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动力超级航母,迄今为止只有美国一家建造和使用,这也是美国世界霸权的象征。如今尽管美国在民用造船业上早已经全线溃败,但是在军舰,特别是航空母舰的建造方面,却始终独步全球。2019年5月,美国海军向国会提交报告,就4艘福特级航母的建造计划和进度进行了详细的汇报。
目前,美国最新型的"福特"级航空母舰首舰福特号(CVN-78)已经服役,二号舰"肯尼迪"号(CVN-79)、三号舰"企业"号(CVN-80)正在建造过程中,四号舰(CVN-81)已经筹备了不短的时间。
2019年1月31日,著名的亨廷顿-英格尔工业公司的纽波特纽斯造船厂正式宣布,获得美国政府高达152亿美元的合同,该合同包括CVN-80和CVN-81两艘航母的详细设计和建造。而这仅仅是美国海军庞大造舰计划的一部分,考虑到CVN-78福特号还在船厂进行改进,CVN-79刚刚下水,CVN-80已经建了两年多(2017年8月24日开工),在未来的12年内,将会有4艘福特级航母从纽波特纽斯造船厂交付美国海军(当然,福特号是第二次交付)。而这4艘航母的预算总额,高达492亿美元!
美国海军之所以如此一掷千金,其实也有其自身不得以的无奈:在1991年苏联解体时,美国凭借超强的国力,曾经独步全球,在整个90年代,美国可以说指哪打哪,毫不含糊,而世界其他国家,甚至包括曾经的对手俄罗斯,都噤若寒蝉,对美国的霸道不敢有丝毫的抵触,唯恐自己成为美国眼中的对手,进而遭到压制。在当时或许是因为确实没有现实的对手,所以美国上下也放慢了武器装备更新的步伐,一大批先进的武器装备计划转而下马。
但是进入新世纪后,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崛起,在2010年时中国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特别是全世界范围内只有中国和美国的差距在不断缩小,这让美国感到了压力。为此从特朗普就任美国总统后,美国开始了新一轮"重整军备"的措施,不但大大增加军费额度,而且对于海军军舰的建造,特别开了绿灯。特朗普曾经表示将在任期内将美国海军的军舰总数提升到355艘,建立新的海上霸权,而航空母舰依然是美国海军的象征,所以大规模建造航母也就不足为奇了。
其实除了扩充舰队、维护霸权的主观需求外,客观上美国海军的航母也确实亟待替换。美军现役除了1艘福特级首舰福特号以外,其余10艘航母都是尼米兹级核动力航母。但是尼米兹级首舰尼米兹号是1968年6月开工,1975年5月交付美国海军服役,使用到今天已经过去了45年;同样的,尼米兹级航母的前5艘都是在1990年之前交付美国海军服役,至今服役期超过30年。
这5艘航母目前已经略显老态,其维护时间和维护成本都普遍高于后续舰只。去年下半年美国海军中一度出现的"航母荒"已经说明了美国海军青黄不接的尴尬,而且即使在现在,也只有派往中东的"杜鲁门"号、印太地区的"林肯"号等少数几艘航母处于战备状态,其他航母要么在港大修、要么在等待大修,而福特级首舰福特号则还需要至少2年的改装才能完全交付海军服役。
现实逼迫美国海军已经不得不启用两栖攻击舰搭载F-35B型垂直/短距起降战斗机前往世界其他海域进行战斗值班巡逻,以代替航母值勤。目前美国海军已经将最新的"美国"号两栖攻击舰调往日本,在航母"空窗期"负责维持美军在西太平洋地区的军事存在。但是虽然美国号可以搭载约20架F-35B型战斗机,其战斗力已经超过了除美国外其他绝大多数国家的航空母舰,但是说来说去,美国号始终还是两栖攻击舰,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航母,所以搭载F-35B战斗机进行值勤巡逻,也只是客串航母,无法完全替代航母。所以美军才会加大航母建造的规模和力度。
不过,尽管美国海军对于新航母的期盼异常热烈,但是纽波特纽斯造船厂却并不能真的一下子开工建造2艘航母。虽然订单合同明确表示是2艘新型福特级航母,但是由于美国造船工业的衰退,目前全美只有这一家造船厂可以建造航母,而纽波特纽斯只有1个船坞、1个舾装码头、1套航母测试系统(不过肯尼迪号已经下水,和企业号虽然同属在建,却是不同阶段,故而称有两艘在建)。所以虽然合同签订的是2艘航母(两艘打包签合同是美国的老传统,可以省钱,这次CVN-80和CVN-81打包预计能省30亿美元),但是依然只能一艘一艘地建造。与美国相比,尽管我国尚未迈入核动力航母阶段,更没有迈入超级航母阶段,但是我国大连、沪东、江南等多家造船厂总工有超过37个30万吨的大型船坞可用于建造航母。而且,目前除了大连翻新辽宁号、自建山东号以外,上海江南造船厂也已经开工建造003号航母一年有余,根据不确定的消息,004号航母也已经在筹备之中,到时候极有可能看到的是:上海和大连同时开工、各自建造一艘航空母舰(上海003、大连004)。
换句话说,只有中国现在才有能力真正同时开工建造2艘航空母舰。虽然在航母吨位和性能上和美国还有不小的差距,但是起码在建造数量和建造速度方面,除了美国,世界还真有第二个国家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