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回到这个宏大战略计划,其并不是一个空壳,而是有诸多逐步启动的发展计划,只不过因为一个因素而将计划迅速削弱了,那就是苏联垮的比预想中要快的多,从1984年星球大战计划提出,仅仅三四年后苏联就已经日益陷入经济和内政的危机,开始从全球收缩,并在戈尔巴乔夫的“合理足够”的建军思想指导下接近于要单方面裁军。美国人迅速根据时局变化逐步调整和缩减了类似“星球大战”及“600艘舰艇”等冷战色彩浓重的扩军计划。之后1989年东欧解体,1990年柏林墙倒塌,1991年苏联最终解体,世界局势如过山车一般急转直下,这个时期美国原先制定的各种宏大的天基武器计划也就在军费大幅度削减下成了空中楼阁。正是因为国际形势的巨大冲击,使得从六七十年代的奈基-宙斯系统和卫兵系统,到90年代末开始大张旗鼓的研发建设国家导弹防御系统(NMD),里根时代的星球大战计划时期本来是一个高峰,结果反而更像是一个低谷,人们只听到它的大名,但却并不知道其成果,从这个角度来说,该计划是个骗局的说法也可以理解。
但实际上星球大战计划有着完整的技术规划,在其所预想的技术领域都有所进展。1983年美国就在白沙导弹靶场基地建立了2.2兆瓦的中红外化学激光器(MIRACL)试验装置,并在1985年对“大力神”火箭的助推器进行了静态打靶试验,我们现在经常看到的一段视频就是取自这个试验,之后MIRACL装置结合SEALITE定向器结合,实现了灵活转动跟踪对焦的能力,在1987年到1989年多次试验中,先后击中了飞行中的地对地弹道导弹和低空飞行的超音速导弹等目标,验证了激光武器的捕获、跟踪和瞄准技术。后来这套系统还在1997年照射了日渐老化的空军卫星传感器技术集成卫星,照射分两次,测试了不同功率和时间下对卫星的影响,这可以说是一次典型的以激光反卫星的试验,但是技术显然也同样可以用于导弹防御。
而军事色彩更加明显的是X射线激光技术,这个计划在1986年到1991年花去了13.6亿美元的经费,为了这个技术路线,美国甚至还先后进行了8次地下核爆X射线激光试验,显然是一个相当认真在推进的计划,不过这种技术本身的成熟度还不够高,加之冷战结束,美国军事战略的方向有重大转向,其中之一就是基本放弃核爆作为导弹防御的技术路线,而专攻非核武器系统,因此这个计划就基本被搁置作为技术储备了。此外美国还深入研究了天基激光反射镜的技术问题,为此在1990年专门发射了两颗卫星,以进行地基激光中继反射镜试验和大气补偿试验,试验进行的相当成功,全面证实了以地基激光加反射器进行反弹道导弹作战所需的稳定、捕获、跟踪和瞄准能力。上述这些其实只是广泛的技术试验中的一小部分,事实上美国在80年代全面地探索了激光等新技术,积淀下了雄厚的技术遗产。
不过我们也已经看到,进入90年代后,美国的反导技术的重点最终转向了以天基预警卫星和地基雷达为传感器,以常规导弹加动能拦截器进行反导的技术体系。这主要是因为天基激光技术还有很多问题。而陆基发射拦截弹的模式成本低见效快,政治敏感度低,在苏联消失而俄国正在逐步削减核武器的时代是个更为现实的选择。
这个时期拦截弹方面也进行了较大规模的研制,比如有些军迷可能还有印象的1984年试验,美军以夸贾林靶场发射的红外自主寻的导弹(HOE)在大气层外击落了从8000千米外的本土范登堡空军基地发射的“民兵”靶弹,验证了以动能碰撞方式拦截来袭导弹的可能。从而验证了这种杀伤模式的可行性。此后美国开始研制真正具备实战能力的、可在大气层外拦截来袭导弹的外大气层动能杀伤器,即EKV,今天它也被叫做KKV。在星球大战计划中这是被包括在智能卵石计划中,该计划设想在太空中部署的天基平台上携带这些KKV,当敌方战略导弹来袭时就直接发射KKV予以拦截。星球大战计划终止后,智能卵石计划也被取消,但是在此基础上却衍生发展出了后来的NMD系统的GBI拦截弹等依靠动能碰撞杀伤的反导拦截导弹技术。
由此可见,星球大战计划虽然表面上除了牌子默默无闻,但却绝不是用来欺诈的虚拟计划,而是有着实实在在的技术研发规划,为承前启后的美国反导技术发展的过渡阶段打下了诸多军事高技术的基础,为后来的NMD、TMD等反导系统的发展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