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除夕习俗,你知道多少?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1-24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89
导读

吊钱儿是用彩纸剪刻成的图案,贴在门窗的玻璃和横棱上,作为春节喜庆气氛的点缀。“枣牌牌”就是用红线穿上红枣、谷草秸秸,上面挂个铜钱,下面坠个鞭炮,挂在孩子的背后,这是一种避邪祝福的吉祥物。 相信在…

除夕,又称大年夜、除夕夜、除夜、岁除等。是时值每年农历腊月(十二月)的最后一个晚上。除,即去除之意;夕,指夜晚。除夕也就是辞旧迎新、一元复始、万象更新的节日。

在这一天人们准备

除旧迎新,吃团圆饭

贴春联、贴窗花

燃爆竹、 贴福字

贴年画、祭祖

压岁钱、垒旺火、上坟

都是除夕必不可少的习俗

各地的除夕风俗大致相同

但有些地方的风俗很有特点

下面小编就带你

了解全国各地不同的除夕习俗吧

01

苏州:等待钟声

苏州的除夕,守岁时都要等待从枫桥寒山寺传来的洪亮钟声。当钟声穿过沉沉夜色,传到千家万户时,就标志着新春的来临。

02

北京:祭祖、接神、接灶

北京的除夕这一天更是忙碌,祭祖、接神、接灶。祭神拜祖的仪式一开始,整个北京城便淹没在一片震耳欲聋的爆竹声中。人们还在自己家院子里,铺上芝麻秸,全家人都去踩,叫"踩岁",取长命百岁的意义。除夕通宵灯火齐明,人们辞岁守岁。

03

湖南:“朝财进宝 ”

除夕之夜12点的时候,各家要把一个做好的金元宝模型送到门外,代表在新的一年里会招财进宝,大年初一、初二这两天人们不扫地、不汲水甚至不动火,饭菜弄熟,称为“压岁”。

04

海南:“吃新节”

海南至今仍保持着他们民族古老的生活习惯与风俗,“吃新节”就是其中之一。"吃新"就是吃新收获的劳动成果。饭,是用刚从田中收割来的新谷米煮的;酒,是用新糯米酿的;菜、鱼、肉等均是当年种养的。

05

天津:彩纸剪

吊钱儿是用彩纸剪刻成的图案,贴在门窗的玻璃和横棱上,作为春节喜庆气氛的点缀。贴上的吊钱儿只能到正月初五那天损坏,否则就意味着一年不吉利。

06

陕北:“枣牌牌”和“品天”

在这里还有这样一种习俗,过年都要给孩子做个“枣牌牌”。“枣牌牌”就是用红线穿上红枣、谷草秸秸,上面挂个铜钱,下面坠个鞭炮,挂在孩子的背后,这是一种避邪祝福的吉祥物。在这里,我还看到有的人家用红线穿上做针线活用的“顶针”,挂在孩子的脖子上,这也是祝福的吉祥物,叫“增岁顶针”。

07

玉林:舞狮

舞狮是玉林人庆贺新春的主要民间文艺活动。舞狮必有武术队相随,意为打了狮即能逢凶化吉。解放前,两个舞狮队相遇,一般都有一场争斗。舞狮一般要大型锣鼓的打击乐来配合其动作,动作幅度很大,除了逐户上门拜年,还在公共场所定点表演。

08

拉萨:祈求

在拉萨,藏族居民一大早就在房顶上树起新的经幡,祈求在新的一年里五谷丰登、吉祥如意。经幡由蓝、白、红、绿、黄五色布连接而成,寓有蓝天、白云、红火、绿水、黄土之意,上面印有藏经经文。树经幡时.一般先将五色经文布披挂在树枝上,而后将挂满五色布的树枝插于房顶。树好经幡后,还要在房顶上摆上青稞酒、炸面果等供品,燃起香草,然后边舞边歌。

09

台湾:过年日

除夕在台湾不叫除夕,而叫“过年日”。午后,在厅堂神龛前上供牲体。到了晚上,合家焚香叩拜,然后对长者辞岁。接着是“围炉”,也就是丰盛的年夜饭,一家人围坐一桌,桌上摆满菜肴,桌下放置火盆。“围炉”为除夕带来高潮,远在他乡的游子,除非万不得已,再远再忙也要赶回家团圆。

全国各地除夕夜的习俗

与美食远不止这些

相信在你们的家乡

一定还有其他习俗吧

来留言区里分享

属于你的不一样的除夕夜

在这里

小编祝大家

除夕快乐

春节快乐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