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时》|每月一次的深度阅读,学习再忙,也要读!(9岁+)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1-22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532
导读

孩子读到的不是陈旧的知识,而是当下世界正在发生的科技、生活变化,而且不只有科技这样的硬核主题,也有人文科普,真正让孩子开阔了眼界,链接了未来。 有越来越多的爸妈,甚至祖父母辈都在和孩子一…

如果说在孩子教科书、教辅外,一定要推荐什么必读书的话,那《少年时》一定是我第一个想起的。所以这已经是第N次来给大家推荐它了。

推荐它的理由,就正如《少年时》创办人杨鸣镝的创刊初心:

“我始终相信,儿时读书是一种积累,可能到了成年的时候,才显示出一种力量。当你有另外一个世界在心中的时候,哪怕它很远很模糊,你也会感觉到它照耀到你身上的奇迹和美。”

—— 《少年时》创办人杨鸣镝

咱们平台的老读者们肯定有印象,自打两年前在美国这边的图书馆和它偶遇,我们全家都成了《少年时》的铁粉。喜欢它的创刊初心,喜欢它的专业前沿,喜欢它的深入浅出,更喜欢它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留下的那些梦想和思考。

我一直有些纠结,把它定义为“儿童科普读物”,似乎说小了。《少年时》的确是一份写给儿童少年的书,但 水准和格局已远在世界顶尖行列。

一般杂志的“杂而浅”,讲究广泛涉猎,培养的是T型人才的宽度;

而《少年时》作为主题读物:主题集中,知识点挖掘深,喜欢弄清一个问题的“前世今生”,每讲一个主题必讲透,培养的是T型人才的深度。

它有两个显著的特点:

一、 撰稿人都是全球各个领域最顶尖的科学家、最前沿的学者,提供 当下最酷、最领先、最热门的主题。

孩子读到的不是陈旧的知识,而是当下世界正在发生的科技、生活变化,而且不只有科技这样的硬核主题,也有人文科普,真正让孩子开阔了眼界,链接了未来。

二、内容不“杂”,围绕核心内容, 用主题式深度学习,告诉孩子如何去思考。

《少年时》里充满着科学家们那些有前瞻性的观点,侧重讲解科学家的思考过程,跟一般科普书不一样,它是 每月一次的“深度阅读”,一个主题下有10多篇文章从不同角度、多个层次去讲解,呈现它在不同学科领域的情况。

这样做的意义何在?

下面的图很值得点开仔细看,是《少年时》对于知识架构的理解:

《少年时》内容编排上的精髓和灵魂,就是帮孩子打造这样的立体知识架构。

普通科普书只是单纯呈现信息,孩子是被动接受知识,而 长期阅读《少年时》就是在潜移默化训练孩子对知识进行综合、关联、取舍、重建,也就是教孩子将知识“聚沙成ta”

从独立阅读的角度来说,这份《少年时》,适合9岁+的孩子。

之前一些低龄孩子家长问起它时,我都说不着急,记住它的名字,到孩子适龄的时候开订就好,但持续读了两年后我改变主意了, 其实它不仅仅适合孩子,也特别适合家长。家长的兴趣、知识和视野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孩子的成长方向和格局。所以,如果你平时有阅读的习惯,也欢迎加入《少年时》的阅读行列,为亲子互动增加更多前沿有趣的话题和探讨,做好教育储备。

在过去2年,我看到了很多爸妈和孩子对《少年时》的认可:

从少年时创办就一直跟随阅读的孩子,已经成为学有所获的”小学霸”和”小教授”:

对少年时赞不绝口的读者:

有越来越多的爸妈,甚至祖父母辈都在和孩子一起阅读《少年时》,有些孩子还在阅读后把里面的内容作为周记、作文的素材,跟着这套主题丛书里的实践部分自己做科学实践。

哦,对了,因为话题紧跟前沿和未来趋势,《少年时》连续两年都“押中”了高考题。比如今年那道著名的“断臂维纳斯的身高比例题”:

其实在《少年时》第2期的“美之旅”——“艺术与数学的联系”里就谈到过这个话题。

去年让大家大呼“题都没太读懂”的高考作文,

读过《少年时》第36期 《数学在西方》里“二战时期的统计学”的同学,肯定对这个故事非常熟悉,文中分析的非常透彻:

顶尖、前沿、紧扣未来教育趋势,难怪《少年时》还被妥妥地称为孩子 “除了教科书、教辅书之外的第三本书”!

另外,咱们上次特别推荐过的少年时音频,现在已经全部更新完整了!这次团下,就能一口气儿听过瘾!

这套音频是去年上线的,可以独立使用(没有看过书的),也可以配合书籍灵活使用。

人气读物《少年时》编辑团队携手

资深央视科学纪录片策划人以及

《舌尖上的中国》声音制作团队

历时半年精心打磨

50期精彩音频

涵盖近代 尖端科学+人文新知

八大主题全面纵览

是跨学科通才必备的成长宝典

音频很赞,特别适合中文阅读能力还不够好,但又对这些科学话题充满了好奇心的孩子。

(可上下滑动查看长图,了解部分音频内容)

比如在我们家,《少年时》逃逃很喜欢,但是以他的中文水平看起来还是有些磕磕绊绊,后来可以辅助着听这个音频,他高兴得不得了,一个话题听音频感兴趣后,又回头再看书的内容,就更津津有味了。

其他听过的家长评价也很好:

对了,这次还为大家争取到一个额外的福利:凡购买少年时1-5辑(60本)的用户,还会再 赠送这个与央视纪录片团队联袂制作价值129元的500分钟音频,单独购买的用户也可以享受99元的福利价格。

ps: 赠品音频在订单发货后7天开通权限,用户在“小多少年时”公众号右下角点击【购买】-【音频课程】-【世界那么大】-【登录】后收听,帐号为收件人手机号,密码为手机号后六位。

下面来和大家细掰下我是如何结缘《少年时》的。

最开始注意到这套主题丛书,还是因为逃逃的一位印度同学到我们家玩,他说起在图书馆看到了一本像是我们中国的杂志,虽然看不懂中文,但觉得应该很有趣,里面有很多“High Tech”(高科技)的东西。

我们一听觉得很好奇,什么样的中文科普书能在美国图书馆出现呢?后来到图书馆一看,原来是一本英文叫“Front Vision”,中文叫《少年时》的书籍,随手翻了几本,光看一个个主题封面,就勾起了我的阅读兴趣。有讲寻找外星人的宇宙大搜索,也有讲VR、AR技术的人类视觉的延伸,还有讲食品安全和3D打印等等新鲜又有趣的话题……这些都是孩子们非常好奇也应该去探索的话题。

少年时在美国社区图书馆

细读几本下来,我和逃逃都成了《少年时》的铁粉,因为它的内容实在是有趣又有深度。

《少年时》

每期都有一个明确的主题,围绕这些主题,世界顶尖的博士、科研专家们跳出思维的框框,从整个学科价值出发,讨论它从萌芽、发展以及未来等整体过程,从学科形成的主线上去俯视这个学科,了解这个学科的来龙去脉,把一些前沿的科学技术讲得明明白白。

我敢说,只要认真看完一本,就能成为这个话题的半个专家。孩子以后遇到这方面的讨论或学习,都有足够的积累加入到讨论和学习中去。

书里有 很多顶尖科学家针对未来几十年后的世界变化预测,也有很多年后才会出现的科技、医学方面的前瞻知识,或许孩子读到其中某篇文章,就豁然开朗,甚至影响他的一生。

更重要的是,跟着这些全球顶尖大脑一起探索学习, 孩子接触到的不是简单地将前沿知识拼凑起来的读本,而是清晰地看到主题自身的逻辑架构,在阅读中潜移默化地学会逻辑思维与发散的思考方式。告诉孩子not what to think, but how to think.(不是告诉你思考什么,而是告诉你如何思考。)

整套主题科普丛书的 丰富的科技和人文知识不仅让孩子们大开眼界 ,更能帮孩子铸造自己的思维,以后遇到一个问题,他们也能发散性地去从各个角度去思考和解决,这是这套书最大的价值。

有野心的少年的最佳读物

所以,联系上国内《少年时》的出版社后,我就马不停蹄地开始写它的介绍了,希望把这本可能是目前中国最好,最适合9-16岁孩子阅读的科普主题丛书推荐给大家。

下面,我想先解答一些读者家长可能会有的疑问——

1、这些话题感觉离孩子还比较远,适合给他们读吗?

首先我想说,千万不要小看了现在的孩子,他们比当年同龄的我们见识广多了。其次,也不要低估了孩子在少年时代的阅读能力和理解吸收能力。实际上,少年时代的孩子,正是他汲取新知和培养深入兴趣的黄金时期。

相反,如果一个孩子只看眼前,局限在十几年没什么变化的教学计划里,按部就班地学习语数外,不久就会发现,孩子学到的东西已经过时。而这些未来的科技,能给孩子强有力的指导,这点我们和《少年时》的编辑有强烈的共鸣:

“我们一直在想,也许别人会问,你们写这些东西干嘛,这是孩子们十年后才应该学的东西啊。但我总觉得,从小就有一个大的概念,比局限在眼前的小圈子好。清晰地看眼前的东西,模糊地知道远处大概会有什么东西,这样子的学习,才是有意思的。”

——少年时总编 祝伟中

2、这些深奥的科技话题,孩子能看懂吗?

完全没问题。在阐述前沿科学新知时,《少年时》没有枯燥难懂的专业术语,而是将通常需要公式和专业术语来描述的科学原理“翻译”成用日常语言来描述。

比如讲太阳系时,在“烹调太阳系”一文里,先告诉孩子太阳系是怎么形成的,又怎么演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选自少年时《重新认识太阳系》

在介绍太阳边界的时候,把受太阳引力影响的地方比作太阳吹出的“泡泡”,这个“泡泡”以外的区域太阳风是影响不到的。就算孩子以前从来都没听说过这些东西,但看完这本书,也可以非常形象地讲给他的同学听了。

再比如,如果从计算机语言来解释人工智能的神经网络,光看这几个字头就大了吧?

而在《一往无前的人工智能》“神经网络知多少”这篇文章中, 是先从“选西瓜”入手,一点点理解什么叫“神经网”,什么叫“特征”,什么叫“数据样本”:

比如,夏天来了,你要去市场买西瓜。作为人生中吃过很多次却从未买过瓜的吃瓜群众,没有人事先告诉你,什么样的瓜是又甜又多汁的西瓜。

好吧,作为一个“外貌协会”的会员,就先试一下又大又圆的瓜。

实际上,这时候你就已经开始接触神经网的概念了,形状和大小是西瓜的两个“特征”(Feature)。你选了一个又大又圆的瓜,回去劈开一试,又甜又多汁。你的这个西瓜就是“数据样本”,你得出的结论,就是对西瓜做了一个分类:甜或不甜,多汁或少汁。

而且《少年时》的插图很丰富,很多时候就算不看字光看图,也能看懂书里传递的信息,9岁及以上的孩子独立阅读、9岁以下亲子陪同阅读也没问题!

3、《少年时》能帮助孩子的学习吗?

答案是肯定的。且不说它和孩子将来要参加的中考、高考考察方向非常吻合,《少年时》涵盖科学、生命教育、文学、文化、经济,英语等学科内容,本身就是大型综合读本。很多文章不仅知识量巨大,能极大拓宽孩子的知识面,而且文字优美,让孩子在阅读,写作和演讲方面都一生受益。

而且 《少年时》的科学专题广邀西方顶尖的少儿科学作者,他们中一些人已经写了几十年,无论是知识还是视野都无以伦比,他们经手的内容是教科书内容无法达到的,是学校科学课内容很好的补充。

举个例子,有一期主题讲了爱迪生和特斯拉两位科学家打架的故事,最后告诉小读者,时代在不断变迁,在不同的情况下,有不同的结论,所以谁输谁赢也没有定论。

而北京高考作文曾有道题:如果爱迪生回到21世纪,他对手机怎么看?如果孩子们因为这本主题引发思考,写作这样的话题也一定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下面是我提炼的几条关于这套主题科普丛书最深的印象和感受,和大家分享一下:

1

主题式学习,给孩子

教科书以外的思维方式

“主题式学习”的方式是目前美国最常运用的学习方式,鼓励孩子们从兴趣出发,打破学科界限,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

在美国,很多孩子从小就在做这样的科学主题研究,例如下图是一位四年级孩子的project:讨论的是酒精对人体的影响。

有图表、有记录照片、有分析、有结论,俨然就是一个小专家的姿态,从小多接触这样的学习方式,孩子以后看问题才更理性,更全面,更通透。

《少年时》 每期都有一个明确的主题,围绕这个主题,有20多篇文章,80多页,非常深度专业地从各个角度对主题进行分析、探索、研究、思考。

可以说它在“主题式学习”上做得真的相当深入,最最重要的是,这些探索和研究都是有科学依据的。

例如2016年4月的《3D打印》这个主题,以3D打印机为主题,进行深入和全面的探索和研究。

开卷的卷首语真心超赞,编辑用非常简练的语言总结了3D打印——一种新型的制造。

接下来,用一张跨页图清晰地展示了人类制造简史,从猿人用石块敲打石块、到造精密仪器…再到3D打印。让孩子从宏观上有个总体的认识,我们是怎样一步一步走到了现在,其中的原因和推力分别是什么。

然后再细化到印刷术从古至今的演变过程,以及每一种印刷技术的利弊,让孩子对印刷术的前世今生有更全面的了解。

那么,3D打印机到底是什么玩意儿,它是怎么工作的?原理是什么?还有什么软肋?这篇文章里有孩子想知道的一切。

看到这,孩子肯定会想,

3D打印到底有什么用呢?

科学家们在这方面做了哪些探索?

答案绝对超出我们的想象。例如用来做美食,不仅味道鲜美,还很有营养。私人定制饰品,真正做到每一个都独一无二。

左图是3D打印的巧克力花朵,右图是3D打印的一枚戒指

还能造房子,给动物打印假肢,甚至打印我们人的心脏,真是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

看完这些,你对3D的认识是不是完全刷新了?别着急,书的内容还没完,3D以后,4D打印会实现吗?抓不着也摸不着的时间可以打印吗?这些大开的脑洞让孩子们在科技的世界放开自己的想象。

这样读下来,孩子对3D技术就有了一个整体而全面的认识,也知道了科学家们在一个未知的领域是从哪些角度,用哪些方法一步一步思考和探索的。

看明白了还不够,少年时还会引导孩子去解决问题。这块主要集中在“科学实践”这个栏目里,在这本书里就有3个科学实践,动手制作丝网打印和研究家用3D打印机——

制作一台自己的简单的3D打印机。要用什么材料,如何一步步制作书里都清清楚楚,还可以用自己做的3D打印机打印一个东西,想想就很酷啊!

单看这一本就让我们很感慨,虽然听3D打印这个概念很久了,但真正把它弄明白,还是在看了这本书以后。也许,在不久的将来,3D打印将迎来一次发展高峰,如果孩子能提前对它有很好的认识,可想而知他的竞争优势会有多强,而这些知识和思维方式都是教科书不能给孩子的。

2

科学和人文相结合

让孩子走得更高更远

科学和人文素养是人的两种基本素养,翻开历史,会发现许多科学大师们不仅具有很高的科学素养,而且还具有很好的人文素养,包括哲学、艺术、心理等等。也正是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的良好结合,使他们成就了伟大的科学事业。

《少年时》就深刻体现了这点,将“科学思维 人文素养”八个字作为自己的创刊宗旨,每期内容除了有一个科学大主题内容外,还拥有一批各自使命的栏目,这些专栏都是一批睿智的学者为孩子撰写的观点文章。 涵盖了国家、文学、文化、经济、法律、英语等学科内容,让孩子在培养科学思维的同时也构建起自己丰富的人文世界。

例如,3D打印这本后有讲一个国家的人文知识,写这个专栏的人都是在这个国家多年的作家,所以视角都非常独特,笔触也很细腻。这期讲的是泰国,一翻开,立马让你跟着作者一起走入这篇神奇的土地。

内容 从泰国的国王讲到神秘的那伽,再到非常接地气的水上市场和美食,最大限度地还原了一个国家的真实风貌,远比读旅游杂志要丰富、细致。

此外,也有经济,法律、心理和哲学的内容,少年时不矮化孩子的阅读水平,不拘束孩子阅读的内容, 让孩子从小都接触到社会的方方面面,真正懂得什么叫世事洞察皆学问,引发他们去思考不同的社会现象和文化。

3

全球各个领域最顶尖的人

就是少年时的撰稿人

《少年时》 创办人杨鸣镝,出生于外交世家。母亲曾为外交部翻译室主任,并担任我国驻外大使。她自己在视野广阔的环境长大,一直在国际一流媒体担任重要职位。

当她自己的孩子长大,需要读好的儿童读物时,她发现,并没有百分百符合她内心标准的。为此,杨老师专门拜访过美国最大的儿童读物出版集团卡洛斯,她发现,美国的成功儿童读物,整本探讨同一个主题,由人文学者、科学家和艺术家就同一个主题、从不同的角度去解读,同时也会派记者去采访所有孩子们感兴趣的人物…

于是她开始组建团队,近 50余全球一流科学家、艺术家、文学家、人文学者参与其中、经五年酝酿筹划,才有了大家眼前这本,最高大上的少年读物——《少年时》。

《少年时》的中心编辑部设在美国纽约和中国北京,其跨国创作团队非常庞大,拥有来自世界各地专门为儿童写作,绘画,翻译和编辑的创作者300多人,是一支非常独特的 国际化专业少儿创作团队。

一份豪华的名单,网罗全球的顶尖大脑

其中包括:

安德鲁·卢卡斯(Andrew Lucas),加拿大科幻小说获奖作者

伯纳德·阿皮亚(Bernard Appiah),公共健康研究博士

拜伦·巴顿 (Byron Barton),美国生物学博士,大学教授,科普作者

丹·里施(Dan Risch),美国知名童书以及儿童杂志作者

谷之,医学博士,美国知名基因实验室领导人

海上云,工学博士,计算机网络研究者

……

这些各个领域最顶尖的人就是《少年时》的撰稿人。他们有自己的专长,关注的是不同的点,他们对该学科的了解会更加深入,也更能把握学科的走向。无论是最顶尖的前沿科学,还是最复杂的知识结构,他们都可以用最深入浅出的语言说出问题的原本和核心,让孩子们看个明白。

例如《少年时》最初开始设计专题时,曾将“宇宙”专题的设计大纲交给法国宇宙物理学家让· 比埃尔·博笛(Jean-Pierre Petit ),得到了这样的回应:

“在科学家看来, 宇宙学分成两个部分,一个是研究我们可以观测到的宇宙,另一个是通过一系列理论推理和大胆的设想,推测我们观测不到的宇宙。这两者是密切关联的,事实上也难于分出先后。 我认为,对于一个对科学有兴趣的年轻人,一开始接触宇宙学, 就要明白这个区别,并从中理解科学家研究宇宙学的方法。”

是不是感觉整个认知起点瞬间提升了!从这个建议开始,《少年时》推翻了原有的思路,重新策划创作,建立起现在的“宇宙”专题架构:观测宇宙和推测宇宙。不是着重于描述宇宙,而是着重于描述科学家研究宇宙的过程和研究方法。

少年时《观测宇宙和推测宇宙》

4

每期主题紧扣时下热门话题

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和优秀的科普书相比,这本《少年时》的好处在于每个月按时送来,会让孩子有期待,并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不像有的书一整套买来摆在书架上就忘了。同时,每月更新,还可以实时跟进一些最热门的话题。例如——

2015年7月

当NASA公布了有关冥王星的最新进展时,一本《2030:太空漫游》带你走进浩渺的太空,一睹宇宙的风采。

2016年3月

当人机激战正酣时,一本《人类升级2.0》一定可以满足你对未来人类的幻想,也带你了解人类通往升级之路上所做的各种努力。

除了科技方面的主题,少年时也有一些贴近热点,贴近生活的专题,比如家长们特别关心的疫苗问题、食品安全问题,孩子们在学数学方面的疑惑,甚至关于幸福的讨论等等。

最后,特别强调一下年龄,作为一本主打培养孩子科学思维和人文素养的主题丛书,《少年时》定位适读人群为年龄为9岁+孩子,毕竟文字量比较大,对孩子的阅读能力要求要高一些。年龄小一点儿的孩子可以进行亲子阅读,跟孩子一起讨论科技的各种可能,也是一个不错的亲子体验。

另外,尽管这样的内容更吸引男孩的眼球, 可是对于偏感性的女孩来说,她们其实更需要科普人文素养方面的锻炼,从小培养起科学的思维和逻辑能力,这远比读许多文学情感类的书籍有意义得多。

6

FRONT VISION 少年时

各辑详细主题目录

《少年时》第六辑2020年刊

优惠价:399元

少年时全新升级版背包(价值199元)

(颜色随机!)

第六辑 主题(2020)

61|想象外星人

与我们在科幻电影中看到的不同,科学家从天体生物学的角度来想象、来描绘外星人。我们知道宇宙各处有大致相同的物质,如果连进化规律也大致相同的话,那么外星人可能会很像我们;而如果一个星球比我们还要古老,物质、能量资源也与我们迥异,那么那里的智慧生物也许远远超越我们的想象之外。

62|如何欣赏现代艺术

米老鼠看起来不像真老鼠,但大多数人都喜欢它。然而,如果一个艺术家用未曾有过的方式去画大家熟悉的题材,一旦画得不像,就很容易被看成是蹩脚货。在艺术品面前,人们倾向于喜欢古典的、写实的;“外行人”可以依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本能,对古典艺术品产生很强的亲和感。对于现代艺术,我们需要额外的“学习”,才能产生“欣赏”……

63|美丽的乐声从哪里来?

美丽的乐声从乐器中发出来,那么为什么乐器能够发出这些声音?是什么物理规律让一个物体变成乐器?为什么一些声音和另一些声音按照一定的规律组合起来,会让我们感到悦耳?乐声如何录制、保存、高保真的重现……

64|21世纪的材料

任何技术都建立在专门的材料上。重工业需要金属合金;轻工业需要高分子材料,电子工业需要硅。那么,21世纪的新技术需要哪些特殊的材料呢?高强度、高度敏感、超导、超轻、能够自动变异……

65|人类废弃物处理

垃圾分类与处理,在今天变得如此重要。如何让细菌吃塑料,如何用剩菜发电,如何在旧电器里淘金,什么材料才能包住核废料,海里有多少生物因为垃圾而死亡,在四大洋里有多少巨轮运着垃圾从一个国家到另一个国家?这些都是我们要讨论的问题。

66|互联网50年

互联网已经成为对现代文明影响最大的技术,我们几乎每天都在接触互联网,我们对它本身有多少了解?从看得到的硬件结构,到看不到的虚拟世界、表网、暗网、深网,到搜索引擎、社会网络、区块链……

67|驱动与阻力

从蒸气机到太空飞船,人类一直在追求更强大的动力、更小的阻力。这里我们要讨论驱动和降阻的新技术:替代燃料、光束驱动、电流体动力、喷气背包、磁悬浮列车、漂浮与轨道、光子火箭、脉冲爆震引擎、太空电梯……

68|岩石和宝石

不同的晶体结构让化学成分相同的物质形成不一样的矿物、拥有不一样的特性。从建材到宝石,从形成到勘探,从开采到加工,我们一起来探秘岩石,挖掘地球的“宝藏”。

69|微生物的世界

细菌、古菌、真菌——地球上种类最多的生命形式,它们对地球的生态、对我们生活、对科学技术的进步是如此之重要……。

70|核聚变与新能源

了解核能,受控核裂变、受控热核聚变以及未来的清洁能源

71|城市的构造

城市本质上是什么?城市先于国家,通过城市的建造,法律,商业,宗教,文化,艺术相应而生。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也是一部人类城市化的历史。我们有必要从一个特别的角度来审视这个我们再熟悉不过的地方。

72|合成生物学

当分子生物学发展到现在,我们不仅可以对基因进行分析、调控,还可以合成基因组,设计和组装生物单元、部件,甚至从非生命物质中创造生命。人类希望划分出生物的模块以及连接机制,让它们能为自己的需求运转……

(注:主题内容有时会根据策划和实时情况进行调整)

《少年时》第五辑 2019年刊

第五辑 主题 (2019)

49 | 人体再认识

从器官、亚细胞到分子,三个层面由表及里地呈现,最基本的人体架构和最新的研究发现

50 | 解构机器人

从早期的工业机器人,到现在的智能机器人,直到能够繁殖的机器人……

51 | 进化论的进化

生物的进化规则;生命之树的结构;进化论的演变

52 | 让习惯成为正能量

习惯对人的影响 什么是健康的生活习惯?

53 | 理解我们的情绪

对情绪的认识和驾驭;人心理发展的内在机制,人的正面本质和价值;也涉及一切变态行为,探讨这些行为的评估、治疗与预防

54 | 认识华尔街

资本的流动;证券市场的运作机制;自由经济与监督;次贷危机的因果……

55 | 数据驱动的时代

从因果到相关;从小数据时代到大数据时代

56 | 地球的结构

从地心到地壳,科学家怎么呈现我们的地球?

57 | 21世纪新技术的反思

21世纪前20年对于科学技术来讲,是承前启后的年代。细数这些年里的新技术

58 | 我们该怎么学习?

从杜威到现在,关于如何教育和学习的论题,教育家们争论了将近100年,没有定论

59 | 未来职业与新素质

有前景的职业和哪些兴趣和素质有联系?

60 |意识的物质基础

人类的意识能够归结为分子或原子的运动吗?了解脑智科学

(注:未出版的主题内容有时会根据策划和实时情况进行调整)

第四辑 主题(2018)

37 | 地球水资源

一滴水,小到你体内的一个分子,大到改变地球的气候。走进水的世界,看它的七十二变

38 | 设计与设计思维

设计是生活方式、是一个思维过程

39 | 人类进化树

人类从何处来?又向何处去?遍寻进化树上的每一个枝丫,从缥缈远古走向真实现在

40 | 临床医学在“进化”

科学不乏争执,正是它们推动我们对世界的认识

41 | 一往无前的人工智能

智能时代,做什么样的人?

42 | 硅谷推动世界

拜访新一代的硅谷牛人,预见世界的未来

43 | 体育运动之美

看懂体育比赛,体会体育精神

44 | 物质的本源——基本粒子和它们的相互作用

无限地分割和高能对撞,构成我们世界最基本的物质的版图

45 | 幸福牵着我的手

从最基本的日常行为,来探讨“幸福”这个人类终极追求

46 | 写作

如何将你的思想过程,用自己独特的和他人最容易接受的方式表达出来

47 | 科技之“心”

什么样的技术凝聚在一块固体中,掌控复杂的电器的运转?

48 | 与大海共舞

人类与海洋的互动,依赖、掌控和共存?

第三辑 主题(2017)

25 | 谁动了我的食物?

发现污染食物,明智地选择食物

26 | 计算机大解剖

进入计算机的世界,了解它的“思维核心”

27 | 危险与自救

正确处理恐惧感,提高避免灾难发生的能力

28 | 论争改变世界

科学不乏争执,正是它们推动我们对世界的认识

29 | “攻占”人类大脑

大脑最内在结构,本世纪最令人瞩目的研究

30 | 地球极端

拜访研究极端环境的科学家,探索地球之极

31 | 人类视觉的延伸

视力的下一站在哪里?VR、AR能否重构生活?

32 | 地球人类世界

人类是否开创地质新时代,能源“枷锁”如何挣脱?

33 | 海洋——地球未开垦的荒野

人类不曾涉足的海域,埋藏着地球形成、发展的秘密

34 | 21世纪的电影

了解近20年来电影最大的突破 探索电影独特的艺术元素

35 | 恒星大家族

深入宇宙的核心 探索夜空最亮的星星 遥远的它们创造了我们

36 | 数学在西方

数学是一种语言、是一门艺术,更是一种人类思维的表达方式

第二辑 主题(2016)

13 | 猫和狗

走进宠物的世界,看“伴侣动物”如何知我心

14 | 重新认识太阳系

烹调太阳系,地球后院的大探秘

15 | 人类升级2.0

人类进化的另一种可能,探索未来新人类

16 | 3D打印

数字化模型的现实还原,随时随地打印所需器物

17 | 纳米的世界

进入纳米世界,看微小粒子创造神奇

18 | 开始智能生活

看科技如何走进生活,与你的世界碰撞

19 | 正能量的房子

建造一座"好"房子,为了地球美好的明天

20 | 奥运会的科学

想赛出水平,让科学帮你事半功倍

21 | 小物件,大科学

对小物件充满问号?走进它们的科学

22 | 进化中的汽车

想改变交通现状?未来汽车来帮忙

23 | 人类健康的大救星——免疫和疫苗的故事

为什么要打疫苗?疫苗真的安全吗?

24 | 观测宇宙和推测宇宙

如何定义包容我们的整个宇宙,它如何诞生、到底有多大?

第一辑 主题(2015)

01 | 宇宙大搜索

重新认识生命和世界,地球不再孤独

02 | 美之旅

什么是美,美感从哪里来?

03 | 与音乐同行

为什么爱音乐?音乐能让人聪明吗?

04 | 飞机大解剖

飞机如何飞起来——伟大发明背后的秘密

05 | 解译生命密码

神奇的“双螺旋”梯子,生命的破解手册

06 | 恐龙复兴

鸡”逆进化“成恐龙,白垩纪恐龙再现

07 | 2030:太空漫游

冲破地球的束缚,拜访地外行星

08 | 未来的地图更友好

换个角度看地球,地图的演变史

09 | 医学进入分子时代

医学的进化之路,彻底的健康革命

10 | 还我洁净的大气

徘徊在城市上空的杀手,大气大扫除

11 | 冲破”自我”之茧

如何面对欺凌?老师不喜欢你怎么办?

12 | 酷冰雪

破解冰雪的秘密,体验冷酷的美丽

团品1: 少年时第六辑预售(2020年出版,61-72)

团品2: 少年时第五辑(49-60)

团品3: 《少年时》1+2+3+4+5合辑(1-60) 60本

赠送:《少年时》与央视纪录片团队联袂制作价值129元的500分钟音频资源

《少年时-世界那么大》音频 (共50集)

运费:圆通快递,全国包邮(新疆、青海、西藏地区除外)

• 1+2+3+4+5辑(1-60),新疆、西藏补238元,青海补45元

• 第五辑(49-60),新疆、西藏补60元 ,青海补10元

• 第六辑( 61-72),新疆、西藏补156元,青海补60元

发货:

  • 第1-5辑,春节后快递恢复开始陆续发货。
  • 第六辑为预售商品,发货时间为2020年1月-12月, 每月月底左右寄送1本,寄出后有短信通知快递单号, 介意者慎拍。(注:1月书籍发货时间受春节快递停运影响,将与2月书籍一起发出,望您谅解!) 赠品背包将在2月5日起陆续发出,请您留意订单状态。

发票:如需发票,请在提交订单时,留言区标注【发票抬头+税号】,后续不补开。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