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故事、和人
2019年7月16日正式公布的广州米其林榜单,在第一时间并没有引起我的好奇。
元旦,我又看了一遍《燃情主厨》。
电影中,主厨历经千辛最终获得米其林称号的励志故事,勾起了我对广州米其林指南兴趣,
想要摘星星的欲望蠢蠢欲动、难以控制。
只要是我们女人想要的,就一定要。。。。。。:)
所以,在我的不断安(song)利(yong)下,我的小伙伴们和我一拍即合,
决定一起加入米其林摘星之旅的大部队,解锁米其林的奥秘。
我之所以那么热爱美食,是祖传的。
我爷爷,在我小时候带着我摸鱼打兔抓知了,跑遍了周围的野菜地;
我爸,深度农家乐爱好者,迷恋农贸市场和集市。
这两个人对炒菜做饭的探究与技术,超越我们家所有的女性。
在他们的潜移默化中,我变得越来越爱吃,也越来越胖。
不论是街边地摊,还是大酒店里的西餐,美味的味道,总是能够给予我幸福感,一切的不如意都会在香气里化为乌有。
在我看来,美食的维度包括季节、食材、调料、人,其中最重要的是“人”。
因为在一道菜的背后,甚至可能潜藏着上百道的工序——食物的获取、食物的每一次运输、菜品的每一道工序,都和“人”紧密联系在一起。
“人”的烹饪技术和心意,将食物钩织成人类的食粮和信仰。
有人的地方,就有故事。
早晨的故事
蛋糕店里传来的甜香,早餐铺蒸笼上的热气,星巴克浓香的咖啡,为这一天的摘星之旅,开启了欢快又跳跃的好心情。
这家叫泸溪河的点心店,对标鲍师傅和稻香村。绿豆糕、桂花糕、桃酥、榴莲酥是他们的主打,店员在门口不停的吆喝、毫不吝啬的送试吃,吸引往来的居民。
像鲍师傅一样,透过整面落地玻璃可以看到台前与幕后,穿戴整齐的厨师们安静又认真的制作着糕点。
(早起,刚出炉的绿豆糕拿在手里还是热乎的,一口咬下去,芝麻的酥香伴着绿豆的清甜;
3.6元4个绿豆糕的价格也可谓非常的亲民。)
小小早餐铺的老板每天坚持手工包包子,层层叠叠的蒸笼上传出热乎气,为每日匆忙往来的工薪族们提供着大大的能量;虽然在这条街上开店不久,却是生意兴隆。
(老板笑着和我说,你可不要把我捧红,人要知足常乐,我现在的生意呀,我挺满足的。)
奔波的工薪族,早晨常常需要被一杯咖啡唤醒。
街头的星巴克店铺慢慢都升级成了臻选店,在快节奏的都市寻求着一份份慢节奏的手工制作。
当你点了一杯手冲,在一杯咖啡之外,你还会获得一节咖啡师小课堂。咖啡师一边制作着咖啡,一边毫不吝啬的和你分享有关咖啡的知识。比如在这一杯咖啡的冲调时间里,阿Jiang告诉我这杯来自尼加拉瓜的咖啡豆冲调出来的咖啡,不仅有着花朵和柠檬的香气,后味中还会暗藏着巧克力的回味。
他希望我能够慢慢品尝,在咖啡味中拥有一个美好的早晨。
在与“Ta”们有关的美食里,我觉得食物都变得更加的灵动。
所以,在这一天内,我都怀揣着美好的期待,等待我们和宋·川菜,发生的故事。
与宋的相遇
从小的耳濡目染,加上处女座的本性,在对美食进行探索时,从食材挑选到配料搭配,总是很想追求完美的味道。
所以,虽然蠢蠢欲动,但是依旧理性的在打卡之前,对米其林指南中国化暗埋了很多的疑问。
1.老外的口味偏好和国人的口味可以同一而论吗?
2.广州独特的地域美食能够俘获大众的口味吗?
3.是什么原因,让川菜馆出现在广州米其林指南里?
1.老外的口味偏好和国人的口味可以同一而论吗?
2.广州独特的地域美食能够俘获大众的口味吗?
3.是什么原因,让川菜馆出现在广州米其林指南里?
带着疑问,我带着一名广州本地的小哥哥和一名吃惯中西的北方小姐姐,一起来到了广州米其林一星的,宋·川菜。准备共同探讨,这家在广州米其林指南上,闪闪放光的的川菜。
排位中的等待,我们从取号到入店,大概等了半个小时,翻台率还是比较快的。
这一次的全程记录,都交给了我刚刚入手的vivoX30 Pro,除了全焦段的影像系统、OIS光学防抖,还是5G双模SoC,并且轻巧便携,特别适合带着扫街+记录。
光与影的时光
进入宋,是从一小门入,经过两道弯弯绕绕的幽静空间,正待疑惑之时,眼前豁然开朗,就餐大厅全然扑入视线,整个开放式空间+悬挂空中极富有设计感的羽毛式琉璃装置,在视觉上给了我极大的震撼。我的第一反应:这是桃花源嘛?
厅内有一排靠着窗边的座位,中间正方的四人座像电影里的西餐厅一样,菱形对角一字排开。
整个空间的上空,是错落有序层层叠叠的羽毛装置,听同行小伙伴说,餐厅设计灵感来源于宋朝的《瑞鹤图》。《瑞鹤图》是宋徽宗赵佶的作品,记录的是仙祥之景,连帝王也迷恋着的“好意头”,被广东的设计师融入到了现代的空间设计中。
整个空间仿佛在仙鹤的羽翼之下,加之天花板镜面的反射,就像置身在一个巨大的仙境之中,如梦如幻,亦虚亦实。
因为第一次来吃高级餐厅,第一感受是:服务员的水平和水准都非常的高。
每一位服务员,都能准确的描述出菜品的做法与特点,根据客人的喜好,给到一定的专业意见。
有时候 ,也真诚的特别可爱。
比如在我们要点远近闻名“开水白菜”之时,服务员小哥哥极其真诚的告诉我们,“这道菜只是在网络上被炒作的比较有名,但是味道只是在店里菜品的中等水平,您确定要点嘛?”
除了体贴的恰到好处之外,他们就像英剧里的管家,细致但保持着距离;
不过,一直服务我们的高级餐厅经理,该配合我的演出他都有做到,温柔的令人感动。
服务员的等级分明,看得出是经过专业的培训,工作时候的速度干练、毫不拖泥带水。
在他们工作的空挡间,也有着耳语与交流,我想,他们之间也一定有不少的故事存在。
宋也采取了西餐半开放厨房的方式,餐客往来间,这里也是会驻足看上一看的风景线。
图上的人是朱师傅,朱师傅说,近些年不少餐厅都开始流行半开放式的厨房,对于厨房、厨师的要求更高了,除了要注重菜品的口味和品质,炒菜的时候也要全神贯注、小心翼翼。我隔着玻璃看得出神。洁净的台面上,各色食材码放齐整。无论热炒还是凉拌,不光是朱师傅,每个师傅都片刻不得闲,手上的动作却有条不紊、熟练自如。
把握出品的师傅,特别有feel,像大总管一样,指挥着后厨、上菜员们,并严格把控着每一道菜的摆盘与出品;
分管各道菜系的厨师,在自己的领域内专心致志,并不接受外界的打扰;面对镜头甚至有一些些许的慌乱与烦躁,看得出来,他们并不想被镜头打扰。
上菜啦!
菜单上的菜品虽然以川菜为主,但从北京烤鸭,到糖醋小排,再到东坡肉,从南道北的菜系他都有。
所以,我们这次点菜,也从南到北都点了一个遍。
- 【开水白菜】
开水白菜看上去好像平淡无奇,而对于198元3朵白菜的价格,让我们三个也充满了期待,迫切的想要知道这三颗白菜到底有多么美味。
上菜后,服务员小哥哥就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帮我们分了餐,并催促我们趁热喝汤,因为这道菜的亮点是汤,而白菜,只是装饰。
每人分到一小盅像「开水」一样的汤,其实是用火腿、猪肘、整鸡整鸭、干贝等食材熬制的高汤,以猪肉蓉、鸡肉蓉下锅吸附杂质,直到汤色清明如水、不见油荤,再用来烫熟大白菜心即成。工序非常复杂。
广州本地小哥哥对这道汤的平价是:非常鲜美,鲜味十足,但是海鲜的味道盖过了肉味,甚至有些咸了。
- 【Peking Duck】
这个Duck是餐厅里一道绚烂的风景线,烤鸭屋是最先看到的开放厨房,肥美的烤鸭抢夺着人类的目光;烤熟的鸭子被厨师拿到在餐厅内现切炫技,又吸引着周围食客的目光;这是对鸭子最大的尊重。
烤鸭鸭肥而不腻,一盘鸭肉是切片、一盘鸭肉是切丝,配料丰富,而在甜面酱上加上了花生酱,这个非常广式的配料,简直是作弊。最出彩的是面皮,非常的薄,并且一层面皮隔着一层屉纸,防止粘粘。
北方小姐姐给到的评价是:烤鸭中规中矩,不出彩也不犯错,基础配料之外,还有北方口味的山楂糕,南方口的白糖,连配料都对南北口味照顾周全,可以体现出餐厅的用心之处。
- 【沸腾老虎斑】
老虎斑是以口感鲜美而著称,是国内外厨师们都很喜欢的食材。
宋将之以水煮鱼的做法施展,肉嫩而鲜美,鱼头鱼尾煎炸后入锅,定型提香,即使看上去辣椒非常的多,但是一点也不辣。唯一的缺点是因为肉少,但毕竟是老虎斑,198的价格还算是实惠。
- 【毛血旺】
毛血旺和老虎斑一样,都是典型的川菜做法,而宋的毛血旺里的原材料真的都非常的新鲜。这是我在四川之外,第一次吃到会以黄鳝入锅的毛血旺,加之新鲜的毛肚、血旺、鸡胗,手工制作纹理感很强的午餐肉,脆口的土豆和莲藕,这道毛血旺非常的鲜香。
但是这道菜品,把在云南待了四年的我辣到了,而以不能吃辣的广州本地小哥哥,却没有吃出辣味,真的是非常黑人问号脸了。
- 【蕨根粉】
这道非常具有川菜代表性的蕨根粉给我留下了最深的印象。
虽然它比较普通,但是宋对它的做法,真的超级棒。
首先,加入些许的鸡丝,调和了素菜的单一口感,同时弱化了醋的刺激感,在小米辣保留的辣味中,香油的味道减缓了辣味的后劲,让这道菜的口感非常的饱满。
- 【兔子先生】
在高级餐厅里对调酒的迷恋,暴露了我贪酒的小嗜好。被兔子先生可爱的名字所吸引,期待中获得的这杯调酒,也非常的可爱,鲜艳的橙色像胡萝卜的色彩,但味道是酸甜口的橙子香。不知道这款酒的基酒是什么,两口下肚后还是有些上头。因为前调酸甜容易贪杯,不知不觉中陷入到了飘飘然。这款酒非常的适合女孩子,微醺的甜蜜感让人留恋。
当时我们在等酒的空档里,说好今天好好点评美食、绝不腻歪的小哥哥小姐姐,猝不及防的就爆炒了一份狗粮。
(情侣的嘴,骗人的鬼)
(其实这里的光线比较暗,好在用了vivo X30 Pro 人像模式,前置摄像头也支持人像模式哦)
从梦境,回到人间
恋恋不舍的从宋·川菜出来,一直像是处在仙境里的飘飘然,琉璃羽毛反射的光影、周到的体贴服务、食物勾走了思绪、小酒后的微醺,总有一种踏在云层里的缥缈感。
而当我踏上天桥后,传来阵阵的臭香味,一下子把我拉回了人间。
卖臭豆腐的小哥哥面对镜头很是恐惧,反复跟我确认,我是不是记者,请我不要曝光他,嘴里一直念叨着:
生活不易讨口饭吃。
仙境和人间那么近,仙境和人间又那么远。
不由的感慨,仙境难得几回寻,而人间处处是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