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军事专家张召忠
众所周知,尽管同样都是人口超过13亿的亚洲大国,但西方对中印两国态度差异很大,这一点尤其在军贸方面体现得淋漓尽致,印度基本上是要什么西方就给什么,从到M4突击步枪到C17大型运输机都任君选购,但与此同时为何却对中国大力封锁?原因让人哭笑不得,那就是后者的国防工业实力远远胜于前者,西方各国自然要想方设法下绊子了,而对于印度的同一领域,军事专家张召忠的点评很中肯:印度别说是自己造装备了,就连买零件回来拼也拼不好。
纵观如今的印度军队的各型主战装备,我们可以用“万国牌”来形容:光是士兵们手中的步枪就有俄罗斯、以色列、比利时、捷克及印度自产等多国产品,而且其中的许多弹药型号并不通用;美国的阿帕奇武装直升机与俄罗斯T72、T90坦克理论上是不死不休的冤家,却在印度陆军当中实现了协同作战;而印度空军更是法制阵风与苏30MKI齐飞、美制C17与伊尔-76涂装一色。
图为印度阿琼式主战坦克
实际上,这都是印度自身国防工业实力不济导致的,每当提起印度军工时,大多数军事爱好者想到的都是两个字:笑话,其中最知名的悲剧案例大概就是阿琼坦克了,该项目预研始于1972年,首辆原型车于1984年出厂下线,但在之后的二十多年中反复修改设计,其武器技术及动力系统来自德国,火控系统却来自西班牙,就连履带技术也是引进的,技术磨合十分困难,而国产的部件及系统又故障不断,后来还出现了超重等问题,令印度军方都嫌弃不已,直到2009年才迫于上层压力进行了少量采购,列装总数还不到引进俄制坦克的十分之一。
图为维克兰特号航母
而印度的国产航母维克兰特号建造过程也可以说是贻笑大方,从2005年正式开始部件制造算起,如今这艘全场260米、满载排水量不过4万余吨,只能搭载不到20架米格-29K战机的“经济适用型”航母已经造了将近15年,却仍停靠在科钦造船厂外的码头上龟速舾装,甚至还没进行过一次海试,而成本却在怠工当中比预算翻了整整6倍,甚至发生过船厂人员监守自盗、偷窃舰上设备的事情,简直可以说是匪夷所思。
图为印度LCA光辉战机
相比之下,最近已经取得印度空军订单并逐渐投入现役的LCA光辉战机前景可谓不瘟不火,但其研发经历也足以使人慨叹印度军工的“高效”:作为一款单座单发的入门级三代机,尽管自上世纪80年代起研制,光辉战机的原型机却于2001年才首飞成功,三代机都已经不是什么稀罕事物了,然而由于美制动力系统整合不顺畅,直到首飞后十余年才逐渐解决问题并得以批产服役,可谓出世即落后:此时,世界各军事大国的四代机都已经满天飞了。
归根结底,西方之所以热衷于向印度出口军火,除了希望为自己牟取暴利外,背后很可能也有着麻痹并扼制印度国防工业界发展的企图,如今后者尽管仍然有着一定的军工业潜力并且正努力改善,但用着万国牌装备的印度军方却已经逐渐失去了对国产货的兴趣,长此以往,这头沉沉睡去的南亚雄狮很可能不会再醒过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