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开始是以空军航空修理工厂为基础建设一些航空工业。1955年,我国开始制造歼-5喷气歼击机。歼-5飞机是112厂试制的喷气式歼击机,是中国成功制造的第一种喷气式飞机。歼-5仿制苏联米格-17,在1956年试飞成功。歼-5型飞机操纵灵活,使用很方便,适用于格斗,在当时属于一流的战斗机。
歼-6飞机是仿制苏联米格-19C图样制作而成的战机,是单座双发超声速歼击机。歼-6试飞原型于1963年9月总装完毕,9月23日试飞成功。歼-6飞机除装备中国空军、海军之外,还大量输往国外,如越南、朝鲜、埃及等国家。
歼-7是一种单座、轻型、超声速昼间喷气式歼击机,是在引进苏联的米格-21-13歼击机基础上研制的飞行速度达到两倍声速的单发单座超声速歼击机。1964年11月,112厂正式投产4架自制歼-7,1966年1月17日试飞成功,12月投入生产,1968年歼-7原型机停止生产。
20世纪90年代,我国对俄引进苏-27的生产,建立了的飞机生产线的一项重大决策。中国引进后机型称为歼-11。该机是一型双发、重型、远程、全天候制空战斗机,具有留空时间长、作战半径大、机动性好、攻击能力强等众多优点。
歼-12原型机于1970年12月26日首飞成功,经过几次的改动,投入生产。可是由于文化大革命运动的冲击,1975年,歼-12试飞和生产工作被迫停止了。1977年6月又恢复了试飞,但是在1978年2月,在清理新机研制型号与调整装备体制的时候,空军提出歼-12飞机性能不够理想完善,终于,决定不列入装备体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