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题目,恐怕是个误会。
秦氏的葬礼,写到的有代字辈、文字辈的宗亲,有邢王夫人与王熙凤,而三春、钗黛都没有出现,并不止惜春一个没出现。
再对照一下贾敬死后,“独艳理亲丧”,宝玉每天去“宁府穿孝, 至晚人散,方回园里”,但也没有写到包括惜春在内的众姐妹到场。
按照现在的版本(据研究者分析,在初稿中,惜春可能是贾政的女儿。后来随着情节的增加,才把惜春改到贾敬名下),贾敬是惜春的父亲,女儿断不可能不参加父亲的葬礼。但是书中没有写。没有写,就表示没有参加吗?
当然不可能。只不过是文学作品的剪裁,不重要的、没有激烈冲突的戏,就不用像流水账一样有闻必录了。
那么,为什么惜春在秦氏与贾敬的葬礼戏份不多呢?当然是感情不深,没有哀毁骨立、哀痛欲绝。不仅没有特别伤痛,可能连出席时间都不长。也不止惜春,迎、探、钗、黛,也不会在丧礼现场多呆。
葬礼是一个特殊的场合。一般而言,未嫁少女,参加葬礼会比较少。不是完全不出席,而是少去几次、去了停留的时间也比较短。为什么?从尤三姐的话里就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尤三姐曾与姐姐谈起宝玉:
姐姐记得,穿孝时咱们同在一处,那日正是和尚们进来绕棺,咱们都在那里站着,他只站在头里挡着人。人说他不知礼,又没眼色。过后他没悄悄的告诉咱们说:“姐姐不知道,我并不是没眼色.想和尚们脏,恐怕气味熏了姐姐们。”接着他吃茶,姐姐又要茶, 那个老婆子就拿了他的碗倒。他赶忙说:“我吃脏了的,另洗了再拿来。”
宝玉当然不是对尤三姐有情,只是一贯的对女孩子的普遍怜爱与体贴。但是平时,他肯定没有机会与尤二尤三如此接近。只有在丧礼上,少女可能与陌生的异性亲戚并肩站立,可能用同一个茶杯吃茶。而这些,对大家闺秀来说,是一种亵渎。
可以想象,如果三春、钗黛等人也来葬礼,势必也会遇到类似的情况。而她们与二尤这破落户家的半风尘女子不同,她们是真正的大家闺秀。所以,她们一定会比较谨慎、比较拘束,来得晚,走得早。没有太多戏份,在惜墨如金的作品中,就索性没有这一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