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滩解放后,流氓黄金荣看到一个人,吓得小便失禁,大喊我错了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1-11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899
导读

其实,黄金荣的考虑并非没有道理,他一生树敌太多,也许前脚刚离开上海滩,后脚就会被人抹了脖子,他不想临了还不得安宁。 物质差一点也没什么,真正触及他心灵的是,手下的几个弟子因为违法犯罪、顶风作案而被相继执法…

上海滩解放前夕,对于杜月笙、黄金荣和张啸林这些流氓头子,他们的好日子已经过去了。所有人都知道这是历史的必然,只是在做决定之时,三人还是倍感失落,最后选择了截然不同的三条路。

先说杜月笙。杜月笙的人生履历十分复杂,他一方面是上海滩的黑帮头子,另一方面又积极支持抗日,他的身上功有过,实在难以客观评价。

只是他身上的历史污点,是永远无法抹去的。面对着两方的拉拢,杜月笙如坐针毡,每每想到自己的结局,就寝食难安。

最后,杜月笙既没有留在上海滩,也没有前往台湾,而是带着一家几十口人,去了香港。

动身之前,杜月笙全部身家仅有30多万,昔日有多辉煌,现在就有多惨淡。坐上“宝树云”号游轮的杜月笙,面对着滔滔不绝的黄浦江不禁潸然泪下。他知道,他的时代再也回不去了。

杜月笙离开上海滩,有人欢喜有人忧,其中最开心的,莫过于张啸林了。坊间一直流传一句话:“黄金荣贪财,张啸林善打,杜月笙会做人”。

三人虽然同为青帮大佬,表面和气的背后,心里却早已生出嫌隙。从上世纪20年代开始,杜月笙一家独大,与戴笠结拜后,更是搭上了政府要员这条线。

杜月笙的江湖地位,已经远超黄金荣与张啸林。张啸林是个武夫,论起江湖修为、做人老道,根本不是杜、黄的对手,所以他一直在等,在等一个出头的机会。

从上世纪20年代到30年代初期期,杜月笙与黄金荣有多次明争暗战,1933年2月25日,杜月笙成立恒社,没多久,黄金荣便成立“忠信社”来与之分庭抗礼。

杜月笙当时在黑道的地位,已经到了无人能及的地步,即便是洪门大哥杨在田,在与杜月笙的博弈中也不敢托大。

黄金荣所谓“想要整垮恒社”的宏伟目标,自然是天方夜谭。几次交手下来,黄金荣一伙人已经信心全无,自然而然也就放弃了。

然而这一切,张啸林都看在眼里。他知道,如果杜月笙不离开上海滩,他这辈子都永无出头之路。所以,当得知杜月笙逃去香港的消息后,张啸林老泪纵横,认为自己终于要熬出头了。

只是,他选错了路。他投靠了日本人,当了汉奸,最后在戴笠的部署下,与远在香港的杜月笙商议,对其进行暗杀。蛰伏了一辈子的张啸林,到临死的时候,竟然怀疑起生命的意义:“我这一生,到底是为了什么”?

最后就是黄金荣了。杜月笙临走之前,曾邀请黄金荣一同前往香港。即便二人已经产生嫌隙,杜月笙还是感念当初的师徒情义,与师娘林桂生的扶持,想要再拉这个老大哥一把。

杜月笙的好意,还是被黄金荣以身体不好为由婉拒了。其实,黄金荣的考虑并非没有道理,他一生树敌太多,也许前脚刚离开上海滩,后脚就会被人抹了脖子,他不想临了还不得安宁。

何况此前已经有人与黄金荣接洽,只要他答应约束手下门人,不再干扰社会,并协助肃清黑帮分子,便对他既往不咎。

除此之前,黄金荣已经做好了完全准备。他的儿媳妇李志清早已去了香港,并积极联络台湾方面,所以,黄金荣虽然人留在了上海滩,实则狡兔三窟,只要有风吹草动,便完全可以全身而退。

只是在与儿媳妇李志清的联系上,不知道出现了什么问题,黄金荣终其一生没有离开上海滩。只是他弥留的最后几年,日子也并不好过。

很多人知道,黄金荣的门人弟子虽然被肃清,但是他手下的产业,譬如共舞台、黄金荣大戏院等等仍然还在营业。

但这并不代表他可以继续纸醉金迷,没多久,共舞台就因为没钱维持而倒闭。其他产业也一落千丈,即便得到了李志清的3万元汇款,也终究挽不回大局。

物质差一点也没什么,真正触及他心灵的是,手下的几个弟子因为违法犯罪、顶风作案而被相继执法,他太担心自己也会有这么一天。

有一天,黄金荣看到了一个人,当场吓得小便失禁,大喊:我错了。这个人,就是上海滩军管会的要员杜宣。

黄金荣看到杜宣,以为是来拿自己,杜宣则笑笑,表示只是向他询问一些情况,黄金荣这才缓和过来。

昔日的流氓头子威风不再,有点风吹草动都令他寝食难安。终于在1953年6月20日,彻底病倒离开了人世。

也应了那句老话:“出来混的,总是要还的。”

1983年12月,杜月笙的亲信弟子陆京士在台湾病逝,宣告上海滩青帮时代,彻底落幕。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发布,作者: 来自互联网。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www.zneh.com/znkb/show-292109.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