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呐喊》孔乙己文中的“上大人孔乙己”何解?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1-21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987
导读

至于上大人篇的来源,基本不可考,由于内容简单,便于教学,且又阐释了儒家基本常识,所以代代相传。 剩下的部分就简单了,孔门弟子三千,七十二贤,再后面就是教导刚习字的学童好好学习的内容了。 个人感觉…

作者:张修武

链接:https://zhihu/question/29965932/answer/318781494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 =没想到这么简单的问题竟然没有一个说的全对的。错漏百出不说,竟然还能附会影射孔子的说法,也真是没谁了。

《上大人》篇很短,作为流行的开蒙习字教材,至宋明基本固定为二十五字,全文为“上大人,丘乙己,化三千,七十士,尔小生,八九子,佳作仁,可知礼也。”后清代改丘为孔,直至民国,就是孔乙己的来历。

至于上大人篇的来源,基本不可考,由于内容简单,便于教学,且又阐释了儒家基本常识,所以代代相传。从儒家影响考虑,最早应不超过汉代,有文字记载的《上大人》部分,目前发现较早的留存有唐代敦煌写经卷子背面习字用的残篇。不过内容和宋明版本有一定差异,为“上大夫,丘乙己,化三千,七十土,女小生(子),八九子。”,由此可见,至少至唐代,上大人篇的主要内容应该已经形成。

至于文句意思,鲁迅先生当然不是半懂不懂,他古文功底很深,这种儿童习字的文章怎么可能半懂不懂?所谓半懂不懂,指的是咸亨酒店小学徒“我”,这一点类似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描述教学内容的部分。

这二十五字简单说来就是上大人(夫)是对孔子的敬称,丘(孔)乙己就是孔子本人,孔子姓孔名秋字仲尼,孔子之异母兄名伯尼,仲就是二,也就是乙,这也是孔老二这说法的由来。至于孔乙己的己是指孔子生年,公元前552年己酉年,所以叫孔乙己。这里补充一点,孔子生年因史记及部分历史资料记载,目前公认为公元前551年,而实际考证历法,我比较采信公羊传和谷梁传前552年的说法。

剩下的部分就简单了,孔门弟子三千,七十二贤,再后面就是教导刚习字的学童好好学习的内容了。

个人感觉三字经的编纂很可能就是受了上大人篇的影响。

部分答主考据太少,脑洞发挥太多,不是做学问的态度。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发布,作者: 来自互联网。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www.zneh.com/znkb/show-300936.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