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发现,以前做得很好的企业,做着做着日子就难过了,做着做着就倒闭了?
根据人民法院公告网的公开信息:截止今年8月1号,光是家居企业就有73家宣布破产。其中涵盖了家具、壁纸、陶瓷、卫浴、涂料、家纺等几乎全品类,计算下来每3天就倒闭1家。
其他行业跟家居企业不过是席地之分,都处在朝不保夕的状态中。
罗永浩负债一个亿不再生产锤子手机,汇源果汁背负100多亿的债务面临退市,韦博英语、浩沙健身、王思聪的熊猫直播纷纷宣布破产……
企业艰难必然大幅度裁员。
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京东裁员8%,滴滴裁员15%,36氪裁员30%,美团(上海点评技术部)裁员50%,ofo裁员50%......
在这一个个冰冷的数据后面,无数大、中、小企业家面临温饱问题,不知道明天在哪里。
我的朋友大鹏,就是其中一位。
朋友大鹏十年前就开始给人打工做建材生意,后来自己创业开了一家涂料厂。
没想到自己当老板比给人干辛苦多了。他名义上是老板,实际上又是业务员,又是技术员,还要当修理工。
好不容易生意走上轨道,又要为厂子里的人员管理和生产原材料发愁,经常熬夜早起冥思苦想,白头发一茬接一茬,35岁的人看着跟45岁一样。
他的愿望是把自家的涂料厂做成一线品牌,然而付出百般努力却不死不活,眼看着今年生意不景气,连工资都发不出来了。
这个时代,默默低头努力是最被动性价比最低的选择。与其被动努力,不如重新梳理主动规划。
企业家想做大做强,一定要有积极的态度,以改革求变谋生存的思想,深度思考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效的增强企业实力。除了要做好差异化、生动化以及人性化,领导者还要多读书多学习,才能打好“攻坚战”。
01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指的是如果看书学习不思考,就不会辨真伪,也不能融会贯通学以致用;如果只苦思冥想却不读书学习,也会孤陋寡闻才疏学浅。
古今中外成大业者无不博览群书。
华为创始人任正非43岁那年,因生意上的一次失误被骗,不仅被单位开除,背负了200万的债务,妻子还因此与他离婚。
那时的任正非和父母、子女挤在十几平方的小房子里,借了2万块钱,在一所简易房里创立了华为。
在此后的31年里,任正非经历了无数次要命的危机。
最终通过智慧的狼性管理步步为赢,将华为打造成全球最大的通信设备供应商,让自己活成美国人都害怕的样子。
作为华为的精神领袖,任正非之所以能有今天的成就,源于他是位“读书达人”。
几十年来,任正非利用一切碎片化时间从书中汲取知识和经验,使自己跟得上时代脚步和事业发展,曾被财富中文网评为“最爱读书的年度中国商人”。
有人问任正非成功的秘诀,他的回答是,读书彻底改写了自己失败者的命运。
当我们阅读了一定量的优秀书籍才会发现,有很多伟大和成功的人,都有着彼此呼应的励志故事、人生观、价值观,这些都会在阅读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
他在最失意的时候读了《曾国藩传》,如醍醐灌顶般领悟出自己曾经的错误,还利用书中优秀人物的经验,活学活用为自己打牢创业基础。
02
据国外的一项最新研究表示:
人们在欧美20个发达国家中,选出了5280名出生在1920年到1956年间的人,对他们从小到大的阅读习惯以及成年后的长期收入水平,做了持续的追踪研究。
最后发现,那些每天多读10本非学校强制学习类书籍的人,最终的收入水平高出了21%。
美国作家史蒂芬·西伯德,也用了30年时间采访了1200个世界上最富有的人,发现了他们之间的共同特征,就是都喜欢通过读书来增长知识。
无论走进哪一个有钱人家里,首先吸引你注意力的,一定是他们的海量藏书。
读书是一件值得终生投资的事,真正富有的人,都会把时间用在阅读上。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有越来越多可以轻易得到的好书籍。这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书籍增长太快了,怎样选择一本好书是个难题。
现代人工作时间长压力大,很难静下心来安安静静读一本书。而且很多名人传记不仅又厚又重,很多专业名称也晦涩难懂。
如果你真的想改变现状,只需读完下面的商业圣经,就能终结无效阅读,开启经商头脑,步步高升。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原作者联系我们,会24小时内删除并表示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