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宽免了朝鲜六万两白银,为何朝鲜却觉得受了奇耻大辱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1-07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341
导读

在雍正六年五月,朝鲜为“宽免债银”事派出辨诬陈奏使团归国,意在提醒雍正谕旨的名字写错了,结果是朝鲜人感到“慢书辱国,比前咨一倍”,三使臣均受到处分。 前面说过了,雍正赦免了朝鲜六万多两的白银,结果朝…

历史上,朝鲜一直对雍正有颇多偏见,首先是觉得雍正继位不明不白,认为康熙当时是把皇位传给十四子的,而雍正私自篡改密诏改为四子。其次觉得雍正太过于贪财好色了,认为雍正日日所想之事就是以各种名义征税,“日日所为之事,即籍没之政也”,聚敛的银子已经堆积成山,暴露在外,远望好似冰山,而“彼国居民,举皆贫困”,正是“财聚深宫,民散于下”。

实际上这些偏见都是朝鲜人自己的意淫而已,雍正帝对朝鲜的优遇要远胜过康熙帝,但朝鲜人却并无丝毫感激之意,反而怨声不断,个中原因趣事之多,让人捧腹。

宽免债银不乐意

雍正五年三月,由于清国商人胡嘉佩欠银案发,清国方面追查二百多名朝鲜商人所欠货银六万七千余两,并要求朝鲜督征。朝鲜君臣经过商议,以欠银人多,难以查征为由回咨清国。当时朝鲜英祖李昑对此事很不以为然,称“大国移咨督债,而小国征送七万两银货云尔,则后世以今日君臣,谓之如何耶?”

同年九月,雍正帝下旨宽免债银,这在朝鲜本来应是欢欣之事,但却让朝鲜感觉受到奇耻大辱,原来是谕旨的内容引起的骚动。朝鲜人认为谕旨中有两点是不能接受的,其一是,在谕旨中清国将英祖李昑的名字误写为其哥哥景宗的名字“李昀”。

其二是,雍正帝在谕旨中虽然夸奖肃宗李焞(英祖李昑的父亲)“才干优长,政令严肃,……曾将伊国负欠之人正法,想见其办事之公明”,但却指责英祖李昑的咨文,“支离巧饰”,且向闻李昑“柔懦无能,权移于下。观此咨文,推托之语,必其陪臣所为,非该国王口气,盖因不得自主之所致。似此清查积欠之事,该国王必不能办理”,由此“朝鲜国人应还之银,著从宽免追”。

误书名字引发的“委屈”

虽然将名字误书,但这些罪责都算在景宗李昀头上。当时(雍正五年十一月),朝鲜君臣看到雍正帝的这道谕旨后痛心不已,认为言中多有悖慢,辱及国家。当时朝鲜臣僚对于是否还钱形成两派意见,一派以领议政李光佐为代表,认为清国既已宽免,不宜再送银,而且以为:奸商负债,清国说要七万两就给人七万两,要是人家要十二万两,难道还要给人家十二万两吗?

一派以陈奏副使李明彦为代表,认为所欠为皇帑(即内帑),若偿银雍正帝必心喜,辨诬事可成。由于此前朝鲜君臣对雍正帝“贪财爱银”的认知,无论两派臣僚,抑或是英祖李昑本人,都有一个共识,即雍正帝此次宽免是虚,爱银是真。如领议政李光佐认为,“至于所谓皇旨,反复观之,虽云宽免,惜银之意,溢于辞表”。雍正善心免除朝鲜的欠银,你们竟然以为他是贪财?

被雍正骂了,不识大体

在雍正六年五月,朝鲜为“宽免债银”事派出辨诬陈奏使团归国,意在提醒雍正谕旨的名字写错了,结果是朝鲜人感到“慢书辱国,比前咨一倍”,三使臣均受到处分。在清国礼部回咨中,雍正帝不但未承认误书朝鲜国王名讳,反责备称“今李昑具奏为伊兄辨诉冤抑,是明明自以为冤抑而托为此语也。况李昀、李昑兄弟相继,事同一体,功过有何分别?而该国王强为分晰陈奏,不过欲彰伊兄之过耳。所奏甚属琐屑,不识大体”。一句不识大体,将雍正的霸道体现无疑,没办法,清朝强大的时候就是这么霸道。

再受“欺辱”

前面说过了,雍正赦免了朝鲜六万多两的白银,结果朝鲜却因为谕旨的名字写错而叽叽歪歪,为此让雍正训了一顿,谁知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雍正六年正月,朝鲜接到清国要求朝鲜严防清人私越国境咨文,其中雍正帝又有令朝鲜君臣感到受辱之语:“该国王既列藩封,当为朝廷尽捕盗安民之职,乃柔懦不能遵奉,转使内地犯法之人,恃朝鲜以为潜踪避罪之地,此风断不可长。嗣后傥有匪类越境生事,而朝鲜不能擒获,以致漏网者,著该国王将伊国防汛之员题参治罪,该部将该国王一并议处,……”

此次朝鲜臣僚反应更为激烈,纷纷上书,其中领议政李光佐以为“数月之内,诬辱至再,实是主辱臣死之日”。看到清国对朝鲜一再地悖慢,朝鲜君臣以为仍是雍正帝不舍得那“七万两”债银。可见在他们眼中,雍正是有多贪财啊。

自我安慰

朝鲜人认为名字误写的这道谕旨后被收入《清实录》,均已改为李昑的名字,由此可见清国也意识到名字确实误写了,但雍正帝的态度很强硬,认为朝鲜国王就应该感戴皇恩,遵奉圣训,现提出这样的处理意见完全是“鄙陋琐屑,不知大体”,并指示朝鲜国王将“先收银两存于彼国,如有应用之处,听其支用,其未完者概行免追”。

见此情状,朝鲜方面本打算为“犯越”事派出辨诬陈奏使团也不得不取消,毕竟看这样雍正正在气头上,现在去肯定又是一顿骂。也就是在这一年,雍正帝第二次减免朝鲜贡物,朝鲜君臣感到不可理解,或认为是雍正帝怒气已解,也是对自己稍稍一点安慰。

当时朝鲜对雍正十分的不服气,认为他继位不正,又不如十四子胤禵得人心,又没有康熙的贤明,而且长得还不好,又好色贪财,如此种种意淫使得朝鲜对雍正帝仍以胡虏视之,这也算是朝鲜人的精神胜利法吧,毕竟你打不过人家,还得乖乖听人家的话,只能这样自我安慰了。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发布,作者: 来自互联网。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www.zneh.com/znkb/show-273193.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