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三天就过年了,春节贺岁档新片电影也早已集结完毕。
自2016年《美人鱼》燃爆春节档以来,这短短七天的“中国节”就成为了与电影强相关的全民狂欢。到了这两年,只有硬核实力的影片才敢来挤“最强春节档”,不具备实力的扎进来,就连排片的零星机会都捞不到。
今年的春节档,竞争依旧十分激烈。大年初一上映的7部春节档大片已经开始大张旗鼓地预热:
转战东京、号称将揭晓神秘人Q的身份的《唐人街探案3》;徐峥执导、并再次在火车上受尽折腾的《囧妈》;林超贤、彭于晏重聚的《紧急救援》;根据中国女排真实改编的《夺冠》;成龙集齐小鲜肉与麻花的《急先锋》;《哪吒》彩蛋的正片本尊《姜子牙》;还有连年闷声发财的《熊出没》剧场版。
图片来源:主办方提供
这两年国产大片同台竞技,围猎春节档票房,也成就了吴京、黄渤、沈腾这样的个体。
疯狂的票房背后,也有疯狂的资本。这些影片背后都有上市公司或其他相关身影,包括欢喜传媒、光线传媒、北京文化、猫眼、阿里影业、腾讯影业等。
去年春节期间票房收入接近60亿,被称为“史上最强春节档”。大年初一,单日票房收入逾14.44亿元人民币,相当于每人平均花费1元多,创下国内单日票房历史新高。
今年的春节档电影,有专业人士分析预测,“单日最高票房可高达17亿元,整个档期总票房70亿元”。
看卖相,今年春节档很大程度上会出现可媲美或赶超去年《流浪地球》的“流量怪物”。问题在于:会是谁呢?
预售推迟下,各显神通的预热方式
春节档票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根据数据显示,2019年春节档的总票房是58.26亿元,占全年票房比重的9.1%,占第一季度票房比重的31.3%,整个大数据都在逐年升高。
春节档票房已经成为了影响全年票房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开年一炮,影响着这一整年的市场发展。
所以2020新时代来临之际,大家也都是摩拳擦掌,无论影视人还是观众,都等着参与这个亿元大项目。
按照惯例,春节档这样的大档期会提前20天以上开启预售,今年情况却有所不同。
据说,片方统一接到通知,到1月17日,也就是大年初一前一周统一开始预售,谁也不许抢跑。此举无疑意在营造更为公平良性的环境,避免低价、注水等恶性竞争,但也间接给影片宣发造成了一定压力。
预售的推迟,网络热度与口碑发酵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为了预热,各大片方也是费尽心思。别家顶多是预告片、推广曲和病毒视频,陈思诚为了推广《唐人街探案3》则直接拿出了一部电影、一部网剧来造势。
借《误杀》上映之势,《唐3》提早两个多月出来刷频。加上12集的《唐探》网剧,引出一大批新人物,试图搭建一个“唐探”宇宙。
从效果看,《误杀》票房已突破10亿,《唐探》网剧取得了8.1的高分,都让观众一边痛骂油腻渣男,一边又不得不承认他在悬疑题材上的确有一套,对《唐探3》有所期待。
成龙的《急先锋》有杨洋、朱正廷两代流量参演,数据美观,微博热度居高不下。而演员阵容中没有流量的《囧妈》与《中国女排》,也找到了与流量合作的其他方式。前者邀请王一博演唱主题曲、献声预告片,后者则不声不响扔下重磅炸弹,找到四字弟弟易烊千玺演唱推广曲。
《哪吒》上映前曾与《大圣归来》联动,《姜子牙》则如法炮制,推出了一支熊孩子上门拜年的短片,拉上哪吒一起卖萌,成功给隔壁姜叔立下了强迫症的亲民人设。
1月18日,2020年的春节档正式开启预售了,仅23个小时,《唐人街探案3》的预售票房就破亿,创下了华语电影预售最快破亿的纪录。
到了1月20日中午,整个春节档的累计预售票房已经突破了3亿,速度之快令人瞠目。
最不确定的春节档
表面看,我们似乎又要迎来一场前所未有的全民大狂欢,但仔细分析,其实暗藏着许多危机。
首先是预售破亿这事,23小时预售就破亿,听起来很厉害,但不能忽略的是,2020年预售开启的时间,比2019年晚了很多。
所以这种情况下,预售第一天就破亿的华丽,很大一部分来自于观众的累积准备。
其次,2019年预售时《疯狂的外星人》、《飞驰人生》、《新喜剧之王》三足鼎立,你追我赶。而2020年春节档呈现出了《唐探3》“一骑绝尘”之势。《唐探3》在预售破亿时,它的预售票房占比就已经达到60%了。按照竞争规则来看,一般越是不相上下的赛况,越能激起观众的情绪,反而是毫无悬念的结果,会削减热度。
2019年春节档的巧妙,就在于它不仅前期呈现出了三足鼎立之势,而且后期还出现了《流浪地球》这匹黑马逆袭赶超,整个节奏非常好,引起的舆论反响对市场很有利。而反观2020年春节档,除了《唐探3》之外,其余第一梯队的几部片:《囧妈》、《夺冠》、《姜子牙》、《紧急救援》,黑马相都不高。
除此之外,谁能想到“史上竞争最残酷”春节档的最大竞争对手竟是疫情。
其中就有“避免到封闭、空气不流通的公共场合和人流密集的地方”,疫情使得电影院遭受波及。
受此影响,股市首先做出反映,大部分影视股狂跌。
昨日收盘,横店影视跌停,万达电影下跌9.99%,中国电影、欢喜传媒、猫眼娱乐跌幅均超6%。
今日开盘,不少影视概念股延续下挫。截至发稿,A股65家影视概念股近40家出现下跌。港股上市的影视股猫眼娱乐、阿里影业、IMAX中国等也出现不同程度下跌。
春节期间看电影是合家团聚的新民俗,但电影从业者们近期却有一丝担忧:疫情或冲击春节票房,因为,消费者可能因疫情避开影院等人流密集场所。
春节期间影城经营会不会受到影响?有影城经理表示,“做电影的不可控因素实在太多了。”
逐年趋于平淡的整体“春节消费”
除了不可控的因素,电商在线还发现了正在“瓜分”中国电影市场票房的新兴“大众娱乐”。
看电影只是最近几年成为过年的一个热门消费选择,人们过年必不可少的还是外出聚餐、购买年货。春节全国餐饮、零售企业的销售额从2013年到2018年都以百分之十几的增速高速增长。但今年的增长速度首次跌至个位数,而且这是自2018年以来里连续两年放缓了。
被“移动端”瓜分的国民观影热情
春节消费相较巅峰时期的确在降温。我们发现大家在移动端消耗的闲暇时间更多了。春节期间抖音App的三、四线城市热度上涨,打卡视频量和挑战参与量环比上涨分别超过117%、53%。大家过年都玩起了短视频,在抖音上拜年、收红包的视频铺天盖地,光是搜索春节两个字,相关话题就有高达13.3亿的播放量。除此之外,人们在春节期间更爱线上阅读,线上阅读产品阿里文学全域日活用户峰值同比增幅达113%。
春节假期是一个大段的空闲时间里,但同时闲暇在拜访亲友等传统过年活动里也变得碎片化。对于更加理性、也拥有更多选择的消费者来说,休闲娱乐消费并不是刚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