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代舰载机歼-20赢面很大
【每点新防务(996期)·1月11日】:对于航母下一代舰载机的选择,从目前的进展程度来看,似乎歼-20要比歼-31要更有优势。因为从2019年12月网上爆出的歼-20新机试飞图片看,这架歼-20新机已经确认使用了国产WS-10发动机。加上之前流出的歼-20“黄皮机”也是使用的WS-10发动机,基本可以确认歼-20已经彻底抛弃俄制AL-31发动机了!虽然歼-20还没有与定制的WS-15合体,有WS-10先顶着用,起码小批量量产不会耽误了,这样的进度是歼-31无可比拟的——歼-31起码从动力系统上还没能达到需求,就更不要说其他子系统了。
所以有其他国家军事专家判断,我国下一代舰载机将会选择歼-20来改成舰载版,并且认为歼-20已经稳操胜券了,甚至已经将“歼-20舰载版”立项并开始实施了。其实对于歼-20和歼-31谁更适合作为我国下一代舰载机的争论,是从歼-31诞生之日就开始了。由于歼-20和歼-31都是“五代机”的设计路线,所以隐身性方面二者都具备,只是强弱有别。所以争论的重点就是歼-20太大、太重,上航母会占用更多空间,导致我国航母舰载机数量偏小;歼-31则更小、更轻,同样的空间可以携带更多的舰载机,战斗力更强。
但从现在疯传我国003将采用电磁弹射后,歼-20这个更大、更重的缺点似乎也无所谓了——反而因为更大、更重,在电磁弹射技术加持下,就意味着可以携带更多燃料、更多弹药、空中巡逻和作战时间更长;反而是更小、更轻的歼-31因为尺寸所限,即便电磁弹射对其满载重量不敏感,但歼-31自身也受限于先天不足,无法携带较多燃料和弹药,即便航母上能比歼-20多带上几架,最终也无法凭借这种“边角料”技能来帮助我们航母战斗群取得胜利。
所以,这才是歼-20舰载版成为现在中、外一致“胜利者”的原因!
歼-20那么大,适合上舰吗?
其实对于以歼-20为基础发展出舰载版的猜想,连老美都是认可的。毕竟从美国海军多年来使用航母和舰载机的经验来看,美国海军首先将航母上功能单一的多种舰载机,逐渐将功能进行整合到一种机型上;随后又着重将原来采用中型舰载机的理念,转变为逐渐扩大到重型、多用途的方向上。这其中最著名的例子就是抛弃最大起飞重量只有23吨的F/A-18C/D,转而大量采购最大起飞重量大幅提升到30吨的F/A-18E/F。当然,在F/A-18E/F变大、变重后,美国航母的携带量自然有所下降,但美国海军航母打击群的战斗力并没有因此下降——反而还有所提高!
其实这并不矛盾,更轻、更小的F/A-18C/D虽然可以多带一些,但较少的内油限制了它的作战半径,特别是在执行需要较长滞空时间的警戒巡逻任务时,过小的机体载重使得F/A-18C/D升空前需要在多带燃油还是多带弹药方面进行艰难选择,如果弹药带多了,自然单次巡逻时间就会减少,这就导致一个威胁方向如果需要维持较长时间的持续巡逻警戒的话,航母就需要派出多架F/A-18C/D来进行轮替。这样一来,如果有2个以上的威胁方向需要警戒的话,那恐怕航母上多带的那些舰载机也会不够用——这就是选择歼-31当下一代舰载机会遇到的“尴尬”!
所以有了美国海军花费巨资和搭上几十年时间为代价总结的经验,我们似乎没有必要再执着于“中型舰载机可以多带几架”的荒谬陷阱了。即便不以歼-20为基础改出舰载机,全新研制的舰载机也必定是一款拥有“重型”、“隐身”、“多用途”这些优点的版本。 当然,歼-31也不是没有机会上舰——只要沈飞肯继续多花钱来将其增大、增重,歼-31或许还有机会上舰。可如果要说歼-31就以目前这样的“尊容”,只凭加粗起落架和装上尾勾就想上舰,是不是有点儿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