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符号,也是很值得荣耀的精神元素。现在越来越多的地方以文化的名义打造品牌,提高名气。文化在某种意义上甚至胜过经济所带来的繁荣,成为人们精神和物质双赢的重要载体。
去英国就感受到这种气息无处不在。
英国有许多著名的作家,莎士比亚无疑是鼻祖式的人物,他的剧作遍布全世界,几乎每个国家都上演过他的作品。自然被英国人引以为豪。伦敦以西180公里的斯特拉特福镇,是莎士比亚的故居,许多游客必去之处。那里的斜坡瓦顶、用泥土原色垒砌的外墙,以及凸出墙外的窗户和门廊,依旧保留着16世纪英国老建筑的风貌。小镇上耸立的莎士比亚高大青铜坐像,坐像下边是四座莎翁戏剧中的人物塑像,栩栩如生,惟妙惟肖,震撼和感染着每一个前来游览的人。人们透过故居里摆放的莎翁手稿,雕刻着图文的小摇床,羊皮手套作坊,仿佛看到了一个伟大剧作家诞生的足迹,同时为拥有这样一个享誉世界的伟大人物而感到赞叹和羡慕。
哈利波特,这又是一个产自英国作家笔下风靡全球的人物形象。
在英国,哈利波特的“影子”无处不在。尽管人们知道这是个杜撰的虚假人物,世上根本不存在,但人们依旧痴狂地喜爱他,迷恋他。为此英国人也做足了关于“他”的文章。
在伦敦会看到拍摄《哈利波特》的片场游览广告,有专门发往片场的火车,穿梭片场与火车站之间的巴士。“哈迷”们可以在片场闲游一个整天,可以看看拍摄的道具、特效、场景,还可以参观一下霍格沃茨大食堂,在片场的火车站台拍拍照,仔细观摩霍格沃茨城堡模型,“身临其境”地也当一回“魔法师”。
如果说莎翁的“拥趸者”大多集中在其故乡,哈利波特的“追求者”却遍布整个英国。在爱丁堡朋友提醒,一定要去大象咖啡馆。原来J.K·罗琳就是在这里开始《哈利波特》创作的。这是一个名不显眼的咖啡馆,1995年就诞生在爱丁堡的马歇尔街,经营咖啡、茶点、葡萄酒、啤酒、糕点和面包,现在却成了闻名全球的“网红”店,每天慕名而来的游客络绎不绝。人们排队走进店里要上一杯咖啡,一块蛋糕,并没什么特别。特别的是“心里”:在《哈利波特》的诞生地坐一坐,或许会沾上一些“魔力”,生活得更加愉快。
“对角巷”是著名魔幻小说系列《哈利波特》中英国魔法界最繁华的商业街道,多家魔法世界一线品牌商店都在这里有“旗舰店”。它隐藏于英国伦敦麻瓜无法看见的破釜酒吧后的小天井中,通过用魔杖敲打垃圾箱边上特定的墙砖可以进入。而真正的对角巷的原型,也就是电影中的那条奇幻的街道外景地,实际在约克的“肉铺街”。这条用鹅卵石铺成的狭窄的小道是英国迄今为止保存最完整最古老的中世纪街道,也是约克最著名的商业街。这里的建筑历史悠久,充满童话色彩。原本跟哈利波特没有任何关系,但因为电影取景的缘故,如今已是“哈迷”们必定打卡之地。许多游客,特别是年轻人来约克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到对角巷来走一趟。
在英国还有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福尔摩斯。这个大侦探不仅在英国如雷贯耳,在全世界也是名声大振。踏上伦敦的土地上,人们似乎就觉得神秘的福尔摩斯就在身边。其实他只是作家柯南道尔所塑造的一个人物而已。然而英国人把他“搞活”了。在伦敦贝克街221号B,居然出现了一个叫做福尔摩斯的博物馆,这座1815年建造的建筑,是柯南道尔在小说中给福尔摩斯“安”的家,现在被按照小说中的叙述整理成了对外开放的参观场所。不仅建筑“原汁原味”,甚至连门外的工作人员都穿着维多利亚时代仆人服装,让人走近便有一种穿越感。更不要说一下子想起了那个手握大烟斗,充满睿智的大侦探了。(王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