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的今天_袁世凯身后两大谜团_谁是其称帝的幕后推手?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1-25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663
导读

无奈的袁世凯最后只得另购坟地,才算让母亲安然入土,但也因此和兄长袁世敦闹翻了脸,盛怒之下与之绝交,从此永远不再回到项城老家。 1905、1906年北洋陆军连续两年举行了大规模的军事会操,其中1906年9月…

1. 公元920年,耶律阿保机颁行契丹文字

2. 公元1587年,民族英雄戚继光病逝

3. 公元1662年,郑成功攻克荷兰在台湾的热拦遮城

4. 公元1805年,清朝宰相刘墉“刘罗锅”逝世

5. 公元1902年,俄国宣布废除死刑

6. 公元1912年,袁世凯及北洋将领通电支持共和

7. 公元1955年,苏联与德国正式结束战争状态

8. 公元1974年,无产阶级革命家王稼祥逝世

9. 公元1999年,哥伦比亚发生里氏6.0级地震,至少造成1000人死亡

10. 公元2003年,第一架飞抵中国大陆机场的台湾客机起飞

1915年12月,袁世凯宣布恢复中国的君主制,建立中华帝国,并改元洪宪。总统府改为新华宫。但是,袁世凯称帝的倒行逆施,遭到了举世反对。

袁世凯

不仅孙中山、梁启超等人坚决反对帝制复活,北洋将领段祺瑞、冯国璋等也深为不满,段祺瑞甚至致电袁世凯:“恢复国会,退位自全”。帝国主义列强,亦不断对袁世凯的称帝提出警告和抗议。

12月25日,蔡锷、唐继尧等在云南宣布起义,发动护国战争,讨伐袁世凯。贵州、广西相继响应。接着,各省接连宣布独立。北洋派内部更是危机四伏,以往在北洋一呼百应说一不二的老袁,成了众叛亲离的孤家寡人。

无奈之下,袁世凯被迫于1916年3月22日宣布取消帝制(称帝仅83天,史称“八十三天皇帝梦”),恢复“中华民国”年号,起用段祺瑞为国务卿兼陆军总长,企图依靠段团结北洋势力,支持他继续担任大总统。

但起义各省不承认他有再做总统的资格。段祺瑞也逼他交出军政实权。广东、浙江、陕西、湖南、四川纷纷通电宣告独立或与袁世凯个人断绝关系。5月下旬忧愤成疾。

袁世凯陷入四面楚歌的困境,欲续任大总统亦不可得,在心理的重大打击及家族遗传性糖尿病交煎之下,于1916年6月6日撒手人寰,时年57岁。他死后,留下了两个谜。

袁世凯为什么要葬在安阳?

袁世凯死后的两个多月,即1916年8月24日,正式归葬于河南安阳。袁世凯老家在位于河南省东南部的项城(项城至今保存有各式建筑248间的“袁世凯故居”,以及有清代宫廷式建筑群典型风格的“袁世凯行宫” ),为什么要葬在河南省最北部的安阳呢?

对此,袁世凯生前含糊其辞,近代史家也各有各的说法,莫衷一是。

从现存文献看,早在袁世凯归隐的1910年冬天,他就为自己选择好了墓地,但究竟在何处他没有明说。1911年6月他在致端方的信中写道:“兄衰病日增,行将就木,牛眠之区,去冬已卜得一段。”

据其子袁克文记述,袁世凯自选的墓地在太行山中。他写道:“昔先公居洹时,曾自选窀穸地,在太行山中,邃而高旷,永安之所也。”袁氏后人最后讨论葬于何地时,袁克文提出按其父生前的意愿办,但长子袁克定坚决反对,决定将其葬在彰德府洹上村旁。

其实,袁世凯死后没有归葬其老家项城的原因,与其身世、家事有关。

1859年(清咸丰九年),袁世凯生于河南省项城县袁寨。他们家按照“保、世、克、家”来排辈分,父亲袁保中有八个子女,长子世昌、次子世敦和两个女儿为原配夫人所生,其余四子皆是庶出,袁世凯行四,7岁时又过继给了叔父袁保庆。

袁世凯做山东巡抚时,他的母亲刘氏病死在天津,灵柩运回项城之后,袁世凯的同父异母兄袁世敦以嫡子主持家务,他认为刘氏不是正房,坚决不准正门出殡,灵柩也不能埋入祖坟正穴和袁保中合葬。

尽管袁世凯颇有权势,但囿于伦理纲常,只能和哥哥争执,甚至跪下哀求,也没有得到袁世敦的许可。无奈的袁世凯最后只得另购坟地,才算让母亲安然入土,但也因此和兄长袁世敦闹翻了脸,盛怒之下与之绝交,从此永远不再回到项城老家。

而安阳呢,时称彰德,在袁世凯的宦海生涯中,这里可说是一处风水宝地。他曾在此地向世界充分展示过自己的军事实力,在那个军事实力即话语权的时代,这无疑意味着他是当时清廷的第一强人。

少年时生性贪玩的袁世凯,早年考取功名屡次落榜,后投身行伍才逐渐发迹。他政治生涯的转折点是甲午战后的天津小站练兵,从此青云直上,戊戌变法的第二年当上了山东巡抚,后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进入了大清朝廷的权力中枢。

1905、1906年北洋陆军连续两年举行了大规模的军事会操,其中1906年9月的会操是在彰德(即安阳)举行的,袁世凯是阅兵大臣。这次会操是直隶两湖等省陆军的实战演习,精选出来参加演习的北兵有4万多人,还有各国驻华官员和记者500余人参加。这是甲午战争以来北洋军队规模最大的一次亮相,也是袁世凯对自己家底的一次大炫耀,因此更被朝野以及外国势力看成是大清的支柱。

因此,袁世凯对安阳感情很深,远远超过了生他养他的项城。

天有不测风云。1908年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相继登天后,与袁世凯有矛盾的醇亲王载沣摄政,袁世凯的厄运来了。摄政王载沣发布谕旨,解除了袁世凯所有职务,令袁世凯“回籍养疴”。袁世凯自从和大哥闹翻之后,就把时称彰德的安阳当成了自己的故里。

袁世凯小的时候,就知道安阳有个洹上村,相传商朝名相伊尹在朝中遭人诽谤,到洹上村隐居三年,后来商王亲自到洹上村迎他复任。安阳也是袁世凯的远祖--汉朝大将军·袁绍发祥之地,袁世凯觉得,洹上村对自己是一块吉祥宝地,还在小站练兵的时候,他就买下了这里二百多亩地,只是没想到很快就派上了用场。安阳洹上村位于河南与直隶交界处,交通方便,离京城也近。隐居这里垂钓洹水,也便于掌握天下动态。

所以,袁世凯死后,归葬于他曾阅兵和归隐过的安阳,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袁世凯墓

谁是袁世凯称帝的幕后推手?

《顺天时报》是日本人办的一份报纸,袁世凯对其十分关注。其子袁克定便专门办了一份假《顺天时报》给袁世凯看,鼓吹帝制,迎合袁世凯。

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接受了所谓的民众劝进书,宣布登基,史称洪宪皇帝。1916年3月22日,袁被迫下台,当了83天皇帝。6月6日又因尿毒症弃世而去。

袁世凯是一个谋略绝非寻常可比的人,为什么一定要冒天下之大不韪,逆历史之潮流,复辟帝制呢?这里面除了袁本人的原因之外,还有其他一些人在幕后充当推手,这个因素也不可不察。

袁世凯在临死之前,曾吃力地吐出4个字:“他害了我。”这个“他”是谁呢?

据袁氏家族的人估计,袁世凯死前所说“他害了我”的“他”,很有可能就是其子袁克定。袁世凯死后,袁克定在灵前用头触棺,放声大哭:“爸爸!爸爸!我对不起您!”袁克定的这般哭喊,与他鼓动其父称帝有关。

袁克定之所以主张其父称帝,是因为这样一来他就是皇太子了。袁世凯有一妻九妾,有17个儿子、15个女儿,袁克定是袁世凯的长子,而且是唯一的嫡出。

袁世凯对袁克定十分重视,抱有殷切期望,这从袁克定的名字中就可看出。袁克定的乳名叫“继光”,“继光”的含义,用袁世凯的原话是:“继吾先人之光也”。

由于袁世凯的着意培养,袁克定不仅旧学功底深厚,而且德语和英语都相当不错,袁世凯与洋人交涉时,经常由袁克定充当翻译。在他的书房里,堆满了德文和英文书籍。所以,袁克定很有抱负。辛亥革命后他极力鼓动帝制,无所不用其极,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活动就是给他父亲编造《顺天时报》。

《顺天时报》是日本人在北京办的报纸,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列强无暇东顾,因此,袁世凯十分关注日本的态度,《顺天时报》就是袁世凯的重要消息来源。

由于该报纸经常发表一些对帝制不利的消息,于是,袁克定心生一计,决心瞒天过海,偷梁换柱,自己花钱编造假版《顺天时报》,经常刊登一些鼓吹帝制的文章,袁世凯看了以后,非常高兴,认为日本方面不会有问题,于是加快了帝制的步伐。

不过,毕竟是纸包不住火。这事后来被捅到袁世凯那里,袁世凯把袁克定找来,问明情况,气愤至极,袁克定忙跪下求饶,袁世凯拿起皮鞭就打,边抽边骂:“孽子!欺父误国!”

袁世凯称帝,还与“筹安会”的“六君子”、“十三太保”关系至为密切。“六君子”指杨度、孙毓筠、李燮和、刘师培、胡瑛、严复,他们在1915年8月14日联名发起成立“筹安会”,杨度为理事长,孙毓筠为副理事长,鼓吹帝制。“六君子”加上梁士诒、张镇芳等7人,合称“十三太保”。

袁世凯在临终时抱怨:“杨度误我。” 杨度就是“十三太保”中首要的人物。1915年4月,杨度为袁世凯复辟帝制撰写了两万多字的《君宪救国论》,呈递袁世凯,袁大为赏识,于5月底特地颁发亲笔题写“旷代逸才”的4字匾额一方,赏赐给了杨度。

杨度之外的“十三太保”当中,另一个重要人物是梁士诒。梁士诒号称财神,在民国时期担任总统府秘书长、铁路总局局长、交通银行总理等,是交通系的主要魁首。起初,梁并不热心帝制。袁世凯曾14次探询梁士诒对帝制的看法,梁都假装不解。

为改变其态度,袁世凯、袁克定决定向交通系开刀。一天,袁克定约见梁士诒,单刀直入,问:变更帝制,肯帮忙否?梁见来者不善,回答:容考虑后再作答复。

回去后梁就召集交通系人员开会,明确指出:赞成不要脸,不赞成就不要头。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头之不在,哪有脸面?讨论结果,大家觉得还是要头的好,并且一致认为,不干则已,要干就干得彻底。

次日,梁回报袁克定,表示要全力以赴,以策前驱,用钱就包在自己身上,并提供了推动帝制的路线图,袁克定大喜过望,乐不可支。

除了“十三太保”之外,对袁称帝起到推动作用的还有一些人,比如:

陈宧:1915年11月陈宧受命为四川都督,临行前,伏地九叩首,并跪着上前,嗅袁世凯的脚,大呼:大总统如明年还不登基,我陈宧此去到死都不回来了。袁世凯1915年12月称帝后,封陈宧为一等侯。但到第二年5月,陈宧却又劝袁世凯退位,并于当月通电四川独立,成为袁世凯帝制失败的主因之一。

阎锡山:山西王阎锡山尽管是同盟会员,可在帝制期间为保全自己的地位,极力推动。1915年4月间,他被袁世凯召见3次,其中第一次召见给他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印象。他后来回忆道:我一生见过了多少位咱国家的元首,如孙中山、黎元洪、徐世昌、冯国璋、曹锟,甚至张勋、段祺瑞以至蒋介石等,没有哪一个像袁世凯的两道目光那样虎视眈眈地逼人,使人不敢仰视。

张作霖:张作霖发誓道:关以外有异样,唯作霖一人是问,作霖一身当之;关内若有反对者,作霖愿率本部以平内乱。

古德诺博士:1915年7月,美国霍普金斯大学校长古德诺博士访华,并于8月20日发表《共和与君主论》,认为中国民智低下,只宜行君主立宪而不宜行共和。古德诺访华期间是袁克定负责接待的,这对他是个极大的鼓舞。

日本公使日置益、英国公使朱尔典等,多有赞同帝制的表示。

从上可知,袁世凯当上皇帝,既有自己的原因,也有客观的条件,合在一起,成就了袁世凯的83天皇帝梦。这是袁世凯的“人生高峰”,同时他的事业和生命也在这一时间戛然而止。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发布,作者: 来自互联网。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www.zneh.com/znkb/show-310830.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