胆子在皇帝眼皮底下讲前朝往事?
康熙立刻下令要将此人诛杀九族,后来又看到作者的名号,原来是孔子的后人孔尚任,这要是斩了他九族,一切就前功尽废,还有可能引起中原地区大部分的不满,皇帝的位置肯定坐不踏实。并说:不必了,罢官就行。孔尚任也因此幸免。
孔尚任被免官后再也没有得到重用,但得知皇帝要诛杀他九族,却只是免了他的官,心中也有一些侥幸,同时也对黑暗的官府心存不满。对此,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