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二战时的欧洲战场,多数人第一印象就是德国的“闪电战”,而提到“闪电战”又让人想到它的创造者古德里安,以及德国的坦克装甲集群。而德国的坦克装甲车中,最著名、最广为人知的当数虎式重型坦克、黑豹中型坦克和虎王重型坦克等。
其实,不论是虎式、黑豹还是虎王都是德国在战争期间研制的,主要是为了对付苏联的坦克,它们性能好,威力大,其中黑豹生产了6000辆左右,不论是与苏联T-34相比,还是与德国自己的四号坦克相比,数量都很少。
而即便是四号坦克,在战争初期也不是德国坦克部队的主力,数量并不多。那么,在德国发动战争之初,在西线使用了哪些坦克呢?
二战之初,德国装甲部队如同镰刀一样扫过欧洲,闪击波兰,击败法国,重创英国,从此“闪电战”闻名世界,但是其实德国只投入了2400多辆坦克,其中包括一号坦克523辆,二号坦克955辆,三号坦克349辆,四号坦克278辆,捷克38(t)坦克334辆。
一号坦克是德国二战前研制的第一种轻型坦克,它利用的是苏联超轻型坦克的技术和底盘,具有很强的试验性质。二战初期,一号坦克先后参与了进攻波兰及法国的闪电战,战斗中曝露出了装甲薄、火力弱等缺点,后来被一线部队淘汰,继而被当做训练用车或被改装成支援车辆,比如一号喷火坦克。
二号坦克德国在西线发动“闪电战”的主力坦克,该型坦克战斗全重9.5吨,主武器为一门20毫米55倍口径坦克炮,副武器为1挺7.92毫米MG34机枪。二号坦克主要有PzKpfw II.A/B/C三种型号,其中C型性能最为完善。
三号坦克是一种中型坦克,由戴姆勒-奔驰公司设计生产。在“闪电战”创始人古德里安的理论中属于“突击坦克”。三号坦克一共有10余个型号,其中E型是第一种量产型号。该型坦克1939年装备部队,总重19.5吨,装有1门37毫米46.5倍口径KwK35/36火炮,3挺7.92毫米MG34机枪,装甲厚度为12-30毫米,是“闪电战”的急先锋,参与了入侵波兰、挪威和法国的行动。
四号坦克,因为性能可靠、用途广泛,被德军称为德意志“军马”。不过,在二战之初,四号坦克只是被当做“支援坦克”来使用,主要任务是支援步兵并与三号坦克协同作战,因此,只装有一门75毫米短身管火炮,而助数量也很少,只有278辆。不过由于其技术已经较成熟,改装空间大,后来被德军改装成了突击坦克,到1943年全面取代了三号坦克。
捷克38(t)坦克就是捷克CDK公司在二战前设计生产的LT-38轻型坦克,该型坦克战斗全重9.4吨,主武器为斯柯达公司制造的37毫米反坦克炮,可发射穿甲弹和榴弹。发射穿甲弹时可在1000米距上击穿32毫米匀质钢装甲。副武器为2挺7.92毫米机枪。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后,LT-38被德军没收,重新命名为Panzerkampfwagen.38(t)A型。后来,一直生产到1942年6月。
这些就是二战初期,德军发动“闪电战”的主要坦克,以轻型坦克为主,而且单独从性能上,可能还不如法国、英国的一些坦克,但是德国仍然横扫诸多国家,战术的先进在里面起了关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