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奇葩说》有一集是关于读心术的。
这个世界上有没有读心术?
马东说:有,只是它不是一个吃完就管用的药,它的疗程比较长,往往要用一生慢慢吃,而且后面作用越来越大。
谁吃了读心术?
《奇葩说》4位导师蔡康永、李诞、薛兆丰、罗振宇都吃了。
他们吃的是什么?
阅读。
从他们认字读书那天开始,加大剂量,每天在吃。
蔡康永——一直服用读心术胶囊,写了好多情商课的书。读完他的书你会感觉,这个人是不是有读心术?他怎么知道这是我的苦恼。他因阅读而掌握了读心的能力。
李诞——吃了另外一种读心术,即看到了你身上的不高兴,他解救不了你的不高兴,他就讲段子,希望你暂时地忘掉,这就是他读出你的那个心思。
薛兆丰——吃的读心术叫发现你的生活不理智,你冲动做决策,老是干那些事与愿违的事,所以他告诉我们经济学是研究事与愿违的科学,这就是他的读心术胶囊。
罗振宇——5人中吃得最勤奋的那位,因为他吃的是什么,是他广播的知识面。罗振宇每天读书的速度超过旁人的想象。比如上综艺的空档时间,他用一个四十多寸的大屏幕投屏读书,一本书他基本上点四十多下鼠标的右键就可以知道这本书大概在讲什么,他每天用十分钟帮你分享一本书,这是他的读心术。
所以这个世界上有没有读心术?
当然有,每一个人都想吃,我们每一个人都希望在生活中变得更聪明,更棒,这不就是读心术吗?只是这世界上从来没有吃一颗就能获取“能力”的恶魔果实,要获取“读心术”这种能力,从来没有一蹴而就的!
马东说很多人在离开校园之后就放弃了这个疗程,不吃了,于是就变成了那个被别人读心的人。是的,获取“读心术”的过程,就是不断服用“胶囊”,自我治疗,自我进阶的过程,漫长,甚至需要我们坚持一生。您能做到吗?
侃侃而谈的马东知识分子底色也不比“学识担当”的导师们浅,多年来从《挑战主持人》到《十三邀》与许知远的对话,他展现出的超高情商、机敏的反应和超强的控场能力,令人折服,怎么做到的?
《奇葩说》无数次泄露过秘方,比如某期辩题 “单身是贵族还是狗”时,选手黄豪平称 “犬并非贬义,古代有人称自己儿子为小犬。”立刻被高晓松打断, “犬子”只是谦称。马东也没直接反驳反而是开个玩笑活跃气氛,在大家的笑声中补了一句 “贾政就这么说过。”
小编默默翻到《红楼梦》114回,上面明确写着“贾政忙指着贾琏道,‘这是家兄名赦之子琏二侄儿’。又指着宝玉道,‘这是第二小犬,名叫宝玉’。”
这是阅读的药效。虽然不能一蹴而就,但持久有效!
导师之所以为导师,重要的原因就是从小坚持服用了超大剂量读心术的胶囊,毕竟阅读一下一时爽,一直阅读一直爽。
新年伊始,一条全新的年度阅读进度条才将将开启,小编真诚呼唤小伙伴们不要放弃疗程,和“新书来了”一起,一年最少可以阅读12本优质图书,还可以按图索骥,沿波讨源,阅读数十本周边图书,描绘属于自己的阅读图谱。
那就让我们开始吧!
美国亚马逊上有一个每周刷新的榜单,是本周阅读次数最多的图书榜,分为虚构与非虚构栏,非虚构里排名靠前的多为我们熟知的一些书,比如《人类简史》《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再比如长期霸榜的奥巴马的《成为》(Becoming)。
但有这么一本书,名字特别鸡汤竟然还老霸屏,小编一查,竟然长踞52国畅销书排行榜,一经推出就成为全球现象级畅销书,被誉为是现代人应对混乱生活的一剂良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