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运-20运输机
近日,据媒体报道,一条关于运20大飞机的捷报传来,这款大型运输机已经超前10天完成了年度量产任务,而能达成如此成就,很重要的一点原因就是运20所使用的大批新型发动机也实现了不限量充足供应,这意味着运20的生产将不再受任何国家的干扰。
运-20研制时,尚没有合适的国产发动机,原型机使用的是进口自俄罗斯的D-30KP2发动机,成都发动机有限公司后来以D-30KP2为原型,仿制出了涡扇18发动机,涡扇-18的性能比前者稍好,整体重量轻300千克,油耗量低20%,选择涡扇-18油耗降低,航程延长,运载量增大,但涡扇-18推力为117.6千牛,配套运-20运输机仍嫌不足,运-20最终选择涡扇-20作为配套发动机。
图为中国运-20运输机
基于D-30KP2涡扇发动机仿制改良的涡扇-18曾是重点投入的主力项目,改进版的轰-6K上便选用了涡扇-18,D30系列涡扇发动机系出名门,由俄罗斯土星公司制造,伊尔76也使用同系列的发动机,我国进口了大批伊尔76,也同时配套进口了大批备用发动机,所以运20原型机直接选用了该型发动机,这样可以加快试飞进度,到国产发动机性能成熟的时候,正好可以赶上运-20量产。
运-20项目进展顺利,一切都按部就班,可谁也没想到的是,国产发动机研发进度落后了,本来国内有长期使用D-30系列发动机,也有长期维修的经验,可仿制D-30KP2发动机依然进度落后,而且最终定型的型号动力提升有限,虽然各方面都已经比较成熟,达到了预期仿制要求,却并不是运-20最理想的配套型号,运-20需要一型更强大的飞行心脏。
图为俄罗斯D-30KP2发动机
俄罗斯手里当然有更先进,更适合配套运720的发动机,这就是图204客机与伊尔76的改进型伊尔476上使用的发动机,PS-90A,这是俄罗斯多年发动机研发结晶,但是中国有成功仿制D-30KP2发动机的先例,虽然获得了允许,但俄罗斯的心结却打不开了,俄罗斯即没有出口打算,也一直提防中国获取相关的技术,对该发动机技术转让提出了苛刻的条件。
图为俄罗斯伊尔-76运输机队
对于我们来说,这成为一个花钱买引进技术,或是自己研发的问题了,引进别人的技术,就不会给国内研发留出可能,这对发展本国航空发动机,储备相关技术都大为不利,买虽然可以较快获得,却也走上了引进再引进的技术循环,放眼全球,航空大国都自己掌握拥有所有的核心技术,为了不给未来留下技术死角,中国才决定为运20研发配套的国产发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