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时来运转全靠此人,可直到他去世,也没有说过一句感谢的话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1-10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60
导读

应该说,在其后的几年时间中,他的官场之路并不顺畅,不仅受到咸丰帝和满洲亲贵的排挤,就是在地方上也是步履维艰。可以说,肃顺对曾国藩是有大恩的,若非他的出面,那么曾国藩或将还要沉寂数年,至少在咸丰一朝是很难得到重…

“当官要看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这是晚清时期非常流行的一句话。不管这句话是褒还是贬,曾国藩在晚清历史都有着巨大的影响。他的为官之道和个人品行都是十分突出的,尤其是在险恶的官场,他的很多学问都是值得细细品味的。

咸丰二年,曾国藩以侍郎身份被任命为团练大臣,在老家湖南组织乡勇以对抗太平军。应该说,在其后的几年时间中,他的官场之路并不顺畅,不仅受到咸丰帝和满洲亲贵的排挤,就是在地方上也是步履维艰。对于一个汉人来说,手握重兵本来就很忌讳,这是咸丰帝一直不愿重用他的原因。

可是到了咸丰十年的时候,因为江南大营溃败,两江总督何桂清弃逃,所以历史给了曾国藩一次难得的机会。当年的6月,曾国藩实授两江总督并节制四省军务。这是他出道八年多时间中,朝廷给他的最大回报。

咸丰皇帝为何对曾国藩有如此的转变,从不信任到委以重任呢?当然,这个转变并非是咸丰帝发自内心的,而是由外力导致的,这个外力就是权臣肃顺。早在何桂清临阵脱逃的时候,咸丰帝就想在各省督抚中选出一个可靠之人代替他的两江总督一职。

但是肃顺认为东南半壁要想有所转机非曾国藩莫属,咸丰帝采纳了他的建议,将两江总督一职授予曾国藩。而且肃顺还写给胡林翼一封密信,将此事透露给了曾国藩。可以说,肃顺对曾国藩是有大恩的,若非他的出面,那么曾国藩或将还要沉寂数年,至少在咸丰一朝是很难得到重用的。

按照官场礼数,曾国藩就应该当面或是写信给肃顺,表达感激之情。换做是任何一个人,应该也是这么做的。当然了,当曾国藩得知这样一个消息后,心里对肃顺充满了无限的感激。于是,他想要写一封机密的信派人专程送到北京交给肃顺。

但是,当他提笔准备写信时,忽然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对于这个咸丰帝第一宠臣肃顺,曾国藩是十分了解的,他精明干练又极具魄力,敢于重用汉人,瞧不起那些满蒙亲贵。但是曾国藩也清楚,肃顺仗着自己是宠臣,为人骄横跋扈,独断专行,就连恭亲王也不放在眼里。

历史上善始者多,善终者少,这是历朝历代的铁律。这个规律放在肃顺身上同样适用,虽然肃顺受宠,可是恭亲王和他身后的满蒙亲贵在朝廷中的势力很大,与他们相比,肃顺势孤力单。再者,咸丰帝虽然年轻,可身体并不好,万一不测,肃顺岂能是恭亲王的对手。

想到这里,曾国藩觉得十分恐惧,如此大事必须要慎之又慎,万一哪天肃顺被清算,那么他自己将被列为党羽,其后果不堪设想。因而,曾国藩放下手中的笔墨,按照规矩行事,只给皇上上了一个谢恩折,而没有与肃顺有任何的私下联系。

果然,肃顺的结局被曾国藩给料中了。咸丰死后,两宫太后和恭亲王联手发动了辛酉政变,将权臣肃顺论罪处斩。在清算肃顺党羽时,因为曾国藩没有落下任何把柄,而没有受到牵连。试想,如果当初写了那份信,那结果就完全不同了。据说在抄肃顺家时找到了一个绝密的大箱子,里面装的全是他与官员们的书信,几乎所有官员都与他有来往,唯独没有曾国藩。

在中国历史上,历朝历代都会出现权臣,清代虽然不多但也不能避免。在传统文化中,天下是皇帝家的,最高权力当然也是皇帝个人的,即使大臣是为天下人着想,可一旦分享了皇权、剥夺了皇帝的权力,最终也是没有好下场的,肃顺就是典型的案例。

曾国藩能如此处理他和肃顺的关系,足见他有过人之处。虽然说他欠了肃顺一个天大的人情,可是总体来说,他最终还是赚了。慈禧掌权后,对曾国藩更加信任。同治登基后,加曾国藩为太子少保衔,同治元年正月,又以两江总督授协办大学士。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发布,作者: 来自互联网。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www.zneh.com/znkb/show-290833.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