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有茶馆,广东有茶楼,客官,您喜欢上哪家?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1-27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669
导读

四川的茶馆是单纯喝茶的地方,除了茶叶外,一般只准备瓜子、花生之类的零食,不像广东茶楼那样,会准备丰富的食物——等一下我们会讲到。大约在咸丰年间,广东出现了一种叫“二厘馆”的地方。 所以最后问题来…

中国有着源远流长的茶文化。开门七件事,就是柴米油盐酱醋茶——茶与柴米油盐这些生活的必需品放在一起,不可或缺。

茶文化在全国各地流传,产生了不一样的载体。在四川有茶馆,在广东有茶楼。他们有什么区别没有?

先来看四川的茶馆。

四川自古以来就有天府之国的美誉,传统农业非常发达,不但是粮食生产大省,也是茶叶生产基地。四川所出产的峨眉毛峰、蒙顶甘露、文君绿茶、峨眉山茶、青城雪芽等在全国都非常有知名度。

长期以来,四川人养成了爱喝茶的习惯,宁可饭不吃,也要喝杯茶。遍布于大街小巷的茶馆就应运而生。走进茶馆里,让老板泡上一杯盖碗茶,看着茶叶在茶杯里浮浮沉沉,渐渐舒展开来,心事也舒展开来。然后拿起一份当天的报纸,打开收音机,或者与旁边认识不认识的茶客聊天,一天、半天时间就这样逍遥自在地过去了。

四川的茶馆是单纯喝茶的地方,除了茶叶外,一般只准备瓜子、花生之类的零食,不像广东茶楼那样,会准备丰富的食物——等一下我们会讲到。当然,大家也不能干喝茶。有的大型茶馆,会进行四川扬琴、评书、清音、金钱板等演出活动茶客一边喝茶,一边欣赏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曲艺节目。

现在,也有一些茶馆,摆着麻将桌子供客人娱乐,喝茶反而在其次。这实际上是打着茶馆幌子的麻将馆,算不了茶馆。

四川茶馆还承担着社交功能。在旧社会,茶馆聚集了三教九流,各路神仙,还是袍哥人家的联系地点。他们在茶馆里看货交易、了解行情。经典话剧《抓壮丁》里的许多场景,便是在茶馆里进行。里面作威作福的王保长,最爱去地主李老栓开的一家茶馆里喝茶。

如今,许多四川商人洽谈生意不去商务会所,而是来到茶馆,喝着茶,聊着天就把一笔生意做成了,比喝酒的效率高多了。

再来看广东的茶楼。

广东的茶楼,最早得追溯到清朝时期。大约在咸丰年间,广东出现了一种叫“二厘馆”的地方。“二厘馆”被视为广东茶楼业的雏形。“二厘馆”用平房作为店铺,将木桌、板凳搭架于路边,向出卖苦力的劳苦大众供应茶点。由于茶价仅二厘,因而得名。

“二厘馆”里面的茶水和糕点都很简陋,但因为价格实惠,很受劳苦大众的欢迎,开遍城乡各个角落。一首民谣这样唱道:“去二厘馆饮餐茶,茶银二厘不多花。糕饼样样都抵食,最能顶肚冇花假。”意思是说,只需要花费二厘茶钱就有茶水和糕饼,还能吃饱肚子,相当抵食。

由此可见,从那时候开始,广东茶楼就打着深深的饮食烙印,绝不仅仅是单纯的喝茶。

对于有钱人来说,他们自然是不屑去“二厘馆”的。到了清朝末年,广东出现了较高档次的茶楼。与“二厘馆”相比,这些茶楼不再是简陋的平房,而是高大的楼房。里面装饰华丽,环境舒适,茶叶和糕饼也高档了不少,成为有钱人休闲饮茶的去处。因此民谣又唱道:“有钱楼上楼,无钱地下踎。”踎是粤语的发音,意思是“蹲”,引申为“混日子”等。

100多年来,广东出现了不少著名的茶楼,如陶陶居、成珠楼等。陶陶居开办于光绪年间,创始人叫黄澄波。黄澄波的妻子名为“葡萄”,因此取名为“葡萄居”。后来,茶楼大王谭杰接手后,嫌“葡萄居”太俗气,改名为“陶陶居”,流传至今。当年,康有为在广州讲学时,就经常到陶陶居饮茶,还亲自书写了店名。

在茶楼的带动下,广东人形成了饮茶的风气。到茶楼“叹早茶”,更是成了许多广东人几十年如一日雷打不动的“功课”。事实上,他们是将“早茶”当作“早餐”来吃。一家人携手而来,围坐一桌,尽享天伦之乐。

如今茶楼里有凤爪、排骨、猪肚、牛肉丸、牛百叶、虾饺、核桃包、马拉糕、千层糕、马蹄糕、糯米鸡等丰盛的食物,食客既可以“叹一盅两件”(一盅香茶、两件点心),也可以来些鱼翅漱口,丰俭随意。

所以最后问题来了,你是愿意去四川茶馆,还是喜欢去广东茶楼?

【参考资料:《四川茶馆》《浅析广东的饮早茶民俗文化现象》等】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发布,作者: 来自互联网。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www.zneh.com/znkb/show-313924.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