躲不掉的产后三大巨痛,新手妈妈如何应对?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1-22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931
导读

生过宝宝的妈妈都有这样的经历,生完宝宝后的几个月里,身体上有各种疼痛伴随而来,分娩伤口、手腕关节痛、四肢痛等,让很多妈妈苦恼不已。 有的妈妈在产后1-2个月开始,会觉得胳臂、腿及脚跟酸痛,产后四肢疼痛…

生过宝宝的妈妈都有这样的经历,生完宝宝后的几个月里,身体上有各种疼痛伴随而来,分娩伤口、手腕关节痛、四肢痛等,让很多妈妈苦恼不已。那么,这些产后疼痛有没有减缓的方法呢?

一、分娩伤口痛

分娩痛只要指顺产妈妈遭遇的会阴侧切,和剖腹产妈妈的刀口。一般,刀口疤痕组织主要成分是胶原纤维,经过一段时间胶原纤维会被分解、吸收,使疤痕组织变软、变小,疼痛感减轻或消失。但有少数产妇属于疤痕体质,伤口在愈合阶段胶原纤维合成过多,致使疤痕肥大,在按压时有疼痛的不规则硬块,也就是疤痕疙瘩。生产时的伤口愈合后还是隆起,并在按压时有疼痛感,可能是形成了疤痕疙瘩。

如何应对:

1、请医生确定刀口是否形成了疤痕疙瘩,如果形成就可在局部外敷药膏,减轻疤痕疙瘩的不适症感。

2、如果疤痕特别严重,可去医院做检查后听取医生的意见配合处理。

二、手腕关节痛

身边很多宝妈在产后都有手腕关节痛现象,基本都是在月子里开始出现。这主要是因为妈妈在分娩后气血两虚,受凉风寒就会滞留于关节肌肉中,引发“月子病”。再加之给宝宝换尿布、喂奶,会造成肌肉关节的损伤加重,致使手指和腕部的肌腱和神经损伤,进而出现手指和手腕疼痛。

如何应对:

1、产后不要过早使用凉水和做家务,平时,洗手、洗脚、洗脸注意使用热水,避免接触凉水。

2、照料宝宝不要过于劳累,当手腕和手指出现疼痛时要注意休息。

3、月子里少吃酸辣等刺激性食物。

4、感到疼痛时应及时去看医生,并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5、在手腕和拇指剧痛之后,每天坚持做伸屈锻炼可缓解。

三、产后四肢痛

有的妈妈在产后1-2个月开始,会觉得胳臂、腿及脚跟酸痛,产后四肢疼痛,与孕期、分娩和哺乳都有关系:

  • 一方面:怀孕后内分泌发生变化,导致关节韧带松弛,弹性下降,加之胎儿需钙量增加而准妈妈没有补充足够的钙质,会导致骨密度降低;
  • 一方面:分娩后造成气血两虚,受凉的话很容易引起肌肉和关节炎症;
  • 一方面,产后母乳喂养,妈妈自身需钙量继续增加使腰和四肢的骨密度继续下降,加上产后休息不当、过早站立、端坐,长时间抱宝宝,都容易在产后出现四肢疼痛。

如何应对:

1、为避免产后发生疼痛,妊娠期及哺乳期坚持补钙。

2、产后多休息,不要过早站立或做家务。

3、每天坚持做保健操,注意身体保暖。

4、为减轻疼痛不适,每天注意摄入富钙食物。

5、疼痛明显时局部热敷或理疗。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