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到来,BAT 这些老牌互联网公司已经步入了 “20 年科技公司” 的行列,而 2010 年以来诞生的科技公司更像是新生势力,在 21 世纪的第二个十年间快速成长为瞩目的明星公司。小米(2010 年)、美团(2010 年)、快手(2011 年)、今日头条(2012 年)、滴滴(2012 年)、拼多多(2015 年)等都是 2010 年后成立、兴起的科技公司。
可以说,过去的 10 年代是移动互联网创业的黄金十年。2010 年开始,随着 iPhone4 发布、4G 网络的普及,智能手机开始在大众中流行,仅苹果一家公司,就在过去的 10 年在全球卖出了 14 亿部手机。乘着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的东风,各大科技公司在人手一部的方寸屏幕间创造出无数可能性。
图片:豆腐 / 动点科技微信
微信可以说是如今中国移动互联网最大的中心枢纽,也是现在腾讯公司多数产品和服务的流量来源。
已是超级 APP 的微信诞生于 2011 年,同期诞生的米聊和 talkbox 已经在中国市场销声匿迹。以微信创始人张小龙与 Talkbox 创始人郭秉鑫为原型的小说《创业时代》中提到,Talkbox 是最先做出语音短信的。2010 年,郭秉鑫的团队针对开 车不方便接听电话的人和盲人开发了全球第一款语音 IM 应用,2011 年 1 月上线后在 App Store 下载量 3 天达到百万。
随后小米在 3 月推出米聊。5 月微信紧跟着推出了语音功能。微信创始人张小龙当时的想法是:移动互联网会产生一个新的 IM,而这种新的 IM 很可能会对 QQ 造成很大威胁,有必要提前阻击潜在的对手。微信在腾讯的流量优势下强势崛起,米聊被遗忘,Talkbox 则被迫转攻海外市场。
微信在后来被誉为腾讯进入移动互联网市场的头等舱船票,重要地位不言而喻。2015 年微信获得央视春晚的独家红包互动权,带动微信的月度用户达到 6 亿,同时开启了微信支付和支付宝的竞争,此后双方争夺春晚红包互动权成为年度之战。
2018 年 9 月微信的日登录量超过 10 亿,标志着微信成为一个 10 亿级超级 APP。
小米
2010 年 4 月 6 日,在北京银谷大厦 807 室,几个创始人一人喝了一碗小米粥,用稍显简陋的仪式宣告了小米的成立。
小米名称的由来,其中 mi 是 mobile Internet(移动互联网)的缩写,还是 mission impossible 的缩写,寓意着小米要在移动互联网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2011 年,小米第一款手机上市,定位中低端市场,开启了智能手机平民化的浪潮。后来,“极致性价比” 成为小米产品的代名词。此外,小米还首创了用户参与感极强的互联网开发模式,不断改进手机操作系统。
十年后的今天,小米手机 2019 年全球出货量 1.19 亿台,位居全球第四,并将业务扩展到了穿戴设备、智能家居领域。
从 2010 年成立到成为世界 500 强公司,小米只用了 8 年时间,成为最快进入世界 500 强的中国互联网企业。相比之下,京东花了 12 年时间,阿里巴巴花了 18 年时间,腾讯花了 19 年时间才成为世界 500 强。
字节跳动
2012 年,中国的手机网民第一次超过了 PC 网民。当时是九九房 CEO 的张一鸣敏锐地察觉到了这一变化,他认为将来手机将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入口。
2012 年 3 月,张一鸣辞去九九房 CEO,成立了北京字节跳动科技有限公司,随后推出了基于机器学习的个性化推荐资讯产品今日头条。
其通过海量信息采集、深度数据挖掘和用户行为分析,用人工智能为用户推荐个性化信息,成为最早将人工智能应用于移动互联网的科技企业之一。
人工智能时代开启了算法革命,今日头条已经成为日活用户过亿的内容分发平台。
2016 年 9 月,今日头条上线了抖音短视频,宣布投资 10 亿元用以补贴短视频创作。到 2019 年年末,抖音的日活用户达到 2.5 亿,月活用户 6.5 亿,成为短视频头部应用。
此外,字节跳动还孵化出爆款产品 “西瓜视频”“懂车帝”,都体现了其强大的产品能力。
美团
2009 年底,在经历了饭否创业失败后,王兴开始思考下一个创业方向。当时美国开始流行一款团购网站 Groupon,一番研究之后,王兴认为团购符合移动互联网与传统商业结合的新趋势,很有可能会成为下一个互联网浪潮。
2010 年 3 月,王兴创办的美团上线。团购网站准入门槛低,不到一年时间,团购网站就超过了 5000 家,团购市场爆发 “千团大战”。
起初,美团还处于劣势,竞争对手拉手网、窝窝团都比美团的融资更多,烧钱的速度也更快,巨额补贴、疯狂打广告。而凭借以往的创业经验,王兴始终很谨慎,他告诉自己一定要控制运营成本,保留充足的资金。2011 年 7 月团购市场的泡沫开始破灭,大量团购公司的融资耗尽,开始裁员,拉手网和窝窝网也上市失败。
最终,美团成为千团大战的最终胜利者,得以在移动互联网市场站稳脚跟。
2015 年 10 月,当时两家最大的生活服务电商美团和大众点评宣布合并,美团在生活服务市场的版图进一步扩展,并在 2018 年顺利上市,完成港股 IPO。
图片:豆腐 / 动点科技快手
2011 年 3 月,快手成立,它的前身叫 “GIF 快手”,是一款用来制作、分享 GIF 图片的手机应用。2012 年 11 月,快手从纯粹的工具应用转型为短视频社区,用于用户记录和分享生活的平台。
从 2015 年到 2016 年,快手用户从 1 亿涨到了 3 亿。2016 年之前,快手一直很低调,没有做过什么推广,直到 2016 年 6 月,一篇关于快手的文章在朋友圈刷屏,将快手推到了舆论的中心。主流舆论认为快手上呈现的乡村图景很 low 很魔幻,但这并没有阻碍快手的流行。
2015 年的央视春晚,微信开启了互联网红包的玩法,接下来的几年,春晚红包成为各大互联网公司争抢的香饽饽。继 2016、2017 年的支付宝,2019 年的百度之后,快手获得了 2020 年的央视春晚独家互动权。这一定程度上预示着,短视频市场正迎来最激烈的竞争。
图片:滴滴出行 滴滴
从 2010 年开始,借助智能手机 LBS 功能的打车应用井喷式上线,易到用车、摇摇招车、打车助手、微打车……网约车市场开始爆发。
2012 年,从阿里离职的程维拿出自己的 10 万元和同事王刚给的 70 万,创立了滴滴打车。
刚开始,程维的团队跑遍了北京的 189 家出租车公司,但只有昌平的一家小公司愿意合作,这家公司只有 70 辆车。尽管如此,愿意上线的司机少得可怜,有一天只有 16 位司机在线。
2012 年 11 月,北京大雪,打车变得非常困难,一些上班族尝试使用滴滴打车,发现竟然很轻松就能打到出租车。这一天,滴滴的订单首次突破了 1000 单。
用户和资本开始发现滴滴的价值,金沙江创投的朱啸虎向滴滴投了 200 万美元,挽救了快要资金耗尽的滴滴。程维后来回忆说:“如果没有那场大雪,也许就没有今天的滴滴。”
发展到 2013 年,政府管制政策下行业开始大洗牌,打车软件从 2012 年的 30 多家减少到只剩滴滴和快的两家。滴滴占据了北京市场的大部分份额,而快的在江浙沪地区获得优势。
到了 2014 年上半年,网约车市场迎来决战时刻,滴滴和快的为抢占市场,疯狂发放补贴,在 4 个月内花掉近 24 亿人民币。烧钱的背后是互联网巨头腾讯和阿里在争夺移动支付市场,很多人为了拿补贴、支付网约车的钱开通了微信支付和支付宝,移动支付得以短时间内在国民中普及。
2015 年 2 月 14 日,滴滴收购快的,结束了这场网约车烧钱大战。网约车也渐渐成为人们主要的交通方式。
拼多多
2015 年,做五环外生意起家的拼多多备受争议,经过短短三年的发展,2018 年 7 月 26 日,拼多多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证实了下沉市场的潜力。一二线城市互联网市场的日趋饱和,“下沉市场”“五环外人群” 开始成为国内互联网公司的兵家必争之地。
如今拼多多市值已经超越昔日三巨头之一的百度,成为中国市值排名第五的互联网上市公司。
ofo、摩拜
“那么多的钱和那么多人的青春烧掉了,留下一个好故事。” 有媒体这样评价 ofo。
共享单车这个产品诞生于 2015 年。2016 年下半年开始,以摩拜单车和 ofo 为代表的共享单车迅速席卷北上广深等一二线大城市。资本疯狂加持下,共享单车这个行业爆发了。从 2016 年开始,国内一共诞生了 700 余个品牌,除摩拜、ofo 外,还有小蓝、青桔、哈罗、Hellobike 等等。
然而泡沫之下的资本竞赛最终还是会消退。2019 年 ofo 面临破产的窘境,App 中显示有千万人在排队退押金,明星创业者戴威则被列入 “限制高消费人员名单”。摩拜最终则被美团收购。
曾经被誉为爆款产品的共享单车行业,最终降温回归行业逻辑和理性。
上一个属于移动互联网的十年已经过去,这十年间崛起的科技公司和产品也正在积极拥抱下一个 AI 主导的十年,而接下来的十年又将诞生更多突破人们想象力的公司。
创新不止,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