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皆可卖?他们在电商平台上出售声音!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1-22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234
导读

这门监督生意几乎没有任何技术含量,除了按时打电话、发消息提醒客户,需要的仅仅是一点心理承受能力, 因为购买这项服务的往往是自制力很差的人,店家要催促多次才能完成计划,为此不能有任何心理负担。 …

编辑:电商君

来源:电子商务那点事(ID: dsndianshi)

作者:唐仁

随着电商在中国日益发达,网上售卖的东西越来越稀奇古怪。

有人在网上卖树叶,有人在网上空气,甚至还有人在网上卖声音。

用声音给人治病

在经典小品《心病》中,赵本山饰演了一位“话疗”专家,说是“不打针不吃药,就是坐下跟你唠”。 艺术来源于生活,现实中还真有这样的角色,那就是心理咨询师。

由于现代人生活压力过大,很多上班族都或多或少有一些心理方面的问题,间接带火了心理咨询行业。再加上互联网的便利性,一些心理咨询师将心理咨询服务搬到了线上,用谈话的方式为人治病。现年42岁的周荣生就曾在淘宝上开过心理咨询的店铺,他的顾客一般称他为“周老师”或者“老周”。

老周平日里的工作内容,是针对顾客在学习、生活方面产生的困惑、压力等问题进行疏导,并给出适当的解决方案。

虽然看上去只是聊天,但是是有专业的技巧的,且必须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才能合法营业。 起初老周的生意并不好,收费也十分便宜,即使如此还有顾客以“不专业”“没效果”等理由发起退款,对于这些,宽容的老周都欣然接受。

后来,老周将每一次咨询的经历都详实地写进了咨询报告里,并反馈给新来的顾客。

慢慢地,老周凭借扎实的专业水准和真实的“病历”取得了顾客的信任, 前来咨询的人越来越多,收费标准也从100元涨到了300元。在老周看来,电商化是心理咨询行业的一次不错的尝试。

因为易患心理疾病的人群往往闲暇时间不多,抽时间去线下的咨询机构本就不易,更何况陌生的场所会加大他们的心理压力。

而在通过电商的方式进行心理咨询,就将“看病”弱化成了“购物”,买的只是一次服务,拉近了咨询师与患者间的距离。如果平台能更加规范化、体系化,将会有更多的人从中受益。

有人花钱买“噪音”

如果你在休息日大清早被人用电话吵醒,怕是恨不得臭骂他一顿吧? 然而,网上还真有人愿意花钱买这种扰人清梦的“噪音”,甚至养活了一批创业者。

00后小伙朱河存就是其中一名创业者,他的店铺名叫“作死杂货铺”,卖的东西只有一种:全方位、无死角的监督服务。

虽然名目单一,但他的业务范围却十分广阔。 比如上文提到的“人肉闹钟”,还有监督减肥、监督背单词、监督考研......换句话说,只要你提出需求,作死杂货铺都能监督。

按照朱河存的说法,从2015年正式成立作死杂货铺以来,店铺已完成4000单左右的监督服务,订单主要是监督减肥和学习。

除此之外,还有诸如监督女生不主动打电话给男友、监督按时睡觉、监督游泳等花式订单。

这门监督生意几乎没有任何技术含量,除了按时打电话、发消息提醒客户,需要的仅仅是一点心理承受能力, 因为购买这项服务的往往是自制力很差的人,店家要催促多次才能完成计划,为此不能有任何心理负担。

“今年,我们的网络监督员增加到了65个,其中包括10个分布在美国、德国、日本、澳洲等国家的国外监督员。”朱河存表示,现在店铺的订单基本可以做到全球无时差监督了。

闲鱼上的陪聊女孩

除了专业限定的心理咨询和零门槛的监督服务,还有一种难度介于两者之间的“卖声”项目—— 语音陪聊。

语聊圈,是一个以声音陪伴安慰他人的小众职业圈子,从业者多为女性。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她们很少使用自己的真名, 往往会取一个好听的假名,挂到闲鱼等电商平台上。

语音陪聊,不需要像心理咨询一样治愈人的心灵,只要在规定时间内和客人聊天就可以了,因此价格也不会很高,通常在半小时20-50元不等。

话虽如此,聊天也是需要技巧的,如果是全程“尬聊”,客人的体验必然不会太好。 一个优秀的陪聊者必须知道哪些话题可以展开、什么时候该闭嘴倾听,而且不能让客户感到敷衍。

一般来说,她们接了新单子后,会首先查看客人社交账号,通过兴趣爱好来打开话匣子。当然,如果没有这方面的权限,也可以直接开门见山,主动询问。

但有一点,陪聊者的声音必须好听,也不能有浓重的地方口音,以免引起客人不适。

另外,有些客人会提出“特殊要求”,比如用卖萌的“萝莉音”聊天。为此一些“高阶”陪聊者会专门模仿、学习, 练出“百变声线”来提高议价能力。

如果碰到言语上的骚扰或辱骂,她们也可以随时中止交易——即使是陪聊,也有行业的规矩。 在大多数情况下,她们就像是一个山谷,凡是有声音传进来,她们必给以回应。

结语

之所以电商平台上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卖声”服务,归根结底还是因为现在孤独人太多了。

表面上他们卖的是声音,实际上卖的是陪伴。 就像有些人回到家即使不看电视也要把电视打开一样,他们只是想让环境里有人的声音。人有多孤独,其中的市场就有多大。

当然,陪伴的方式不止声音一种,只要能排解用户的孤独,都将是一门暴利的好生意。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发布,作者: 来自互联网。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www.zneh.com/znkb/show-301782.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