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兵法:定位,在每个时代意味着,我们先了解此篇文章所要展现的定位,当把一件事物放在适当的位置,而“适当”也要分为自己对自己的定位和别人对自己的定位两种情况。 一、三国中的定位存在
哪怕放在古代,我们也不难发现这种定位的存在。
三国时期,曹操终其一生没有称帝。
哪怕是控制汉献帝后,也是自称丞相,后来被称为魏王。其实曹操能做到魏王这一步,得益于他“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果敢决绝。
在见证了袁绍兄弟的失败之后,曹操懂得了一个道理:任何时代,都会引发“枪打出头鸟”的效应。曹操是个很实在的人,所以他给自己的定位,不会出现导致天下豪杰群起而攻之的可能。
可以说,正因为曹操给自己“不称帝”的定位,也是在三国乱世中占有一定席位的重要原因。
所谓的三组鼎力局面,与诸葛亮在后续《隆中对》提出的联吴抗魏策略有最直接的关系。而后来关羽死后,刘备为兄弟报仇,却被吴国大伤元气,以致于白帝城托孤,从而搭上性命。
这也间接说明,不与孙吴联盟,都不用说抗微,蜀汉对付吴国的能力都尚缺。
在诸葛亮的帮助下,蜀国迅速找准定位“联吴抗魏”,也对那个时间段的刘备和蜀汉产生了有益的作用。
二、蒙牛的“万年老二”定位
“做内蒙古第二品牌”,这是1998年蒙牛诞生那天开始,就写在广告中的“老实”宣言。
想象一下今天蒙牛在乳业界的泰山北斗姿态,很难想象在创立之初,他们所展现的野心并没有那么大。
这个故事可以从蒙牛的创始人牛根生说起,牛根生在没创业之前,是伊利的职工,在伊利从一名刷洗奶瓶的小工,成长到风光满面的副总,不得不说他对伊利的内部结构了如指掌。
所以后来的伊利和蒙牛,难免是存在竞争的。蒙牛刚起势的时候,伊利是内蒙乳业界的老大,可以说在拥有各方面资源方面,伊利足以吊打蒙牛,所以当时的蒙牛如履薄冰。
这是在这种情势下,蒙牛初期给自己的广告标语就表明,自己励志“做内蒙古第二品牌”。这也是别具创意的定位。
这个定位,第一目的是做给伊利看的,表明了不动伊利的“奶酪”,从而让伊利放心。而蒙牛的包装盒上的口号,也表明了自己的态度——“为民族工业争气,向伊利学习”。
第二个目的是做给消费者看的,做第一肯定能获得消费者首肯,但做第二也非常难得,这个定位会让消费者觉得蒙牛虽然差第二很远,但有恒心有毅力,这样的公司做出来的产品肯定不会差。
这就是蒙牛“甘做”第二的原因,这也是一种智慧的表现,也正因如此,蒙牛开始飞速发展,直至2005年,他们真的成为了中国奶制品营业额第二大的公司。
三、小米飞速发展的秘诀
“高配低价”这个词,似乎已经紧紧地和小米的产品联系在了一起。这也是雷军自始至终给自己公司的定位。
就算今天的小米已经飞速发展,但它们的手机仍然很少有3000以上的。
对于用户来说,“高配低价”就是极致的性价比,小米从一开始就满足了绝大部分消费者的需求,特别是二三四线城市人群的需求。
唯一的缺点是,如果哪一天小米除了高端规格的手机,价格突然升到苹果那个层次,消费者难免会有些无法接受。
所以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只要找准自身定位,就会让前路平坦很多,减少很多无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