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笔匠人罗儒供_120道工序做一支笔,康熙年间的手艺,如今濒临失传...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1-11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457
导读

等的人有耐心 卖的人肯下功夫 厂里的从业人员大约有 1500多人的样子 就也开始上街销售自制的毛笔了... 在他的手中,一支毛笔可以做到 虽然毛笔的销量并不多 但老罗总是乐呵呵…

作者 | 烧烤机

编辑 | 卡特瓦勒

在中国广西宾阳县的大罗村

曾有个响当当的产业叫 “大罗毛笔”

“大罗毛笔”有着近300年的历史

是三世祖万全公在中国毛笔发祥地

浙江省善琏镇得到高人真传后

回大罗村亲手“种”下的手艺

从 公元1720年清朝康熙年间起

大罗村的村民们就陆续开始制笔

选料、兼配、翻毛、修笔...

等的人有耐心 卖的人肯下功夫

等120多道工序完成

一支好笔就出来了

发展到20世纪60年代

村里成立了 “大罗毛笔厂”

厂里的从业人员大约有

1500多人的样子

他们以狼毛、鸡毛、狸毛等为原材料

做出来的笔不易脱毛

整齐,且吸水吸墨性强

书写流利,又经久耐用

因此大罗毛笔的生意从来没断过

然而好景不长...到了80年代

钢笔、圆珠笔、水笔的普及

使得毛笔销量一跌再跌

不过短短20年之间

毛笔这行就成了 “夕阳企业”

不少村民为了生计只能转行

舍了村里老祖宗留下的这碗饭

而今天我们要说的毛笔匠人

正是大罗村里长大的孩子之一

如今已经67岁的 罗儒供

早在12岁就开始制笔

到今天他默默坚持了55年

“生计”二字

既是村民们放弃传承毛笔的原因

也是当初罗儒供入行的原因

时值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

毛笔手工制作业尚在鼎盛时期

辍了学的罗儒供开始跟师傅学制笔

师徒初次见面

老师傅正在做小狼毫笔

狼毫笔要用黄鼠狼尾巴上的毛

作中心笔柱的部分

再用短而细的鸡毛包笔头

因此罗儒供第一次打杂

就是在公鸡脖子上拔毛

不同于其他坐不住的同龄人

老罗性子稳,做事细心

因此入行两年后

才刚十四五岁的他

就也开始上街销售自制的毛笔了...

只是制笔也分好中次

像模像样地学会一套工艺容易

但真要去制一支高档好笔

那绝不是两三年就能悟出来的

在罗儒供看来

制毛笔要有耐心和悟性

入门是一回事 精进又是一回事

而古法毛笔这门手艺

通常要磨上10年以上的时间

才能做到中等以上的水平

120道工序通通要精益求精

制笔人不仅得常年忍受

牛骨梳造成的刮伤

在那个没有空调地暖的年代

冬天还得忍着冻疮

在水中操作制笔

这也使得做毛笔匠一度后继无人

很长一段时间里

罗儒供每天早上6点准时起床

洗漱后送孙女上学

之后就窝在基地开始制作毛笔

周围工人挺多

就是没人像他一样

懂这门手艺全套的学问

有一天,老罗突然觉得

不能这么下去了

为了博取大众的眼球

罗儒供做了两只根本不实用的笔

一支有3米长,

使用了50至60厘米长的马毛

制作出长达95厘米的笔锋,

人拿着就像拖把

另一支直径小到0.4厘米

笔头部分大概1.5厘米那么宽

也因为这个——

大罗毛笔终于登上了人民日报

有了些许知名度后

在2012年,

罗儒供终于把大罗毛笔制作技艺

送入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看到自己手上的毛笔技艺得到认可

罗儒供开始更频繁地到外地学习

认真对毛笔的技法进行研究和改进

并广泛听取书画家们的意见和建议

在他的手中,一支毛笔可以做到

“尖、齐、圆、健”

笔力足够且有弹性

而从入门到成为中国顶尖毛笔匠

这个12岁在街头卖笔的男孩

用了超过半个世纪的时光

2016年后,

罗儒供制作的毛笔开始逐渐“破圈”

受到社会各界书画人士的喜爱

不少书画爱好者从外地专门来信

就是为了求一支罗老师的笔

而即便已经拥有了响当当的名头

老罗见到来信也总是能满足尽量满足

罗儒供的想法很简单

只要有人喜爱他的毛笔

这门手艺就有活下去的希望

现如今,罗儒供的师徒团队

已经从原来的3个人发展到8个人

其中两人是徒弟身份

虽然毛笔的销量并不多

但老罗总是乐呵呵的

他总是对徒弟说:

“只要我们坚持下去,就还能走下去。”

声明:素材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扫一扫注册噢如今已经67岁的罗儒供早在12岁就开始制笔,到今天他默默坚持了55年。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发布,作者: 来自互联网。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www.zneh.com/znkb/show-298830.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