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写过:“人生的道路上,每个人都是孤独的旅客。”
年轻的时候,不能忍受孤独,我们喜欢群居生活,一起上课,一起学习,一起做作业,一起吃饭,一起唱歌,甚至上个厕所都喜欢找个人一同去……
后来发现,爱情和友谊虽然可以抚慰孤独,却不能把孤独排除。
长久以来,我和父母一直有一个心结没解开。
11年前奶奶突然病逝,那时候我正好处于备战高考的最后一个月,整个人都紧绷着。
为了不影响考试,父母一直向我瞒着这个消息,还叮嘱我,临考前就安心在学校呆着好好复习,等考完再回家。
我真的忘不了那天。
回到家,推开大门,看见奶奶的遗照那一刻,我整个人直接傻了,愣在那一动不动。
那时我才得知从小把自己带大的奶奶,已经离开人世了,而我却未能见奶奶最后一面。
至今,这件事也是我一生最大的遗憾。
尽管那时,父母和亲戚们都在安慰我,说他们当时也是为我好,他们能懂我的这种痛,能感同身受,希望我坚强。
可是谁又能真正明白我的痛呢:
我很感激他们的善意,但根本无法减少我的悲伤。因为他们每多一次的安慰,只会让我越发痛苦。
也是从那一刻起,我才明白,这世上从来就没有什么感同身受,有的只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就像网上的那句话: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这个星球孤独的产物,因为我们都在经历着,独一无二的经历。
正是因为这种独一无二,决定了别人无法感同身受我们,我们亦如此。
于己惊天动地的悲伤,于人不过只是随手拂去的尘。
一切正如鲁迅所说:人类的悲欢,并不相同。
针刺到你自己身上,别人无法知道有多痛
朴树一直是娱乐圈内特立独行的代表。
在一档综艺节目中,44岁的他正在演唱歌曲《送别》。
可唱到副歌部分,他突然情绪失控,声音逐渐沙哑,然后变得哽咽,最后他只能转过身去,掩面痛哭。
整个节目,不得不中断。
其实,这一切早有预兆,在演唱《送别》前,朴树就对歌迷袒露心声:
“有时候觉得生活就像炼狱,特别难熬。”
可当时台下的歌迷却不以为然。
因为在你心里是天大的难关,在别人眼里只不过是一个故事而已。
这世间最大的笑话,莫过于“我能感同身受”。
Photo by Johannes Plenio on Unsplash
曾看过一个故事:
有一只小猴子受伤了,他一边捂住伤口,一边往村里走。
一路上,只要一遇到自己的同伴,他就会扒开伤口让人看,同伴们看了之后,都很同情他。
可是,最后,在离家还有半里远的地方,小猴子死了。
很多人都觉得不可思议,因为当时看见小猴子的伤口并不是很严重,觉得他应该很快就能到家。
在众人疑惑不解时,村口的老猴子看明白了,其实小猴子真正的死因不是那道伤口,而是他自己。
他总是不断地扒开伤口给别人看,所以导致伤口感染,发炎而死。
小猴子的做法我们可以理解,他受伤了所以想寻求慰藉,想得到同伴们的安慰和同情,他希望别人对他的伤能感同身受,能懂他、理解他。
可是,现实非常残酷,正如作家独木舟在《深海里的星星》说的:
针不刺到别人身上,他们就不知道有多痛。
即便你万箭穿心,你痛不欲生,这也仅仅是你一个人的事,外人永远不清楚你的伤口究竟溃烂到了何种地步。
不能感同身受,也许是最真诚的表达
知乎上有一段很经典的话:
当你问一个人“没事吧”时,如果对方回答“我没事”,其实并不是真的没事。
只有当他回答“啥”,然后一脸问号,全然不知道你在说什么时,他才是真的没事。
一开始不以为然,后来仔细一想,我们自己就是如此啊。
很多时候听到一句“我没事”,就真的觉得对方很好,但直到有一天,当你自己亲口说出这句话时,才明白说出“我没事”的时候,往往是最糟糕的时候。
Photo by Allie Smith on Unsplash
生活里,我们只能孤独地一个人行走,我们也只能做别人人生的旁观者。
同样的,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悲伤和快乐,别人也根本无法分担。
因为这个世界上,从来不存在一个人能够完全懂得另一个人。
在漫画《东京巴比伦》中,有个妇女向皇昴流袒露了自己内心的苦痛。
皇昴流沉默了良久后,告诉她:
“对不起,真的对不起,尽管你遇到这么多,你这么难过,我还是感受不到你的痛苦的万分之一。”
那位妇女顿时感动不已,两人紧紧拥抱在了一起。
年少时看到这个情节,感到很困惑。
Photo by Harley-Davidson on Unsplash
为什么皇昴流并没有安慰对方,甚至回答的有些绝情,可这位妇女不仅不生气,反而有些释怀呢?
直到而立之年,我才逐渐理解。
的确,人与人之间,真的没有感同身受,但其实这种不能“感同身受”,恰恰是最真诚的表达。
当你的朋友绝望、落魄时,他也许最需要的并不是你的“感同身受”,而是安静的陪伴和温柔的拥抱。
成长,就是学会接受别人的不能感同身受
人生实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不容易。
但,正因为你的劫难别人无法感同身受,所以你才必须学会自渡。
范湉湉在《奇葩说》说过一段特别掏心的话:
“作为奇葩说的三朝元老,不断后继有新人,网上也有人说:‘范湉湉你这套咆哮式的辩论方式已经过时了,你已经江郎才尽了’,于是我问了一下马东老师该怎么办,他就说了一个字:“扛。”
而作为范湉湉的一位老搭档,马薇薇,其实在第五季时,已经身患抑郁症了。
这个曾经犀利甚至有些刻薄的辩手,给人的感觉像一只充气过满的气球,带给人随时都有可能炸掉的紧张感。
可谁都没想到这样一位将自己包装成刺猬的女强人,内心会是如此的脆弱、敏感、甚至有些可怜。
在那期《奇葩说》里,当马薇薇自己轻描淡写地描述起自己的治疗过程时,仿佛是在述说别人的故事。
可是谁又能想到,现在的云淡风轻,该是经历了多少次生活暴击后的妥协。
从马薇薇的身上,我好像看到了自己,也看到了很多年轻人在咬紧牙关、用力活着的样子。
和她一样,我们绝大多数人,在面对生活的时候,不甘示弱,只会硬撑。
的确,落在你一个人身上的雪,别人无法看到;没人会真正在意你一路走来所遭遇的坎坷和负过的伤。
但,这就是成长的代价啊。
成长,原本就是一个独立无援的过程。
和范湉湉、马薇薇一样,在面对生活的时候,我们只有坚持、硬撑,才能更快地逼迫自己强大。
而最好的成长,莫过于苦难的洗礼。
杨绛在《我们仨》中写:“人间不会有单纯的快乐,快乐总夹杂着烦恼和忧虑,人间也没有永远。”
成年人没有永远的快乐,所有的欢喜,都是自己给的。
正如王源在《世界上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中唱道:“这世上,除了我,只有千万个你。”
漫漫人生,只有我们自己,才能做自己的摆渡人。
纵然千苦万苦,纵然没有感同身受,生活还得继续。
你必须扛着,唯有扛着,才能渡过所有的劫难。
你也必须撑着,自我摆渡,这样才能有机会更好地活下去。
你也必须熬着,熬过去后,就会抵达深渊深处,那,便是前程万里。
THE END
作者:佳杰
编辑:北楼8层女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