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军阀到富商,主导了清朝复辟闹剧的张勋,到底有着怎样的故事?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1-08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225
导读

所以他根本没有那个实力搞复辟,他所掌握有军事人力,也就是所谓的“辫子军”,只有5千人,且都是一些无能之辈,很快就被打得落荒而逃,在逃跑的同时,为了保命就割掉自己的辫子,让北京的大街小巷在战后到处都是他们割掉的…

都说民国奇葩军阀多,狗肉将军张宗昌算一个,倒戈将军冯大炮算一个,还有辫子将军张勋也算一个。

张勋是江西奉新人,出身普通,少时从军。因为跟对了大哥,一直平步青云。

起初跟着苏元春,因为参加了1883年到1885年的中法战争,混成了少壮派;到李鸿章的“武备学堂”镀了下金;后来便跟着宋庆的毅军,在甲午战争期间驻防奉天;在奉天的时候,和赵尔巽混得特别好;然后又攀上了袁世凯,跟着袁世凯去镇压义和团,立有大功,升为总兵。1901年被调到北京,做了慈禧太后、光绪帝的御前护卫。后来宣统即位后,就被外放做提督了,曾经历任江南提督等职。

武昌革命之后,张勋因为表态宣布效忠清廷,所以官也是一升再升的,被清政府授为江苏巡抚兼署两江总督、南洋大臣。

许多人人评价张勋是一个大傻子,大妄人,他在民国成立后对清朝皇朝仍一心一意,为了表明自己依旧忠一不改,他和他所带领的部队,仍然留着守旧的辫子。所以他的军队,也被称为“辫子军”。

有一次。一位客人劝他剪掉辫子。张勋说:

“吾回天无力,尚可独善其身。脑袋在、辫子不掉!”

他也因此被孙中山先生评价为愚忠,当然,最为可笑的,还是他搞出的复辟闹剧!

张勋在一九一七年,趁北洋政权的总统和国务总理还在因为府院谁掌权而争论的时候,借调停的理由带兵去北京,借此发起复辟,拥戴清朝最后一代皇帝溥仪重登大统。1917年7月1日凌晨1时,张勋穿上蓝纱袍、黄马褂,戴上红顶花瓴,率领刘廷琛、康有为及辫子军几位统领,进宫觐见溥仪。

张勋等人向溥仪行三拜九叩礼,溥仪发布“即位诏”,封康有为任弼德院副院长,张勋为议政大臣兼直隶总督、北洋大臣,并被封为忠勇亲王。他曾向自己的妻子炫耀自己自封的勇忠王名号,被妻子嘲笑恐怕要做“一字平肩王”(这里指脑袋被砍)。

张勋通电各省,宣布已“奏请皇上复辟”,要求各省应即“遵用正朔,悬挂龙旗”。史称丁巳复辟,又称张勋复辟。

一时间,满北京挂龙旗,大家纷纷把辫子再从垃圾堆里捡回来,拿个瓜皮帽给压在头上。留着辫子的大兵们,顿时就成了再造大清的功臣了,在北京城任意消费,无需买单。

为什么说他傻呢?因为这在当时是一个完全反潮流的事儿,几乎全国都反对他的行为,孙中山也在上海发言宣告要讨伐他。

就连他的大靠山,北洋军阀大领导段祺瑞,当时全国最具实力的军阀,也是其中一个反对复辟的人,还组织讨逆军讨伐张勋。所以他根本没有那个实力搞复辟,他所掌握有军事人力,也就是所谓的“辫子军”,只有5千人,且都是一些无能之辈,很快就被打得落荒而逃,在逃跑的同时,为了保命就割掉自己的辫子,让北京的大街小巷在战后到处都是他们割掉的辫子。甚至于他在大本营的留守的部队,也在在一夜之间反了水,张勋瞬间变成了光杆司令。

于是乎,这个嚷着要复辟,与皇帝溥仪夸夸其谈的“张辫帅”,只好先放下复辟这块牌子,逃去荷兰大使馆避难。张勋复辟不过坚持了才十二天便宣告失败!张勋复辟失败后,他的辫子军在北京的部分被段祺瑞解散,留在江苏部分被安徽总督倪嗣冲出面,强行收编。四十营的辫子军,将其一律割掉辫子,取消“武定军”番号,自此后,胆敢私自须发辫者,一律军法处置。从这道军令下达起,辫子军算是从历史长河中彻底消失了。

事实上,不过复辟这事,张勋其实是被人坑了,很大程度上是段祺瑞为了搞倒黎元洪而故意诱使他干的。根据当时一些人回忆,在带兵去北京调停段祺瑞和黎元洪之间矛盾前,张勋就在督军会议上提出了让他倒黎元洪可以,不过之后要复辟清朝,段祺瑞的代表徐树铮和其他人对此的表示了同意或者默许。

因为自以为是得到了大家的赞同,所以张勋北上时只带了5千人马,而辫子军主力留守徐州和安徽。没想到段祺瑞翻脸不认人,等到张勋把黎元洪逼下了台,立刻就组织了讨逆军来讨伐。张勋兵少,只能逃到荷兰使馆避祸。由于荷兰大使馆庇护,段祺瑞又与张勋同为北洋袍泽,不好过于追究张勋,通缉张勋的事便不了了之。

再往后的一九一八年,张作霖等人为张勋作呈请,新上任总统徐世昌便对张勋不再追究,恢复了他的自由身。

在他被赦免后,去了天津的住所,当起了寓公。在晚年还做起了生意,投资金融样样都做得不错,他独资或投资经营的当铺、电影公司、银行、钱庄、金店、工厂、商店等企业有70多家。吃香的喝辣的,那待遇比段祺瑞高出一百倍都不止。关键是,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北洋政府竟然还回头找他要他继续去当官。结果死的时候,风光大葬。北洋政府的各个派系,商贾名流,甚至连南方的政府也派人来参加追悼会,连溥仪都特别赐谥“忠武”。

做人成功到这个份上,也算是不错了?

从我们现在的角度来看,说张勋蠢,倒也是真蠢,但他对于清朝的忠心又是让人同情的,可能是因为他没什么本事,所以复辟失败这事只被当作一个笑话来看吧。

事实上,从那个的角度来看,张勋无数被奴性思想所禁锢了的愚民之一,他出身贫寒,小时候父母就双亡,因为自己出身贫寒所以从不轻视穷人,对那些穷困潦倒的学士都会很照顾,还在老家经常为灾民和孤儿寡母捐款。他喜欢听戏,而且是规规矩矩的听,从不强人所难所以在梨园的名声也是顶好的,老前辈孙菊仙得戏深得他的喜欢,曾受他打赏六百块大洋,把孙菊仙激动得老泪纵横,在他们眼中张勋为人十分温和,是个京剧迷。

所以人是多面性的,他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一竿子打死,过于片面。正如孙中山先生说的那样,张勋是愚忠,是顽固,他的思想僵化没见过太多世面,只知道朝廷就是天。对于他来讲,封侯拜相,是其毕生的梦想。而末代忠臣,更是至高无上的荣誉,其中毒至深,无法自拔,最终演变出了这样一出闹剧。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