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什么时候,一台全新手机的发布会,也成了各种新科技概念面世的绝佳机会。3D、VR、AR……越来越多年轻人正成为“科技控”,因为那些全新的技术手段帮人们实现了此前无法实现的梦想,那些影像创造者们也借助这些新手段,帮助我们真正活在自己的“梦想”中。
技术和影像,技术和艺术向来是密不可分,电影一直为我们提供着做梦的魔法。而那些年你看到的惊人影像,它们的背后是什么操作,成功地“骗”过你的眼睛?
重构现实——慢镜头
人们对影像里光阴流逝的追逐中,诞生了慢镜头这项最早的电影技术。
在正常情况下,人们在影院中看到的画面与摄影机拍摄的频率是同步的,每秒拍24幅,而如果摄影师在拍摄时加快拍摄频率,每秒拍48幅,然后在放映时保持每秒24幅,人们就可以看到“慢镜头”。
这项看似简单的“小诀窍”最初源自于一场赌局。19世纪末,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州长认为马在飞奔的时候四个蹄子会同时离地,和人打赌并请来英国摄影师迈布里奇来证明这一点。迈布里奇于是在赛马跑道上设置了12台照相机,并将快门用绳子连接到跑道上,他花了6年时间终于证实了州长结论的正确,并拍下了下面的图片。
这件早于电影诞生的事件,也为“慢镜头”的出现奠定了基础。人们终于可以从上面12幅照片的连续画面中“凝固住时间”看清了马奔跑的细节。
“慢镜头”带来的是电影表达语言的多样化:从《闪灵》里电梯间涌出的大量血液,到《速度与激情》系列电影中的汽车爆炸场面,再到各种文艺电影中多见的下雨场景……
吴宇森电影中的鸽子
很多人依然对上世纪80年代香港动作片中对慢镜头的运用记忆犹新。袁和平、程小东、徐克等电影人,将慢镜头运用到出神入化的境界。在他们的电影作品中,慢镜头将武打动作的细节细致地呈现在观众面前,烘托出紧张刺激的气氛,更让整个画面充满张力,将观影质量推到了更高的层次。
慢镜头给电影创作者留下了更多的叙述空间。吴宇森电影中缓缓飞起的白鸽和慢镜头下的枪战镜头被称为经典,随后在它的影响下,通过与数字技术的结合,诞生了电影《黑客帝国》中的经典片段“子弹时间”。
电影《黑客帝国》中的“子弹时间”
巧合的是,和百年前的“迈布里奇的马”一样,“子弹时间”用了120台相机组成的阵列,运用计算机程序预定的时间和顺序进行拍摄,最终得到了影片中360度连贯顺滑的动作镜头。子弹从主人公头顶飞过的轨迹也让人们惊叹于慢镜头和数字技术结合带来的惊人的视觉效果,更让“子弹时间”成为全新影像制作方式的代名词。
拓荒未来的影像技术:120帧
而另一项标志着电影影像制作前沿的技术,最近也因为一部电影成为话题。敢于尝试这项技术的电影导演李安扮演着孤胆勇士的角色。
2016年,李安拍了全球首部120帧、4K、3D规格的电影《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
《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
演员眼中的血丝,每一寸面部肌肉的抖动,当蓝眼睛的比利·林恩对着镜头的特写,观众能敏锐地捕捉到神情的变化,子弹烟花就要飞出屏幕……“120帧”技术除了极致地放大了影片的浸入感,也让影片的人性更加清晰地展现在观众眼前。
《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当年票房惨败,李安曾说,如果有什么噩梦的话,那就是下一部120帧规格的电影还是他拍的。三年之后,他还是义无反顾地拿出另一部“120帧”电影。
作为全球第二部120帧的电影,《双子杀手》的口碑也一直处于风口浪尖,然而其中的技术革新依然是引人注目。
电影《双子杀手》
在快速运动的视野中,120帧《双子杀手》中,大量的动作戏将120帧的优势发挥得更加淋漓尽致。在李安看来,这种技术能让观众有种亲自“瞄准”的感觉,制造出一种兴奋感,以极致的美好画质,让观众用直观视角来理解电影。
《双子杀手》
《双子杀手》中有这么一个画面:23岁的威尔·史密斯追杀51岁的威尔·史密斯,所有打斗的细节都非常清晰,超出了人眼的分辨率。
威尔·史密斯与李安
卡梅隆在《阿凡达》中都不想轻易尝试的技术,李安在惨败过一次后,依然越挫越勇,对于非议,李安说“对未来的好奇心超过了我的恐惧,我知道这很难,会遭到人的冷眼和嘲笑。但即使只有我一个人,我也将继续探索,因为我想看看人类到底能说出怎样的故事。”
未来的电影摄影机:手机
如今,电影已经不是掌握技术的一部分人的专利。在社交网络发达、每个人都能将自己的生活与他人分享的时代,一些人已经将影像创作的视野投向了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手机上了。
用手机拍摄短片,已经司空见惯。就在今年国庆献礼大片《我和我的祖国》片尾MV中,很多人意外看到了华为手机的身影。而更早些时候,一部名叫《悟空》的微电影也突然在网上蹿红,虽然只有短短的8分钟时间,但剧情起伏跌宕,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
在传统的电影拍摄场景中,各种大型场地和电影拍摄装置可能会影响演员的情绪采集和工作状态,而一部手机的拍摄则会让演员能够更容易释放出酝酿好的情绪。
最近,一部用华为Mate 30系列手机拍摄的电影《巴丹吉林》也已经上线。拍摄过程中,没有使用任何的外接镜头,就将影片中以沙漠为主的场景展现得淋漓尽致。无论是荒芜的沙漠,还是浩瀚的星空,观众几乎看不出它和我们在影院中观赏的其他电影有什么区别,这足以体现出华为 Mate 30系列在影像方面的实力强大。
电影的导演任永强和监制刁亦男也对华为 Mate 30系列手机中的广角镜头对沙漠中景色的还原和成像细腻感非常认可。延时摄影和夜晚场景下的拍摄,在没有辅助灯光的情况下,效果也令电影制作团队满意。
无论在影像制作的便利性,还是在画面的拍摄质量上, 一部手机已经给电影的制作带来了无限的可能性。在过去,一部电影可能需要胶卷长度达3000米,运输都成问题,但是现在,人们只需要拿出一部手机,就可以进行影像创作。
正是这些隐藏在影像背后的无名技术英雄们,不断打破电影制作的陈规,努力革新电影在未来的样式。
11月14日,ELLEMEN联手华为聚焦这群在电影背后发光发热的工作者们。由著名导演娄烨作为主席,演员马伊琍、摄影指导曹郁、剪辑指导张一凡、声音指导赵楠和IMAX中国首席执行官陈建德组成的评审团共同评选出今年的“电影英雄”,是他们亲手造就了银幕上的梦,也是他们的努力才让银幕最终发光。
今年,ELLEMEN电影英雄走到了第七个年头,也迎来了5G时代。这项技术革新,也为“电影英雄”盛典解锁了全新的传播方式。
在盛典现场,不仅实现了5G网络的全面覆盖,活动全程还联合主流视频平台,通过华为Mate30系列5G版手机领先的5G能力和影像实力,实现了时尚行业内第一场采用5G网络全程直播的时尚活动,现场细节尽收眼底,给线上观众带来了新鲜、及时的超高清画质观看体验。
用一部华为5G手机就能轻松完成现场多个场景的视频直播、拍摄以及拍照工作,也改变了以往时尚媒体依靠图片文字报道形式单一、覆盖面有限的不足之处,给时尚媒体报道以新的可能性。
在活动现场,众多时尚圈人士纷纷使用华为Mate30系列手机自拍合影,它俨然已经成为一款当下不可或缺的时尚单品,让业内外人士见证了时尚和科技融合的闪耀时刻。
本届ELLEMEN“电影英雄”盛典现场,ELLEMEN联手华为Mate 30 Pro拍摄了一部开场短片《莫畏先生》,以此来致敬电影背后的英雄们。
广告创意,效果仅供参考,详情请见产品官网
在这部短片中,竹林中光影虚实结合,明暗对比的呈现给人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而诸多宏大场景中的景深效果,也一一得到完美呈现。
这一切都得益于华为Mate 30 Pro在影像拍摄中的出众表现:它搭载超感光徕卡电影四摄,其中包含4000万像素电影摄像头、4000万像素超感光摄像头、800万像素长焦摄像头、3D深感摄像头,四颗摄像头默契配合,实现了手机影像能力的跨越式升级,给用户带来了电影级别的画质体验,让用户突破视觉的边界,洞见影像的力量。
短片中飘落的竹叶,水面的涟漪、飞舞的水袖......瞬息之间的震撼清晰呈现在观众的眼前。256 倍超级慢动作,1 秒光阴,7680 帧画面定格,从此视界超越你所见。
拍摄时,华为Mate 30 Pro还能实时锁定主体,实时视频虚化,一如经典大片中的虚化效果,虚实自然变幻,凸显主角风采,从容展开竹林中的故事线。
在现场,演员黄觉还和华为Mate30系列5G版手机来了一次亲密互动,点下方视频来看看他和这部手机磨出了什么样的火花。
广告创意,效果仅供参考,详情请见产品官网
华为Mate30系列5G版手机搭载麒麟990 5G SoC旗舰芯片,更低功耗,更强性能,方寸之间集成103亿晶体管,率先将处理器和5G基带合二为一,造就第二代5G手机。华为 Mate 30 Pro 5G版手机采用全场景天线设计,多达21根天线,其中包含14根5G天线,实现业界领先的天线性能,保证稳定的信号连接。
广告图片仅供参考,请以实物为准
突破不止于此,作为同时支持SA/NSA两种组网模式的5G双模手机,华为Mate 30系列在5G网络升级时能够无缝过渡,为用户带来大带宽、高速率、低时延的完整5G网络体验,让直播画面更清晰、更流畅。
5G时代已来,从4G到5G,华为Mate 30 5G双模手机让你一步到位。
在这个Vlog和短视频流行的今天,华为Mate 30系列手机也给影像的创意制作带来了无限的可能性。使用一部手机就可以拍出电影级别的视频,甚至可以重构人们对影像创作的全新想象。
在这个5G已经来临的时代里,在华为Mate 30系列手机卓越的影像拍摄表现下,华为宣布开启“手机电影计划”,鼓励更多人使用手机进行创作,引领和推动电影工业进入手机电影的全新纪元。
从胶片时代再到数码时代,因为那些“电影英雄”们在运用技术上的革新为电影创作带来了超乎想象的可能性,让所有人可以用最简便的方式来让自己的梦想成真,也许在不远的将来,每个人都能成为那个银幕背后的“英雄”。
编辑:Sebastian
图片来自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