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克设计之初,困扰设计师的不仅有技术方面的障碍,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设计思路,因为坦克属于新生事物,大家都不知道什么样的坦克才是最好的,所以一战时期各种各样的坦克模式层出不穷,但是在众多模式中,法国生产的雷诺FT-17轻型坦克脱颖而出,这种看起来弱不禁风的坦克成功的点亮了坦克设计的新方向。
雷诺FT-17轻型坦克
虽然英国是世界是第一个制造出成品坦克的国家,并且也是第一个国家将坦克投入使用,但是当时法国的相关技术也发展不错,可以说和英国不相上下。当英国坦克在战场上大放光彩的时候,法国坦克也陆陆续续走出工厂,不幸的是几款大型坦克实用效果都不太好,倒是雷诺公司设计的一款不起眼的小坦克意外的表现优异。
1917年,雷诺公司造出第一台FT-17样车,很快通过了军队的审核,同年9月进入量产,相比于大体格的“圣沙蒙”坦克等,FT-17简直就是一个小不点,全车长只有5米,宽1.75米,高2.29米,整体尺寸还不到其他坦克的一半,全重7吨;最大行驶速度只有10千米每小时,最大行程仅仅39千米,主武器为炮塔内一门37毫米火炮或者取消火炮,换成8毫米机枪;装甲防护上采用铆接钢板,厚度在6~22毫米之间。
圣沙蒙突击坦克的内部结构
以FT-17的数据而言,就算是放在一战时期都没有什么优势,但是FT-17虽小,却五脏俱全,它有一系列独有的优势,足以让它在战场上打出自己的立锥之地。
首先就是雷诺FT-17的设计思路足够超前,法国设计师首先采用了三段式舱室,即前方驾驶室、中部战斗室、后部动力舱,同时期的其他坦克,很多都有浓重的拖拉机血统,方方正正的大铁盒子里面既是驾驶室,也是战斗室,同时发动机还在旁边旋转,出现故障的时候机修师能够直接拿起扳手、螺丝刀就地维修。这种结构造成坦克内部一片混乱,理论上一发炮弹就会造成坦克内部重大损失。FT-17首次清晰的划分了各个舱段的作用,这样就形成各司其职的作用,有助于发挥坦克的最大效率。
雷诺FT-17轻型坦克
按照这个划分,位于后方的动力舱将动力传输至前方变速箱,驾驶员通过操控各种机械结构调整输出到前方主动轮上的转速和扭矩,从而实现坦克的各种机动。与此同时位于中部战斗舱的车长,一方面负责火力打击等任务,同时也负责指挥坦克、与其他坦克相互联系。虽然雷诺FT-17只有2名成员,但是操作灵活度却优于其他的庞然大物。
另一个优点就是首次在坦克上采用可360°旋转的主炮塔,这样坦克就不必在车身四周都布置火力,只需要调整炮塔就能对不同方向上的目标进行攻击。
拖车上的FT-17轻型坦克
从这里可以看出,FT-17已经具备了现代坦克的一切基本要素,隔舱设计,旋转炮塔设计等等,只不过现代化的坦克在各个方面有所加强,但基本没有脱离FT-17的结构,除了瑞典的铰接式坦克等除外,这些毕竟是少数怪异坦克,而且也被证明实用性很差。
FT-17在一战的战场上经过实战,被证明是一种十分成功的坦克模式,不仅如此它简单可靠的结构还易于生产,方便大规模量产,外销价格也更能接受。
雷诺FT-17的空间很局促
不仅法国大量装备,而且还在世界范围内到处传播,其中最具创造力的是美国。作为传统大国的英国,虽然也很眼馋法国人的坦克,但是一直不肯低下倔强的头,所以狠心自己研发,而美国的坦克工业起步晚,加上没有战事需求,所以主要依靠购买来满足装备和研究的需要。
美国人在FT-17的基础上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包括升级悬挂系统、升级动力等,其中有一款将炮塔取消,装上一门短管75毫米火炮制成自行火炮,另外还有指挥、通讯车等。法国人在这方面也不甘落后,一直对FT-17进行升级改造。但是FT-17原本的体格实在是太小了,连大一点的发动机都没办法装下,所以各种改进型号和原型相比没有质的提升。
波兰装备的雷诺FT-17正在涉水
一战后的法国经济受到了很大的伤害,因此到30年代才大量开始新一代坦克的研发,而手中大量的FT-17要么被买到世界各地换取外汇,要么保留着在军队中继续服役。到二战爆发时,法军手中还有不少FT-17走上战场,这时候它们不过是成群结队的给德军送人头罢了,连20毫米机关炮都能轻易击穿,就算是步兵连也能用37毫米反坦克炮一炮一辆。
被德军缴获的FT-17轻型坦克
二战初期之后,FT-17已经很难在战场上看到了,意外的是在上世纪90年代中东的战争中,有战地摄影师以外的拍到一辆被击毁的FT-17,看样子它不知道被哪些士兵修好之后又开出来出现在战场上,但好像什么都没有做成就被彻底击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