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古代的诗歌看古代的咒语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1-10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981
导读

譬如只有巫师能懂的能说的咒语,只有巫师能知道其代表意义的各种奇形怪状的符,只有巫师能懂的请神送神的繁杂仪式。咒语和诗歌一样有艺术感染力,不过更多的咒语是通过神秘仪式和心理作用来实现的。诗歌在古代也是有神秘性的…

古代诗歌大多具有语言的凝练性,一句诗可以把很多景物写进来,也可以情景交融,更可以直抒胸臆,这种自由的诗体规范给了使人们更大的创作空间和自由。由此想到古代的咒语,很多也是和诗歌同宗同源的。

古代诗歌很多都是景物、感情的堆叠,也有交融在一起出现的。王国维说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属于“无我之境”,里面没有诗人主观情感的出现;而“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则属于“有我之境”,里面分明有一个诗人主观的自我,有诗人的感情熔铸在在里面。不管是五言诗还是七言诗,都是人写出来的独特感受,都是人要改变外界事物或者和外界事物同感同触,同思同想,有时候还要引经据典,拉那些经典和名人来壮大声势。譬如李白的“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用姜太公垂钓和伊尹梦日的典故来表达自己希望被朝廷重用的意思。其实还是想改变人生处境,改变现实。

那些巫师们也想改变现实,通过咒语改变现实。从这一点来看,古代咒语和古代诗歌同宗同源。古代诗歌较早出现的《伊耆氏腊辞》:“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勿作,草木归其泽。 ” 这本是蜡祭祝辞,辞句带点命令口气,实际上是巫师求八蜡之神对土、水、昆虫、草木这些能够造成自然灾害的东西一种改变的愿望,使人们生活得以安定,既是诗歌又是咒语。

只是后来,诗歌更为明朗化,而咒语更加神秘化,以至于发展出很多神秘的骗人的东西。譬如只有巫师能懂的能说的咒语,只有巫师能知道其代表意义的各种奇形怪状的符,只有巫师能懂的请神送神的繁杂仪式。其实,把它们翻译过来,弄成人们都能懂的语言再去看,大多都是一些通俗的小诗,里面蕴含了各种人美的梦想,以及代表梦想和愿望的神灵,更多地表现一种改变自然、人事等的愿望。

巫师嘴里念念有词,有的是提前背过的,有的是即兴发挥,相当于诗人即兴创作。巫师的咒语到底灵不灵和人的心态虔诚不虔诚有关,就好比诗歌感染不感染人和人对诗歌的兴趣接受度有关系一样。咒语和诗歌一样有艺术感染力,不过更多的咒语是通过神秘仪式和心理作用来实现的。而诗歌在古代也是有神秘性的,只有诗人才能做的,只有诗人才能写出“神来之笔”。到了现在,诗歌已经不神秘了,是个人就能写诗,而咒语却越来越神秘,只在圈子内流传,迷人无数,圈钱无数。这些特点正是诗歌所不具备的,也是诗歌衰落的重要原因。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发布,作者: 来自互联网。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www.zneh.com/znkb/show-290795.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