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课堂︱第六八讲戏曲舞台上的「台步」(二)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1-11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192
导读

上步在舞台表演中,多用于人物与人物之间情感交流时,以表现人物各种不同的心情,适应剧情所需的舞台调度,同时也用于演唱中,适应抒发情感的需要,如在表现「有某承担」「勇往直前」「末将愿往」等意思时,多用上步…

本周虎豆哥戏曲小课堂继续和大家携手并肩「一二一」走起来!

第六十八课开讲!

划知识点

/ 台步 /指戏曲演员在舞台上表演时站立、走路的步法。台步有男、女、快、慢、老、少之分,亦有行当、环境、服装之区别。大抵净脚重豪迈,花旦重轻盈,小生重潇洒,均视剧中人年龄、身份以及规定情境而有所变化。

如为表现男性的阳刚风度,又要与其所穿的宽袍大袖服装合体,夸张地采用大八字步;为表现古典女性的阴柔之美,妩媚之态,以及手足不外露的特点,则以风摆柳式的小碎步作为旦角的台步;老旦的台步则要着重表现老年妇女的龙钟老态;等等。

/ 上步 /往前上一步移动身体的动作。左(右)腿绷直,「勾脚」,迈八字步向前上一步,右(左)脚随即跟上一步并向左脚靠拢,恢复上步前的步式。根据人物所穿的服饰和行当,两手选择合适的姿势亮相,上步的跨度依剧情而定。旦行上步后,仍须恢复到上步前的踏步式站立,身随腿动,目视前方。

上步在舞台表演中,多用于人物与人物之间情感交流时,以表现人物各种不同的心情,适应剧情所需的舞台调度,同时也用于演唱中,适应抒发情感的需要,如在表现「有某承担」「勇往直前」「末将愿往」等意思时,多用上步的形式。一般只上一步或两步,不宜上多步,上步时需保持上身稳,不左右晃动。

/ 撤步 /往后退一步移动身体的动作。左(右)脚往身后退一步,未退的右(左)脚即稳住身体重心。待后退的脚站好位置后,另一只脚随即靠拢先退的脚,恢复撤步前的步式。退步的幅度及两手的姿势,视人物行当所穿的服饰而定。男女动作均同。

撤步在舞台表演中,除适应剧情及舞台调度所需外,多用于表现人受惊、退让、恐慌、犹豫的神情,如表现「我心中害怕」「不敢向前」「大事不好」等意思时。撤步时,除剧情所需外,一般忌低头和上身乱动。

/ 亮靴底 /即「勾脚」,将靴底亮出来的抬腿迈步动作。站成左丁字步或八字步,左腿先曲膝上抬,慢慢地将腿伸直,然后勾脚,用力蹬脚后跟。腿抬起后,脚尖往左侧撇,呈八字步状,让观众看到靴底。亮一会儿后再慢慢地放下,往前一步。站稳后,右腿随即上步到左脚前,然后同左腿一样的做亮靴底的动作。此动作适于生、净、丑行角色。

亮靴底在舞台表演中,常用于人物初次出场亮相时,如起霸中连续迈三步亮靴底,表现人物的气质、风度。根据行当和人物的性格、年龄可选择适当的亮靴底的高度、力度和迈步的跨度。亮靴底时,要求挺胸,立腰。站立的腿须绷直。

/ 弓箭式 /因适用于拉弓射箭而得名。先站成八字步式。右腿向身体右侧上一大步,曲膝,让大腿与地面平行,称「右腿弓」。左腿绷直,脚掌满脚落地,称「左腿绷」。上身挺直,挺胸,立腰。两手根据剧情需要和人物性格、年龄及行当,选择合适的姿势和动作,提神亮相。

此动作可左、右练习或表演,是武生、武净、武丑必备的行当功。多用于起霸、走边和武打中。常以弓箭步的规范程度,区别人物的武艺水平。年老者,弓箭步偏高;性格粗野者偏低;无一定功底者腿绷不直,如『打渔杀家』中的教师爷。

/ 踏步 /又名「别步」。先站成八字步式。将右脚勾起,往左脚的左后方撤一步,右脚掌「点」地。右膝稍蹲。身体重心落在左腿上。左腿绷直站立,挺胸,立腰,目视前方,提神亮相。上身根据剧情选择适当的姿势。此动作可左、右式地站立表演;左脚在后者名「左踏步」,右脚在后者名「右踏步」。

踏步在舞台表演中,用以表现古代妇女站立的神态,是旦行角色主要的站立姿势。如『拾玉镯』中的孙玉姣、『铡美案』中的秦香莲、『穆柯寨』中的穆桂英等。有时也用于小生、娃娃生或武生扮演的年轻角色,表现人物的英俊、秀气。

/ 踏步蹲 /又名「盘卧式」。先做踏步式站立的动作。两腿曲膝下蹲,蹲到臀部将要坐上后蹲踏步的小腿上为止。踏在身后的右小腿不能触地。两腿同时稳住身体重心。上身挺胸,立腰,身向右(左)侧身。两手根据剧情、人物的性格选择合适的姿势亮相。此动作可左,右式练习或表演,男女动作均同。

踏步蹲在舞台表演中,用以显示人物的机智和灵巧。常用于走边中,表现隐蔽、侦察、藏匿的情节。是武生、武旦、刀马旦、武净、武行的行当功。如『三岔口』中的任堂惠,念「雀鸟归巢」手指右上方时,就亮此姿势,格外精神,又如『芦花荡』中的张飞,在做「隐藏在芦花荡」时,也是用此动作。

/ 马步 /又名「骑马式」。站成大八字步式,根据自己的身高和行当,酌情拉开大八字步的距离。两腿曲膝下蹲。大腿呈斜坡状,小腿垂直,挺胸,立腰。两手根据剧情需要、人物的年龄和性格,选择适当的姿势亮相。

马步适于生、净、丑行的角色。在舞台表演中,常用于表现骑马的情节。有时作为舞枪舞刀亮相的特殊姿势,以体现人物的稳健、端庄。如『一箭仇』中的史文恭舞枪花下场时就用此步式。

本期资料来源于网络 作者与出版单位不详

文字资料来源出版物与网络

视频、图片出自网络

感谢作者的创作与分享

转载请注出处(中华戏曲)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发布,作者: 来自互联网。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www.zneh.com/znkb/show-298093.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