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在厦马完成了第25个全程马拉松,「人生百马」计划走到1/4的节点。回想跑马拉松这8年,因为成绩一直很废柴,就会在跑步之外找些乐趣。比如借着马拉松的名义满世界溜达,比如自虐式的背靠背参赛。可能上一场还是绿皮车搭配青旅的背包客风格,下一场又大把花积分住高星酒店了。
马拉松跑多了容易失忆,呲牙咧嘴完赛后,42公里的煎熬都很快藏进完赛奖牌里,再也想不起来,比赛之外的体验倒要深刻的多。
今年厦马的整个行程安排,从头到尾都很希尔顿——先是用荣誉客会的积分竞拍到厦马名额+酒店的套餐,酒店选了离厦大和海滩都很近的佳逸格芮。然后又拍了一些其它福利,比如赛前李子成私教训练课,整个比赛过程中也享受到了希尔顿荣誉客会提供给厦马跑者的一系列福利,算是非常惬意的一次马拉松了。
今年厦马不聊跑步,说说这次整个希尔顿积分竞拍到提供赛事服务的一整套体验。
希尔顿荣誉客会积分竞拍:搭上厦马的名额末班车
常撸积分的羊毛党对各家酒店的积分系统都不会陌生。希尔顿是厦马的赞助商之一,去年开始就可以通过希尔顿的积分竞拍得到厦马名额。国外的希尔顿积分竞拍(Experience Site)存在已久,以往只有英文版,竞拍项目也很少有国内。19年年初中文竞拍平台(官方全称:希尔顿荣誉客会积分竞拍中文平台)上线,依然分成音乐、体育、文化和美食四大类。一些明星演唱会(比如U2去年在墨尔本、周杰伦今年在新加坡的演唱会、北京凯迪拉克中心的演出等)、CBA常规赛、泰拳体验课,以及这两年的厦门马拉松、成都马拉松名额等等,都可以用积分竞拍。
相比靠网速/手速、靠人品的抽签, 积分竞拍的成功率显然要高很多。
这两年国内一线马拉松的中签率低到发指,完全没法预判。以我自己为例,北马、杭马、上马、无锡都有至少2次的参赛经历,结果去年这些比赛居然一场都没抽中,怎么都想不明白。
今年厦马官方数据,82205人报名,除去19.4%的直通选手,剩下中签率约 28.8%,也就差不多4中1的概率。抽不中要么去抢200个2000元的公益跑名额,要么找门路去购买少数赞助商名额,身边不少人购买的价格都在1800元左右。
这样算下来用积分竞拍还是非常值得的。积分的其它权益,比如兑换航司里程,很多信用卡也能实现,马拉松名额则过了这村没这店了。
整个积分竞拍很简单,移动端、网页端都能操作。以微信为例——关注希尔顿Hilton公众号,左下的会员专区--积分竞拍,进入希尔顿荣誉客会积分竞拍页面。
今年厦马有纯名额、名额搭配酒店等几种套餐的竞拍。 纯名额15000积分起拍,名额搭配酒店的套餐按酒店提供的服务内容,起拍积分也有差异。厦门几家希尔顿里,格芮精选酒店需要的积分最高,30000积分起拍,包含的内容也最多,康莱德、逸林和磐基希尔顿其次,都是为25000积分起拍。
含酒店的套餐都会包含两晚含早入住、提前早餐开放(也可以外带到起点吃)、比赛日接送起点服务、下午延迟到4点退房,基本涵盖所有跑马最需要的服务了。
然后不同酒店还会加一些特色,比如我选的格芮精选酒店有一个赛后60分钟的水疗和酒廊下午茶,赛后水疗能让身体回血更多体力值,对跑完马拉松的也算刚需了。
以及额外又拍了一个赛前李子成的私教课程:
全套下来花了16万7千分,竞拍成功后会收到确认成功的邮件:
切记,竞拍时确保自己积分足够,不然即便竞拍成功,积分不足就只能顺延给下一个出积分最高者。实在没有积分就多关注官方促销,遇到折扣或者额外奖励都值得入手,存点积分有备无患。
演唱会门票等竞拍同理。也有一些项目无需竞拍,直接用积分兑换即可。
是否值得用积累很久的积分竞拍?参考上面厦马名额的价值,目前这类马拉松未中签的话,也没太多别的办法得到名额了,很典型的有市无价,所以想中签就可以多留意下竞拍平台。
赛前体验:跑马福利、入住体验及李子成的分享课
这家佳逸是希尔顿格芮精选酒店在国内的第二家(首家在三亚),厦马入住期间可以享受到很多和跑马有关的福利。厦马赞助商里,希尔顿算很用心的了。
首先是所有使用希尔顿荣誉客会积分兑换或者竞拍的会员跑者都可以得到一份 额外的参赛包,包含洗漱包、短袖、皮肤风衣、护臂、空顶帽、冷感毛巾、号码扣等等。
还会给所有参加李子成赛前分享课的跑者戴一个腕带,凭腕带赛后在终点希尔顿服务站不用排队就能按摩拉伸;
马拉松跑者的房间里会有特别的欢迎果盘,除了水果之外额外还有坚果树莓等;
赛前一天李子成的私教课程(上午)及分享交流会(下午):
李子成是近年国内第一档的顶尖马拉松选手,相比多数体制内运动员,他的训练备战和比赛安排对业余爱好者而言都更有参考价值。私教课关于马拉松后的拉伸和日常核心训练的部分他解释的非常详细。
李子成的建议, 不管处于什么水准,跑者每周都应该有至少两次的专项核心/力量训练,一来能帮助自己跑的更快,二来这些训练本身会刺激跑步用不到的肌肉群,也能避免伤病出现。
下午的分享交流会,依然是满满干货。尤其针对第二天比赛体能分配/战术安排,花了很大篇幅讲。
这些都可以算作酒店入住之外的福利了。
酒店房间本身的品质不用多提,一贯希尔顿的高水准。格芮作为希尔顿旗下的精选酒店,在设计上会有不少当地的特色。
几个对马拉松跑者而言也许非常实用的——
这家格芮的床品品质很好,特地看了下床垫的品牌,用的金可儿的钻石系列。几天入住尤其是跑马前后,睡眠质量很好。房间的隔音也做的不错;
淋浴室有一点很贴心,地板做了地暖,泡澡或淋浴后进出淋浴房的细节体验很棒;
浴缸对马拉松跑者简直是最棒的赛后福利了。 我的习惯,早上离开酒店前会放满冷水,完赛后回到酒店下半身泡上15-20分钟再淋浴,对缓解腿部肌肉的酸痛感有很好的效果;
另外, 一家酒店的“房龄”也很重要,更新的酒店意味着更现代的设计,房间里也会有更多便捷设备,比如全自动的马桶、遥控落地窗、智能调节的房间灯光等等,这些是实实在在为入住体验加分的地方。
这也是为什么后面建议会提到, 如果想严肃备战一场马拉松,不妨在预算方面增加酒店入住的开支,得到的权益和体验都非常超值。
比赛日:「最美赛道」的厦马,最大亮点其实是服务
入住时和前台确认了比赛当天的大巴接送。比赛日清晨5点叫早服务后下楼,酒店已经准备好打包的早餐,而后酒店大巴送至比赛起点附近。
我在G区出发(7点42分发枪),今年厦马起跑时气温17℃左右,本身对成绩无欲无求又最怕高温,担心后半程会暴晒升温,一路6分左右配速完成。
国内有很多马拉松以「最美赛道」为特色,厦马正好迎来第18年,整个赛事的执行每一年都在优化,从今年赛后跑者的口碑来看, 厦马毫无疑问是国内最顶尖的那个。
沿途和赛后希尔顿都有不少补给站等设计,加上能蹭点比赛照片,这次比赛就穿了赛前希尔顿发的短袖领取福利。
比赛中Hilton补给站:
这次整个行程基本围绕着希尔顿来,所以赛后直奔希尔顿的展位。
赛后的按摩拉伸及冰水泡脚。完赛后各家赞助商的服务都需要排上很久队,如果是希尔顿住客就可以凭手环直接享受到:
奖牌刻字服务:
赠送的赛后小点心:
今年厦门马拉松在很多方面做的很好,一个细节, 人流量较多的补给站都采用了两侧设立补给点,保证从进站到出站都很顺畅。而各个赞助商的补给也更加熟练,不管从加油鼓励还是沿途补给品的设置,都愈发的专业化了。
赛后的按摩拉伸到各个赞助商的福利领取,以及领取完赛物品,整套流程下来今年厦门马拉松的水准也与东京马拉松等赛事相差并不遥远。
马拉松的经验分享
跑马拉松的每个人,都会在某个节点觉得自己再也无法坚持下去,冲线的瞬间又满血复活开始憧憬报名下一场。痛苦和乐趣都让人上瘾,越来越多人前赴后继,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和财力想要去完成它。
这是一件很有趣的事。
以前写过很多马拉松和跑步的东西,这次厦马就全程围绕希尔顿的服务,从积分竞拍到名额到入住享受的马拉松福利、及赛前/中/后的一些体验,对比今年厦马的高分,这次的体验同样可以得到很高的分数。
既然有所付出,就理应让每一部分投入更值得一些。最后分享关于马拉松的一些经验——
最值得购买的装备,是那些 贴身品,袜子、跑鞋、与身体频繁接触的服装(比如女性的运动bra),它们会在动辄数小时的运动鏖战中体现价值。买N件不如买2-3件替换着使用;
跑马拉松和旅游结合的话, 尽量把行程安排在马拉松赛后。比较理想的,(如无须倒时差)周五或周六抵达比赛地,当天完成领物,休息或者游览轻体力的景点,周日比赛后,再开始正式的游玩。不然比赛前就会感觉双脚很疲惫;
有数次境外马拉松,我都把比赛日安排在行程的最末,结果几天下来各种逛玩,每日步数都超过15000,待比赛日还未发枪就觉得身心疲惫。
走路的高步行量和跑步累积的步数还不太一样,前者要更疲惫的多。所以即便打算严肃比赛,赛前也有数月训练,却因比赛前夕几天自己折损了一半体能,跑下来的体验也大打折扣。
希尔顿荣誉客会中文积分平台上线快一年,这是第一次使用这个服务,总体体验下来可以打个很高的分数。
此前住宿积攒下来的多数积分都只兑换了房间,眼看这几年国内马拉松“变态”的低中签率,准备以后更多攒一些留着马拉松赛季发挥作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