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国女排在世界杯成功卫冕,这让14亿国人沸腾,也让穿透时代力量的“女排精神”久久萦绕在人们脑海。
在兰大,有这样一个姑娘,她身材高挑,面带笑容,眼里总是有光。她也热爱排球,一爱就是13年。
在赛场上,她用对排球的热爱与执着,和团队其他成员一起为兰大女排增光加彩; 在生活中,排球训练占据了她大部分的青春时光。她就是张明华,兰州大学2019级经济学院研究生,兰大高水平女排队队长。
(摄影:乔加宝)
从非专业到专业
十一岁那年的一次课间操,小学五年级的张明华由于个子比别人高出一大截,一下子就被当时来校挑选排球队员的河北省保定市业余体校教练选中。张明华与父母商量之后便开始了决定开始尝试进行排球训练。她回忆:“当时我没有想太多,就觉得能去锻炼锻炼身体挺好的。”
与排球结缘的两年后,在一次河北省省内排球赛中,张明华再次被省队教练看中,从此走上了正式的排球运动员之路。
从非专业到专业,除了训练地点、训练内容的变化以及训练强度的加大,对张明华来说更是人生路上的一个分叉口,她坦言:“决定从业余走向专业的这次选择,其实是一辈子的事。”
初二开始,张明华作为专业运动员,其 接受的教育与其他中学生有所不同:“我们是每天早上上一节课,周二和周四的上午上四节课,其他的时间基本都在训练。”
作为传统三大球项目之一,排球项目对于运动员的体能、身体协调性、反应力、团队配合能力等要求极高, 专业运动员的高强度、系统性训练方式对任何一名年轻运动员来说都绝非易事。回忆起刚进入省队的日子,张明华说:“我虽然身高还行,但是身体素质还有弹跳、速度在专业队里都不算特别好的,跟其他队友相比还有很多不足。”
为了能够追上和别人的差距,在训练结束后的休息时间,训练场上总还能看到她的身影:“当时心里只有一个信念,就是一定要努力,用心练球,细抠技术要领,别人练8个小时,我练10个小时,就这么一点一点磨过来的。” 训练是艰苦的,也是孤独的,一个人训练时,陪伴张明华挥洒汗水的只有偌大的训练场。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每当感到疲惫的时候,她就回想自己最初做抉择时的坚定。一点点的努力汇聚成肉眼可见的进步,因此,在张明华的职业生涯中,她连续五年一直都处在主力位置,保持着良好的竞技状态。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2014年,张明华作为高水平特招生来到兰大,继续她的排球梦想之旅。
进入大学,训练依然是张明华必不可少的日常功课,除了上课之外的大部分时间,张明华常常需要在体育馆里度过,但她从未觉得累,并且始终把这些和排球有关的回忆深深地铭记在心底。
为了备战2017年的大运会,2016至2017年的寒假,所有排球队成员都没有回家,而是在陇南康县的训练基地里过了一个特别的年。她回忆道 :“训练基地没有暖气,特别冷,训练场地是在水泥地上铺了一层镉的地板,说实话挺硬的。我们就在那里面早中晚一天三练。只有大年三十下午和初一上午休息了一下,教练和运动员们一起吃年夜饭,其他时候都在备战比赛。”
最终,兰大女排在第十三届全国学生运动会排球比赛中拿到了全国第六名的成绩,这一成绩也是截至当时甘肃省各高校女排队取得的最好成绩。“没有辜负大家的努力,也算创造了一个历史吧!”张明华笑着说。
训练或比赛时的张明华诠释运动员的活力与“霸气”,但生活中的她却是温和而细腻的。本科阶段的张明华,除了繁重的训练和学习任务之外,也努力参与到服务同学的工作中去,她曾经担任副班主任,目前也是兰州大学“双A”团队成员;日常生活中,她也爱带着单反出门,捕捉沿途的风景。
副班主任的经历令张明华难忘,她回忆,自己担任副班的那一年正好也在准备全国大运会,新生开学开始军训的时候,她每天晚上18时30分训练结束后慌慌张张洗了澡,一路小跑或骑着车子赶到新生们练歌的场地,陪着大家一起准备歌咏比赛。到了晚上10点练习结束后,她送大家回宿舍,在路上给新生们介绍学校、介绍大学生活。张明华说:“当时觉得又累又幸福。”歌咏比赛最后一个节目是全体副班主任合唱,“我们在台上唱歌的时候台下我们的‘小孩’都打开了手机的闪光灯,像星空一样。站在台上,我觉得特别感动和知足,一切付出都值得。”
_ | _ | _ | _ | _ |
_ | _ | _ | _ | _ |
_ | _ | _ | _ | _ |
_ | _ | _ | _ | _ |
_ | _ | _ | _ | _ |
_ | _ | _ | _ | _ |
(向左滑动解锁更多精彩照片)
“女排精神”在兰大
如今已是张明华在兰大女子排球队的第五个年头,她大部分的大学时光都是与教练、队友一同度过的。在她心里,教练冯涛就如同她们的父亲一般的存在:“训练中教练对我们要求很严格,会针对性地做一些训练安排。而且,冯教练既教我们打球的技巧,也教我们做人的道理。”
谈起并肩作战的队友们,张明华坦言:“在大学,因为大家都从各个地方来,打球风格和以往参赛经历都不相同,加之我们每一年都会更新一批队员,老人与新人之间、不同打法的队友之间,磨合是需要花一些时间的。”但也正因如此,队友间的默契培养、一路走来的相互鼓励,让张明华在兰大收获了珍贵的友谊。“我和队友之间从未发生过不愉快,有时分队训练,一些激烈的对抗基本只在场上发生,场下大家都是一家人。”张明华说。
虽然兰大女排队员们还没有过世界级的骄人战绩,但这些成绩,都是像张明华一样的队员们一天一天刻苦训练、一分一分拼来的。然而赛场风云变幻,比分充满悬念,这一点,张明华很深的感触。
她还记得在一次与四川大学女子排球队的交战中,由于前两局比分呈现2比2平的状态,在五局三胜的排球比赛中,第五局尤为关键。最后兰大高水平女排队以15:9的比分赢了对手时,全场观众一片沸腾,张明华瞬间哽咽:“ 顽强拼搏,永不言弃,我觉得这就是女排精神。即使知道不会赢,也仍然拼尽全力, 用坚持和顽强拼搏的毅力战胜自己。走下领奖台,我们也有一切从零开始的谦逊。”
张明华知道,兰大女排也经历过困难时期:“我们地处西北,训练资源和比赛机会相较于发达地区来说确实少一些。听说最困难的时候我们的教练就带着两个队员训练。但即使这样, 我们从来也没认命更不服输,一波一波坚持下来,并且把经验和精神不断传给新人,这才有了今天越来越好的兰大女排。 我们都不会忘记来时的路。 ”
在张明华眼中,练排球的人都有一种不服输的劲。作为一项团队运动,从小在球队中成长起来的女排队员们,很早就培养出了集体意识和独立性。“从小开始在训练和比赛中摸爬滚打,身体和心理的承受能力都很强,因此队员们会互相关照,在生活中对待事情也会非常乐观。”张明华说,“这也是‘女排精神’对我们运动员个人成长来说最大的影响。”
2019年,张明华保研至兰大,如今正在读研一的她希望能够在学习方面也能有所突破。
从专业运动员到如今退役,回归校园,张明华对于运动员这一职业有着自己的理解:“运动员的体系就像是一个金字塔,能站在塔尖被看到的人很少,但是塔尖下面的每个人都是值得被尊重的,因为每一个运动员都曾为了塔尖的梦想付出很多。无论最后是否做职业运动员,这个努力的过程一定会给运动员带来一生的影响。”
谈及未来,张明华希望带着永不放弃的“女排精神”,逐步走入经济学的世界。“我更愿意把这个选择交给时间,让时间验证选择的答案。”
内容来源丨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
图片丨受访者提供
文字、编辑 | 黄煜
主编 | 肖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