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5日晚,第77届美国电影电视金球奖落下大幕。中韩混血女演员奥卡菲娜凭借《别告诉她》一片,夺得音乐/喜剧类最佳女主角奖,成为首位亚裔金球奖影后。
亚裔金球奖影后出炉了,随之而来的是围绕其相貌展开的讨论,席卷各大中文社交网站:
虎扑
B站
B站上有关奥卡菲娜的视频,弹幕几乎全是外貌攻击。
微博
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奥卡菲娜长得不好看,她的走红,反映出好莱坞、西方世界对亚裔族群的“审美偏见”。
这种“偏见”,可以从奥卡菲娜一路追溯到刘玉玲、吴珊卓等好莱坞亚裔女星,以及吕燕这样受到老外追捧的名模,她们外形上的共同特点是单眼皮、小眼睛、饼子脸、高颧骨、塌鼻梁、皮肤暗黄——很不符合中国人的审美标准。
中国人喜欢的是这些特点的反面——双眼皮、大眼睛、瓜子脸、鼻梁高挺、轮廓立体、肌肤赛雪。从虎扑的“女神大赛”便可见端倪,高圆圆、林志玲、佟丽娅是榜单常客,王鸥、迪丽热巴、古力娜扎是虎扑男生高频次提及的女星。
问题是,这些个特点,这一套“高鼻大眼、肤白胜雪”的审美标准去到尽头,会是什么呢?说穿了,就是白人的长相。
演艺圈越来越多的新疆妹子和“混血脸”就是证明。
昆凌、杨颖的“混血脸”:
新疆美女佟丽娅、迪丽热巴、古力娜扎:
郑爽,从清新的小圆脸妹子,“长”成五官立体、尖下巴的新疆妹子:
对不起,不靠少数民族,不靠手术,中国人是长不出高鼻深目、有雕塑感的立体五官的。我们五官的整体特点是扁平,请正视这一点吧。
我们抱怨白人的“审美偏见”,不尊重我们的审美标准,结果我们的审美标准就是追随白人、成为白人的附庸,合着怎么着都离不开白人。
与其这样,还不如回到古代,至少中国古代的美女有自我特点,与白人完全不一样。
中国古代的美女长什么样,看画最直接了:
唐代画家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
明代画家仇英的《汉宫春晓图》
明代画家唐寅的《孟蜀官妓图》
总结起来,就是圆脸、细长眼、樱桃小口一点点。可是这样具有我们族群特点的姑娘,今天吃不开了。
有一位女星很符合古代中国的审美,就是周冬雨。单眼皮、小眼睛、樱桃小嘴,样样都对。不过,虎扑的女神大赛,周冬雨从来没有入围过。在国人印象里,她是可爱的气质女星,不是大美女。
演艺圈里,与她一样的单眼皮女星,秦海璐、桂纶镁,也是这等待遇。
时间过去了,中国美人的标准,变了。
黑人传记电影《黑色党徒》里,有一段来自七十年代黑人民权领袖的演讲,谈到黑人的外形问题,是这么说的:
“是时候了,兄弟姐妹们,是时候停止为自己是个黑人而感到羞耻、自卑,是时候为黑人族群定义什么是美了,我们没有小尖鼻子、薄嘴唇、白皮肤,我们没有!我们有的是大厚嘴唇、大圆鼻子、硬头发,以及煤炭一样黑亮的皮肤,我们漂亮极了!我们以此为傲,以非洲血统为傲!不要向白人看齐,不要以他们的美为美,因为我们做不到,这么做,除了憎恨自己,什么也得不到!”
四十年过去,这段话里描述的愿景成了现实,如今,黑人审美席卷欧美,碧昂丝、蕾哈娜、卡戴姗,是全球偶像、性感美女的代名词,丹泽尔华盛顿,是好莱坞公认的大帅哥,他们都有着阔大的鼻子、厚实的嘴唇,典型的黑人族群特征。
与黑人形成对比的是,我们中国人,倒是越来越向白人看齐,发展到今天以白人特征为美的地步。
如果我们能像黑人兄弟那样,自信一点,也许我们的审美标准就能松弛一点、多元一点,不至于搞到现在这样,网络上、荧幕上、媒体上,千篇一律的网红脸、整容脸、王思聪女友脸,看多了,也有点烦吧?
最后,推荐电影《别告诉她》,这周就上映了,是个好电影,奥卡菲娜得这个影后,名副其实。
奥卡菲娜的相貌,有辱亚裔形象吗?
点个“在看”再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