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的强大,根源在汉儒的意识形态化建构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1-11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688
导读

作为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儒家思想,经历了从原儒到汉儒到宋儒再到明儒的发展过程,在儒家思想这一路的演进发展路径中,汉儒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节点,不但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而且使儒家思想产生了脱胎换骨式的演化。 …

作为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儒家思想,经历了从原儒到汉儒到宋儒再到明儒的发展过程,在儒家思想这一路的演进发展路径中,汉儒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节点,不但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而且使儒家思想产生了脱胎换骨式的演化。要了解儒家思想,如果只是了解春秋战国“百家争鸣”时期的原儒,那是远远不够的。

毫无疑问,春秋战国是中国思想发展的黄金时期,最大的特点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当时,虽然儒家在百家争鸣中也是有重要影响的思想流派,但儒家并非处于一家独大的状况。

在诸子百家中,儒家与法家处于水火不容的对立状态,因为秦国奉行法家,当秦国强大一统六国之后,儒家就遭遇到最重大的打击。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大家熟知的“焚书坑儒”。当然,法家思想有非常浓烈的“愚民”倾向,不仅是儒家,诸子百家都受到重大打击,当时允许阅读流传的书,只有种植和医学两类书。秦朝按法家思想的治国意愿,你们一帮屁民,就不需要读什么书,更不能有什么思想,你们有饭吃,有房子住,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到了汉代,反思强秦二世而亡的沉痛教训,抛弃了秦朝严苛的法家治国政策。因此,在汉代初期,在政治上主张无为无治,在经济上实行轻徭薄赋,在思想上盛行道家思想。

到了汉武帝时期,主张清静无为的黄老思想,其弊端日益显现,导致的问题也日益严重,而儒家的春秋大一统思想,仁义思想和君臣伦理观念与汉武帝时所面临的国家形势和任务颇相契合。于是,儒家思想逐渐崛起,最终取代道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汉儒与先秦原儒的最大区别,是汉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完成了意识形态建构,这也是儒家能够居于中国传统思想顶峰的一个最为关键的因素。儒家思想能够对中华文明产生广泛深远的巨大影响,汉儒从意识形态的角度对儒家思想进行传承和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

董仲舒以春秋公羊学的基本观念为核心,通过对经典的诠释将历史哲学、社会政治理想和信仰体系一起囊括在他的天人合一即天道观思想之中,构建了一套系统的儒学理论和核心价值体系,完成了汉儒的意识形态的系统化建构。

汉儒完成意识形态建构,从务虚的角度看,使儒家思想成为容纳了神圣化、政治化、伦理化的思想体系,并能够通过道德教化经由信仰的建构渗透到社会人心之中;而从务实的角度看,出于国家治理务实操作的需要,汉武帝把儒术与刑名法术相糅合,形成了“霸王道杂之”的统治手段,开启了“阳儒阴法”的“治术”之端,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

在汉儒完成儒家的意识形态化建构中,仅凭儒家的思想资源明显不够用。因此,汉儒吸收了法家、道家、阴阳家等各种不同学派的思想。最为显著的特征是,汉代的儒家思想,强调天人合一,加入了阴阳五行的学说。

汉儒的意识形态化,是汉儒最为重要的特点。这一特点,赋予了儒家最为强大的生命力,这也是儒家思想影响深远的最为重要的因素。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发布,作者: 来自互联网。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www.zneh.com/znkb/show-3029.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