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标收听朗读音频
绿标收听朗读音频
文/民生周刊
相信大家都读过这样一段话:欣赏一个人,始于颜值,敬于才华,合于性格,久于善良,终于人品。
细细品味,这既是涵养内心的修行之途,也是身处世间的识人之法。
真正的朋友,缘于品,敬于德,久于情。
缘于品
三观不合,难以走成一路人。
之前看到过一个问题,“两个人相处,最理想的关系是什么样子?”点赞最高的回答是,“品味相合,三观一致”。
正如《增广贤文》中说: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
人这一生,会遇到许多形形色色的人,和三观一致的人交往,你会觉得轻松愉悦,如沐春风。而有些人,我们只要和他接触过一次,就注定难做朋友。
你喜欢读书,他觉得读书浪费时间;你喜欢锻炼,他觉得锻炼浪费精力;你喜欢旅游,他觉得旅游浪费金钱……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三观,三观一致的人相隔千里终相逢,三观不同的人,近在咫尺,终究是形同陌路。
因为品味相合,所以懂得;因为三观一致,所以快乐。
敬于德
感情到最后拼的是人品。
曾国藩曾说:“择友乃人生第一要义。一生之成败,皆关乎朋友之贤否,不可不慎也!”
曾国藩认为,选择朋友是人生最关键的一件事情,一个人一生是成功还是失败,跟他所结交的朋友是否才华出众、品性优良紧密相关。
因此,选择朋友这件事情不能不慎重。
曾国藩结交朋友,与人来往,最看重的就是对方的品性,他坚决拒绝那些所谓的损友。
“求友以匡己之不逮,此大益也。”通过朋友来提醒自己的过失,改进自己的不足,这是大有好处的。与人品好的人相处,才能提高自己。
曾国藩早年追随唐鉴,有一个很大的收获,那就是得到了唐鉴传授的关于“静”的学问。“静”字功夫的修炼,让曾国藩终身受益。
尤其是在与太平军的战争中,屡败屡战。而“静”的功夫使曾国藩有定见、定识、定力。人品好的朋友,不仅会为我们雪中送炭,还有可能会为我们自己的人生保驾护航。
择善人而交,择君子而处。
有人说,最好的朋友是出世的智者,入世的强者,正常而阳光的普通人。
前两者,很难遇见。但正常而阳光的普通人,却是每个人都可以交往的。他们无谓年龄、性别、阶层,但他们一定有根植于内心的人品。
一个人最真正的资本,并不是美貌,也不是金钱,而是这个人的人品。而人品不仅是一个人最持久的魅力,还是一个人的最高学历。
交友如此,做人亦如此。
世间纷扰,乱相敝目,混沌蒙心。守得住这条正道,才能在万千人当中,交下最值得交的那个;在万千种选择中,选出最有意义的那种。
久于情
落叶方知秋,落难才知友。
曾有人做过大概的数据统计:人的一生会遇见2920万人,但能够真正留在我们身边的人却少之又少,更多的是泛泛之交。
正如杨绛所说:“当你身居高位,看到的都是浮华春梦;当你身处卑微,才有机缘看到世态真相。”
汉武帝时有一个叫做翟公的大臣,他官至廷尉,权势很大,因而拜访的人很多,终日门庭若市。
后来,因为他直言劝谏,被汉武帝罢官。罢官之后,以往的亲友没有一个再来拜访他的,门可罗雀。
再后来,翟公官复原职,那些人又想要来投靠,翟公便在门上写来几行大字: 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
那些人看到这行字后,羞愧得再也不敢去见翟公了。
“谁真谁假,要看关键时刻谁来帮;谁好谁坏,要看风雨来袭谁来挡;谁虚谁实,要看长久不见谁来想。”
陈佩斯评价自己和朱时茂的友谊时,说 “从来都不会想起,永远也不会忘记”。哪怕多年不见,再见面时,也犹如朝夕相处,心里没有一丝隔阂。
辉煌时,他们可以锦上添花;落难时,他们愿意雪中送炭。
平凡的日子里,一起抵挡风雨,一起开怀大笑,一起慢慢变老,一起学会告别。
如此,甚好。
主播:郑亦冰
“全民夜读”栏目特邀嘉宾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CGTN记者
文章来源:民生周刊(ID:msweekly)整理自诗词天地(ID:shicitiandi)
出品:民生周刊(ID:msweekly)新媒体事业部
点击图片可进入
“喜马拉雅FM”-“全民夜读”栏目
“人民旅游”
分享你的游记与攻略,展示你的美景与美食,“代”你体验不一样的风景与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