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年的70周年国庆阅兵中,首次亮相的15式轻型主战坦克是亮点之一,这是我国最新研制的研制的主战坦克,而且这种轻型主战坦克在世界范围内也是凤毛麟角。
毫不谦虚的说,15式是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轻型主战坦克,因为其他各国还没有类似型号。美国陆军近期也开展了轻型坦克项目,但是离列装还得有数年时间。
59式主战坦克则是新中国成立后引进苏联T54/55坦克技术生产的第一种国产主战坦克,定型服役已经愈半个世纪,期间经过数次改进,形成多个型号,目前仍有几百辆59式尚在服役状态。59式是解放军的一款经典、标志性装备,被军迷亲切的成为“五对轮”。而59式的各种魔改更是被军迷津津乐道,59式的服役年限极有可能超过100年。
“远看炮塔吓死人,近看五对负重轮”,上图就是“中东PLA”坦桑尼亚装备的魔改59,各种魔改版的59在某些第三世界国家中仍然是主力装备。
15式和59式坦克从体量上看还真差不多,尤其是重量。15式重量为33吨,而59式则是34吨。随体量相仿,但是15与59式完全不可同日而语。战后坦克发展按技术水平可以分为3代,第一代是苏联的T55、美国的M48为代表,第二代是苏联的T62、美国的M60、英国的百夫长、德国的豹1,而第三代则是苏联的T72/80/90、美国的M1、德国的豹2、英国的挑战者。虽然俄罗斯将目前研制的T14成为第四代主战坦克,但是尚未被其他国家承认。
我国也研制生产了全部3代主战坦克,第一代就是59式和62式,第二代则是79和88式,96式算是二代半,第三代则是99式和15式。可见,15式与59是差了2代,他俩之间就像歼10和歼5,59式坦克无法单凭魔改就能达到15式的水平。
坦克性能主要看三项:火力、防护和机动性,现在又加了一项信息化,从这四项比较,15式远远要强于59式。
首先,火力方面。虽然15式坦克和最新的59D同样使用一门105毫米线膛炮,配合国产新型105毫米弹药,火炮威力相当,但是15式有着更全面、更先进的观瞄设备和火控系统,比59式看得远、瞄的准、打的快。
15式坦克使用了第三代坦克流行的“猎-歼”式火控系统,车身上有大量的观瞄设备,而且夜战能力突出。在先进火控系统的支持下,15式坦克能够实现较高的”动对动“目标命中率。
而59式坦克的火控系统则相当原始,即便是59D型坦克,仍然是老旧的光点注入式火控,夜视仪也比较简单,行进中命中率较低。
其次,在防护方面,15式使用了国产新型复合材料装甲,在披挂附加爆反装甲后,炮塔部分能够防住T72早期型主炮直接命中。而59式仍然是钢铁均质装甲,虽然也可以披挂爆反装甲,但是防护能力还是相当凑合。
再次,在机动性方面,这是15式坦克的拿手好戏。15式使用了两级增压的132系列柴油发动机,最大功率1000马力,坦克整体功重比超过30马力/吨,再配合其先进的液力变速器和悬挂装置,机动性能逆天。
高原、山地是15式坦克的典型使用场景,在海拔4500米的高原上,15式坦克能够以60公里的失速飙车。
而59式坦克在机动性方面就比较孱弱了,仍旧使用520马力的老式柴油发动机,功重比仅仅是15式的一半,而且还是使用老式固定轴式变速器,驾驶起来非常费劲。从机动性能对比,15式和59式就像跑车与农用拖拉机。
最后,在信息化方面,15式作为研制之初就以全面信息化为要求的新型坦克,无论是终端性能还是联网能力,都不是老旧的59能相提并论的。
总而言之,15式和59式无论在哪个方面都差距太大,不是一句”魔改“就能替代的。而且,15式与59式在定位上也不相同,15式主要用于南方水网、丛林、高原、山地,其前辈是由59式衍生而来的62式轻型坦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