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10日,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人民大会堂正式召开。本次大会共评选出296个项目和12名科技专家。其中,备受关注的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授予了中国工程院院士黄旭华和中国科学院院士曾庆存。今天来给大家介绍下中国近代以来著名科学家,他们每一个都是国之栋梁,为国家、为人民做出了巨大贡献。当然,受篇幅及学识所限,本文介绍的并不全面,只是着意挑选了5个,也没有排名。
1、邓稼先
邓稼先是我国杰出物理学家、两弹元勋。九三学社社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为中国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发做出了重要贡献。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邓稼先始终在中国武器制造的第一线,领导了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国国防自卫武器引领到了世界先进水平。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85年获两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86年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1987年和1989年各获一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99年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由于他为我国原子弹的研制立下不朽功勋,被称为“原子弹之父”。直到弥留之际,还念叨着“千万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下太多”。
2、钱学森
世界著名科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中国载人航天奠基人,中国科学院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时任美国海军次长金布尔一句“无论走到哪里,他都抵得上5个师的兵力”,让所有人意识到了钱学森的重要性,更让美国人明白不能让钱学森回国。最终在他自己的坚持、努力以及祖国的帮助下,他回到了祖国怀抱,用一身所学,将中国导弹、原子弹的发射至少向前推进了20年。
3、黄旭华
黄旭华,1926年3月出生于广东省汕尾市。作为我国核潜艇事业的先驱者和奠基人之一,黄旭华院士毕生致力于我国核潜艇事业的开拓与发展,先后担任我国第一代核潜艇工程副总设计师和总设计师,成功研制了我国第一代核潜艇,为我国海基核力量实现从无到有的历史性跨越做出了卓越的贡献。黄旭华院士是中国核潜艇事业的开创人和先驱之一,曾担任中国海军第一代核潜艇工程副总师和总师,带领团队研制出第一代核潜艇,为国家海基核力量迈出了从无到有的第一步,在当时的背景下有效捍卫了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曾被授予“共和国勋章”。
4、于敏
核物理学家,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在我国氢弹原理突破中解决一系列问题,提出的从原理到构型的设想起到关键作用。中国氢弹之父”于敏,应该算是两弹元勋中最“神秘”的一个,在公开资料中,只能知道他是一位核物理学家,也只知道他在中国氢弹研制工作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可到底是什么样的作用,到现在为止还是处于保密状态,唯一能知道的,就是“于敏构型”让我国氢弹保存时间以及小型化等,都优于其他国家。从原子弹到氢弹,中国只用了27个月的时间,还采取了创新式构型,让所有国家都好奇不已,从来没有到国外留过学的于敏,是怎样工作到的?
5、郭永怀
美国说钱学森能抵五个师,但钱学森认为有一个人,可以抵十个师。郭永怀在中国原子弹、氢弹的研制工作中领导和组织爆轰力学、高压物态方程、空气动力学、飞行力学、结构力学和武器环境实验科学等研究工作,解决了一系列重大问题,是唯一一位为中国核弹,氢弹和卫星实验工作均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郭永怀先生在航空工程研究中取得了杰出的成绩,并倡导了中国的高超声速流、电磁流体力学、爆炸力学的研究,培养了一批优秀力学人才,因为郭老为发展中国的导弹与核弹事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于1999年,被授予“两弹一星荣誉勋章”。正是由于有许多像郭老的英雄存在,才得以铸造了我们的民族脊梁,并且永垂不朽!
上述这5位科学家,以及其他许许多多没能提到的科学家,为中国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是真正的民族脊梁!个人认为只要为国家努力工作,兢兢业业无私奉献的科学工作者,无论资历学历多高,也不管年老还是年轻,更不论国内培养还是留学归来,报效祖国都是国家栋梁值得国人尊重。老一辈科学家无论去逝还是健在他们应该是英雄,是他们一代又一代挺起了共和国的脊梁,更值得人们怀念和崇敬。伟大的中国复兴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全体中华儿女不懈奋斗,更需要无数的科学工作者的积极钻研刻苦工作的求实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