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电影,看得壹姐我沉郁不已。
电影在一场像极了呜咽的管乐声中结束了,留给壹姐的除了大屏幕的黑暗外,还有回荡在脑海中挥之不去的残暴场景和血腥场面。虽然它真实的反映了战争的残酷,但内心却有个声音告诉壹姐,实际上,最真实的战争远比电影描绘的更加惊心动魄、更加残酷黑暗。
这部描写了真实历史战争场面的电影,名叫《沃伦》,在豆瓣上获得了8.3的高分评价。
影片讲述的是沃伦大屠杀时,女主角佐西亚亲眼见证的战争中人们的残酷与凶狠。那些昨日还与她一起欢歌笑语的人们,今日却会因为政治立场不同,而举起锄头砍下他人的头颅,可怕的是,他们并不知道这些人们做错了什么,他们只知道,这些人与自己的种族不同。
或许因为民族的不同而受到不同待遇的现实,生于平和年代的我们体会的并不真切,唯一能让我们想起的一些片段也就属金庸的《天龙八部》中,备受瞩目的乔峰乔帮主被人知晓他的契丹身份后,立刻变成了万人唾弃之人。这一天一地的对比,无疑是对那个年代人们封建思想的讽刺。
无独有偶,影片《沃伦》也采用了各种场景的对比手法,向我们直观的展示了战争的残酷,和人们的盲目。
电影初始,女主角佐西亚的姐姐嫁给了一个勤劳善良的乌克兰小伙子,她在自己的婚礼上将头放在门廊上让人用刀砍下自己的长辫,以示自己已嫁作人妇;但当大屠杀时期到来时,同样是门廊前,同样是将头放上去,但这一次被砍下的却是佐西亚姐姐的头颅。
除此之外,还有婚礼上人们用于取乐玩弄的木桩和篝火,在后来也成为了人们行凶的利器,他们把一个毫无还手之力的小男孩绑在了木桩上,企图用火把将其烧死。
看到此处,进入壹姐脑海的第一个想法便是,大屠杀的残酷就在于,不管对方是凶狠残暴的恶人,还是手无缚鸡之力的妇孺孩童,只要对方与自己不在同一战线上,最终都会被残暴的对待与杀害。
——曾经好好的民族融合地区由于战争政治民族宣传搞起了无差别大屠杀,比一切恐怖片都真实,满屏幕的血肉模糊,比南京大屠杀更窝心,因为不存在侵略。看这种电影哭都哭不出。所以我一直说人类是世界上最残忍最没人性的生物,对国人来说的冷门片,大导演再现历史的十分之一。@完颜穆尔登格
我们经常说“历史是厚重的”,但其实,壹姐认为,所谓的“厚重”不过是因为这些供人们品评借鉴的历史,是架构在人性的暗黑和人类的血泪之上的。
而影片的女主角佐西亚虽然在这场大屠杀中侥幸存活,但她最后依然无法“独善其身”,终于还是沦为了金钱交易的牺牲品。
可此片所展示的沃伦大屠杀,我们在网络上能查询到的信息却少之又少,据说,这场众多人们遭受戕害的大屠杀,曾因政治原因被封禁了半个多世纪。很难想象,在人们遭受了巨大的残害创伤后,继而又遭受到了言语的禁锢。如此非人的待遇,简直让人们活在世上,犹如炼狱般痛苦。
不可否认,无论何时,由于种族、由于政治因素而掀起的战争,都是残酷血腥的,我们底层民众能够做的,就是不要盲从,不要盲信,不要盲目,因为你不知道你的盲目将要害死的同胞们,是否真的有无过错,你也不知道,你盲目举起的锄头,给他人带去的是多大的心理创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