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文医生被杀害5天后,我们来聊聊这5点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1-08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447
导读

杀人嫌犯跑到毫无防备的杨文医生身后,几乎是铆足了劲手刃了她,脖子上被砍数刀的杨医生,毫无还手之力,挣扎了几下后就失去了反抗意识,抢救无效死亡。但我觉得这已经足够拉响危险预警,至少我们真的不信找不到对犯浑…

这个周末,北京杨文医生被患者家属杀害的事情,一直在被讨论。

事情的经过相信大家都已经了然于心了。

95岁高龄患者,55岁儿子,大早上6点。

杀人嫌犯跑到毫无防备的杨文医生身后,几乎是铆足了劲手刃了她,脖子上被砍数刀的杨医生,毫无还手之力,挣扎了几下后就失去了反抗意识,抢救无效死亡。

今天,离杨医生去世已经5天,事件真相也在发酵中慢慢浮出水面,我们总有一种一切都还算不上尘埃落定之感,所以仍然想聊聊几个问题。

一、首先,我一点也不喜欢事件发生时的“定性”:医闹。

就在2个多月前,10月22号,甘肃省人民医院肛肠科也发生了恶性命案。

一个号称最苦最脏最累,很多人都不愿意轮转到的科室,不管是现实里还是影视剧里的信息接触,我一直对这个科室的医生充满崇拜与敬仰。

人人赞不绝口冯医生,被杨姓直肠癌患者直接拿刀子捅死。

当时消息出来之后,官方评“医患矛盾”、“严重医闹”,恕我直言,这是哪门子的医患矛盾?杀人就是杀人,这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举起刀子的一场“故意杀人”事件。

如果说冯医生有什么“罪”,那就是当了她患者的主治。

还有和冯医生、杨文医生一样,被病人以各种理由行凶报复的医生们:

他们有什么罪?

为众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冻毙于风雪。

然而,他们用半辈子写论文评职称,为医学事业做贡献,救活了大量的病患,最后等来的是什么呢?

等来的是“医闹”:白刀子进红刀子出,一刀下去,那些努力和辛苦也随之一命呜呼。

二、昨天,杀人嫌犯家属找杨医生家属请求谅解,这种行为是否能减刑?

有消息称,杀人嫌犯孙文斌的家人,尝试去找杨文医生的家属求得谅解以从轻判决。

作为一个接触过还算不少刑事案件的律师,我为偷电脑、装狠抢劫的少年争取过,也很欣慰地看到他们后来重获自由后迷途知返。

从法律意义上来讲,此案已上升为公诉案件,即使伤人者积极进行民事赔偿,被害人家属出具”谅解书“,也依旧会追究其刑事责任,“谅解书”仅仅是减轻量刑情节中的一点。另外,还会根据伤人者的主观目的,作案手段,凶残程度,对社会公众的危害程度及影响等来综合对伤人者定罪量刑。

我们认可这个规则,但撇开律师身份,作为一个有血有肉的普通人,看到杨文医生尸骨未寒,我也感到心寒、惋惜。

站在普通人的角度来讲,杀人诛心者,没有资格获取路人的同情,亦没有资格寻求受害人的原谅。

三、息事宁人,伤害的到底是谁?

会哭的孩子有奶吃,谁会闹,谁就是大爷。

以前的医闹事件,患者家属闹一闹,就能得到道歉和赔偿。

时代在改变,现在的医闹,可是动辄喊打喊杀,管制刀具随时准备就绪,一旦患者不满意,死亡警告。

因为怕惹事儿,所以从头到尾,大家都采取息事宁人的政策。

我佩服医院的服务态度,但也不得不说,这种“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遇事便体现得淋漓尽致。

在事发之前,据医生的同事说,病人家属的“犯浑”行为已经上报过,只是对方油盐不进,依然我行我素。但我觉得这已经足够拉响危险预警,至少我们真的不信找不到对犯浑者有震慑力的处理方式。

事发之后,受害者家属在痛苦中度日,但杀人嫌犯的家属理所应当地转入了朝阳医院,怎么,这是在鼓励按闹分配?

息事宁人,并不能让加害者停止恶意的行为,也不会让他们从此感恩戴德,伤害的,永远是从医人员和受害者家属罢了。

四、医患矛盾始于人性矛盾

10·22甘肃冯医生遇害之后,医患关系话题甚嚣尘上,直至今日,医患矛盾仍然在被讨论。

“钱”确实是造成医患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即便是不接收重症患者的小诊所,也有矛盾:出了看病钱的人嫌病好得太慢。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只要医院有需要创收的企业单位性质,医患关系的紧张感就不可能消除,只会持续加重。

人人都有看病的需求,但并不是所有人的钱都管够,也不是所有人都能享受到本来就不管够的资源。

这种矛盾并不是医生、患者或者哪一个单方面造成的,但如果真的要去归结根源矛盾,倒不如说是“人性矛盾”。

外卖员和消费者之间有矛盾吗,因为一方对生命的藐视,另一方对他人的冷漠、不包容、不理解,二者相冲,最后酿成了无法扭转的悲剧。

看到有人总结,医生钱少活多责任重大,付出与回报严重失衡,他们没有时间精力去照顾患者的心情,所以经常有人叫苦不迭,称医疗人员态度差,素质底下;而病患钱少命苦怨气重,走在生命红线上的病患和病患家属,很容易受极端情绪的影响,做出冲动之举。

《人间世》的编导秦博曾在上海瑞金医院蹲守,他做过粗略的统计,16年7月4号~10号,光是内分泌科4间诊室就问诊了3600多人。

因为每天要接待的病患实在太多,所以医生必须把速度提起来,但病患希望花最少钱来让最好的医生给自己治疗,获得最好的医疗服务,他们并没想过,世上没有这等好事。

医患矛盾的发生有多简单?还记得大明星韩雪么,她角膜炎发作去医院看病,因为医生对她态度不太好,便发微博把医生的职称信息公布到网上,看,就是这么简单。

大家都不容易,但总是有人无限放大自己的不容易,悲剧,就是在这个时候发生的。

医患之间“心的距离”,也是这样被拉开的。

五、最后来说说大众最关心的追责问题。

“行凶者必死”是每一次恶性刑事案件后,大众百姓的期盼和心声。只有让害人者与被害者各得其所,事件才能真正称之为尘埃落定。

目前杀人嫌犯孙文斌已经被控制归案,对于暴力犯罪行为,必须零容忍,相信最终法律会给大众一个交代。

12月28号,人大立法严禁伤害医务工作者,《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表决通过,“医闹”行为入刑,从明年6月号开始正式施行。这让医务工作者、民众也看到了希望与曙光。

但对于医院的追责,以及医务人员的安全问题,似乎道阻且长。

2013年10月25号,温岭袭医事件,三名值班医生被一名患者捅伤,其中一名抢救无效死亡;......10月22号,患者杀医;再到今天的患者家属杀医......这其中还有多少伤医、杀医事件,我们无从统计。

医疗工作人员,需要有最基本的职业安全感,这种安全感来源于他们自己的业务能力,来源于病患与家属哪怕一点点的理解,也来源于相对安全的就业环境。

今年10月冯医生被杀害的时候,就有人提出在医院设置安检与金属探测器,当时很多人觉得这个想法比较幼稚可笑,但现在看来,医院作为事故多发地,尤其是大医院人员属性、环境都很复杂,设置简单的安检程序真的很有必要,至少,是否能杜绝管制刀具等伤人武器携入?

再比如,医院安全问题,是否能和有决策能力的领导者的绩效考核挂钩,足够引起管理层们的重视?

不要在事发之后强调“大爱无疆”了,做出切实有效的举措,让其他医疗人员在后续的工作中更有安全感才是正事儿,不是么?

最后用某位作者的话来收尾:

“社会中的每个行业与个人都不是孤立的个体。

当一个行业存在明显的危险与不公时,每一个行业和个人都有潜在危机。”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作为和受害者素不相识的普通人,也会感到悲痛,感到不公。因为谁能保证,这样的事情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呢?

作者:刘琼/湖北尊而光律师事务所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发布,作者: 来自互联网。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www.zneh.com/znkb/show-278076.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