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国际环境,风云变幻,昨天可能还亲密无间,今天说不定就会撕破脸皮,而这一切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利益关系,一旦利益的平衡被打破,那么会发生什么事都将有可能。比如1969年的珍宝岛冲突,紧张的气氛不仅弥漫在中苏之间,其他国家也是相当关注,不过好在最后没有矛盾升级,那么很多人就很好奇,在1969年珍宝岛冲突后,若陈兵百万的苏军南下,战局的走向会如何?我们可以仔细来分析一下。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战斗前期苏军依靠武器装备会占据一定的优势,不过想要取胜也并非易事。我们先来分析一下苏军的进攻路线,他们大概率会兵分三路南下,第一路东北方向,驻守的沈阳军区野战部队将正面迎敌,不出意外会被重兵合围,然后苏军的钢铁洪流会从广袤的内蒙古草原一路逼近赤峰附近。第二路是从东北和蒙古交界地带直逼京师,第三路是西北方向的新疆,目标是兰州。
如此一来,东北因为地理环境因素极有可能会成为一个单独的战场,沈阳军区可以利用东北的地形地势进行游击作战拖住一部分的苏军,但是第二路的京师以及附近地带大概率会失守,因为这里将会是苏军的主要目标,兵力以及规模是三路中最强的一路,最远可能会到达长江以北附近。而西北方向则是采用边境游击的方式作战,西藏因为地形原因不会往那里去,所以必定会往中原地带靠近,兰州地带将会是最后一道防线。
这三路中二路最危险,因为直线距离最近,三路相对安全。而警卫2师和3师责任重大,算是真正的“御林军”,另外第65军、69军、28军和24军也会协助抵挡苏军,但是时间不会太久,一旦抵挡不住,第二重防御的主力军第38军和27军就会掩护撤离,同时发起反击。第63军主要负责驻守山西一带,保护关中地区和川蜀之地,第66军严防东海岸,防止苏军从海上登陆。最坏的打算就是退守长江以南,依靠金陵的虎踞龙盘之地势严守。
不论从哪线看,前期都难以抵挡苏军的攻势,此时要做的就是做好心理准备,最大程度拖着敌军,以空间换时间,即便对方再厉害,也架不住庞大的土地,这样一来必将会消耗很大的兵力驻守,战线一旦被拉长,时间一久他们就会难以维持,此时就是反击的最佳时机。
说到现在双方都是常规力量的交手,有人会说还有核武,六七十年代我们也有了这个王牌,苏军不会轻举妄动,如果铤而走险的话,其他国家不会任由事态发展,尤其是老美。另外我军不会等着敌人打上门,苏军百万军队南下,我军难道就不会百万军队北上?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中苏边境线那么长,苏军想要防住需要投入巨大的兵力,西伯利亚铁路就是其软肋。在这一点上我军占据绝对优势。
最后一点相当重要,苏军在欧洲也部署了相当一部分兵力,如果真的这样的话他们不得不调回,如此一来自己就会受到双重威胁,这样的局面他们肯定是不能接受的。所以,这场设想的战斗最终的走向就是前期苏军会取得优势,后面会深陷泥潭最终兵败。
值得一提的是,半个世纪以前的中国,武器各方面都是落后的,如果换作是现在,你们觉得会是怎样的走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