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11月16日,中国生态文明论坛年会在湖北省十堰市开幕,会上,生态环境部对第三批23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以下简称“两山”基地)和第三批84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以下简称“示范市县”)进行了授牌命名。
据悉,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佛山市高明区、江门市新会区被评为“示范市县”,深圳市南山区被评为“两山”基地。
南都记者了解到,被授牌命名的第三批“两山”基地共23个,包括北京市门头沟区、天津市蓟州区、深圳市南山区、内蒙古自治区阿尔山市等。
第三批“示范市县”共84个,湖北省十堰市、北京市密云区、深圳市福田区、佛山市高明区、江门市新会区等地在内。
生态环境部部长李干杰在开幕式上演讲。南都见习记者 林方舟 摄
焦点关注1
“两山”基地与“示范市县”有何区别?
据悉,“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都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进典型、示范样板,不过,两者在建设内容、建设范围、申报条件等领域有所区别。
举例而言,“两山”基地建设要聚焦在具有较好基础的乡镇、村、小流域等基本单元;生态文明示范市县主要是针对市、县两级行政区。
此外,在申报条件方面,“两山”基地重点强调“两山”转化,要具有典型的案例模式以及支持“两山”实践创新较为成熟的基础条件;“示范市县”则是达标创建,需满足建设指标要求。
焦点关注2
为何前两批东部地区占比较大?
生态环境部部长李干杰在大会开幕式上表示,总的来看,示范创建地区已经初步形成了点面结合、多层次推进、东中西部有序布局的建设体系,取得了积极的进展。
据悉,生态环境部第一批和第二批共命名了91个“示范市县”和29个“两山”基地,前两批东部、中部、西部地区所拥有的数量分别占45%、30%、25%。
为何东部数量占比较大?生态环境部自然生态保护司司长崔书红解释,一方面与东部地区工作基础有关,东部地区工业化、城镇化程度高,也较早出现生态环境污染问题,因此在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建设方面起步早、意愿强。另一方面,也与发展条件有关,东部地区较早开放,可以聚集的资源和有利条件相对较多,而中西部地区则相对较弱。
崔书红介绍,为了使示范建设的布局更加合理,近几年生态环境部在推动创建过程中,采取名额配给方法,增加计划性,给予中西部地区适当倾斜,推动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建设布局更加合理。
焦点关注3
为何评选标准更严,数目却激增?
值得关注的是,前两批共评出了91个“示范市县”和29个“两山”基地,仅第三批单次评选这两项数字就分别达到了84个和23个。为何数目突然激增?
“标准跟原来比不是更放松了,而是更严了。”崔书红称。今年,生态环境部在评选第三批“示范市县”和“两山”基地时,曾修订了标准,新标准比以往更严格。但由于这项工作得到了地方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参与,符合条件的地区比以往更多了,从而显得数量大幅增加。
随着第三批“示范市县”和“两山”基地被正式授牌命名,目前我国共有170余个“示范市县”和50余个“两山”基地,随着获得这两项荣誉的地区数量越来越多,它们的品牌价值是否会受到影响?
崔书红认为,从全国的层面来看,总的数量还不算多。此外,不仅地方党委政府对生态文明示范创建的指标精益求精、严格要求,而且从参会人数和代表们表现出的热情来看,都能感受到“示范市县”和“两山”基地的品牌价值依然非常重要。
他介绍,地区获评“示范市县”和“两山”基地后,无论从中央还是到地方层面,都会相应地予以政策、资金等方面的倾斜,以鼓励它们更好地发挥生态文明示范创建的示范作用。
采写:南都见习记者 林方舟 发自湖北十堰
编辑:黄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