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柜8年后的过年闲聊。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1-30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1005
导读

当身边的「同类人」都在努力地用越来越好的薪水和自身条件去换一个「可以出柜的好时机」时,我这种在我妈眼里仍有点落魄的青年却出柜 8 年了。 当我被停了半个月零花钱后,却终于有点明白了「我是同性恋」这句…

在没有更新的几天里,你们还好吗。

因为疫情的原因,我们的推送计划也受到了一些影响。我们编辑部,刚刚也根据广东省的要求,把开工的时间定在了 2 月 9 日之后。

但我想,在这段需要一起加油度过的日子里,分散在各地的我们还是应该努力制作各种内容来保证 WhatYouNeed 的正常更新。另外,如果你有关于疫情的一线消息和感受,也欢迎在后台联系我们。

今天,我们决定按照年前就定好的计划,分享一篇关于出柜的文章:

当你开始今天的阅读前,我想向你再次介绍自己。

我今年 25 岁了,但正式参加工作的日子还没到两百天。2020 年,是我正式跟家里出柜的第 8 年。

回家过年前,我跟一些性小众朋友聚了聚。由于大部人都还未出柜,大家谈论的话题不外是该不该跟家里坦白、面对催婚怎么办,以及要不要形婚?

这些比哲学课更难的问题,显然没法在几小时的聊天中得到答案。而我,却发觉自己每年能分享的东西在越变越少。

这漫长的 8 年,像是变成了一把丈量我与家人间关系的尺子。

「我看你穿的皮鞋太旧了,今天不好意思让你买单。以后出门尽量把自己整理得体面点。」

去年 12 月,在外出差的我碰巧跟爸妈约了一餐饭。尽管当时我抢着买单,但依旧被我妈拦截了下来。

直到回广州后,我才在这条短信中明白了原因。

说实话,我很喜欢这双皮鞋,哪怕穿了快 5 年也没觉得它旧。但没想到,它竟然成了我妈眼中我过得不太好的标志。

这句话让我走到鞋柜边,好好看了看那双鞋。

原来,棕色的麂皮面料上早已有了发黑的小点,两个鞋跟随不同程度的磨损高低不齐,被猫咬过的鞋带勉强塞在了内侧...

好吧,确实旧得寒酸。不忍再看到,我便把它放在了鞋柜的最下层。

那条原本想要反驳我妈的信息,仍没发出去。但在家长眼里的落魄,却让我在那个下午发了很久的呆。

或许真的很难相信。

当身边的「同类人」都在努力地用越来越好的薪水和自身条件去换一个「可以出柜的好时机」时,我这种在我妈眼里仍有点落魄的青年却出柜 8 年了。

「高二那年,被叫到了办公室,在场的人还有女朋友跟双方父母,我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被迫出了柜。」

当别人问起出柜经历时,我基本都会用这个固定答案。

2012 年,原本该为了高考好好努力的我开了一个漫长的小差。为了尽快把我们拨回正道,班主任当着双方家长的面,公布了那一抹被发现的禁色。

爸妈倒也耐心,领我回家后,他们依旧相信我可以慢慢改过来。但「改」这个字,却一下子召回了我青春的反叛。

「我是同性恋。」几乎没想什么后果,我甩出了这句话。直到说完这 5 个字,我才发现自己的上下嘴唇都在抖。

现在想来,那种胆战心惊,应该多半出于没开诚布公说过而来的刺激。年少无知,无知者又怎么会知道这句话代表着什么?

而爸妈,显然也不想听我继续用自己唯一知道的那点知识,去解释为什么「改」不了。

「先好好准备考大学吧。」这是当时结束一切讨论的最好理由。

考完大学后,应该为了什么再准备呢?

大概应了「你妈注定让你抓狂」的真理,不少大学后在家度过的节日,我都在准备如何跟妈吵架。

而导火线,也必然离不了我的「性取向」。

为了给她普及正确的观念,我还在书柜上摆过很多有关书籍。看着那个玻璃门的书柜,我沾沾自喜地嘀咕了句,「哈,透明柜~」

但这种乐观,却成了某次吵架时的火药桶。

「你看看自己每天都在看些什么书,这样看人能正常吗?」那天我妈很生气,甚至想当着我的面把书撕碎。

我也气。

当我被停了半个月零花钱后,却终于有点明白了「我是同性恋」这句话意味着什么。

它把我变成了风筝,以为自由自在能飞得很远,却有时刻坠机的危险。

而我第一次在现实生活中接触 LGBT 群体,也恰好发生在这次争吵后的几个月。那是一个设立在高雄某音乐节的 LGBT 公益捐款摊位。

不知为何,当跟自己相似的人离得那么近,彼此那么透明的时候,我反而很紧张。

在我颤颤巍巍地往箱子里塞下钱后,他们送了一面彩虹旗作为感谢。

直到拿着彩虹旗走出很远,我才转头看了一眼。那一小撮人依旧在向路人分发各种五颜六色的同志友好宣传册。

与他们这些为了更多人利益而抛头露面的人相比,我这种为了自己而不断跟家人吵架的行为是不是真的显得很蠢?

那回后,我渐渐变得不那么想因为「性取向」而跟我妈吵架了。

我确实还没资格,用他们给我的底气来跟他们争论。但那面彩虹旗,倒一直系在我家的百叶窗上。

我没管他们懂不懂彩虹意味着什么,只觉得心理上我不能认输。

这种努力不把话题往「性取向」引导的状态,持续了一年左右。

而后知后觉的我,也是在一次偶然的聚会后才明白,其实亲戚们的闲聊与观察从未停止过。

那个春节,我跟表姐表哥难得聚在一起聊天。尽管在此之前,我已经向他们坦白了性取向,但相互间从未聊过家里人的态度。

「昨晚姨夫跟我妈在麻将桌上聊到了你,他们互相猜测了你是不是喜欢女生...」我姐说这句话前,明显停顿了许久。

「哎哟~其实,家里除了外公外婆那辈外,都基本知道你的取向了吧?」我哥接过了话茬。

我早已忘了我说了什么,但当时的矛盾感却依旧深刻。一来,我对这种莫名其妙的揣测无语,二来,又像松了口气。

既然长辈已在闲聊中猜到了我的秘密,日后也不用再挨个解释了。

那段时间,我跟我妈似乎也建立起一种默契。每当聊天话题有点要往恋爱的方面跑,我们都会彼此识趣地往后退一步。

这样的试探,使她会在跟我聊天的过程中自说自话地觉得我从未谈过恋爱,哪怕她明确知道我曾跟同性交往。

直到大三春节,当我把那时的女友带回家做客后,才知道在「性取向」这件事上家长自欺欺人的能力有多强。

因为讨厌隐瞒,我提前把我们的关系,告诉了我妈。而我妈,也在明确告诉我「不会祝福你们任何」的前提下,热情招待了她。

那天的晚饭很融洽。吃完后,我们还坐在沙发上聊起了天。当我的爸妈热心地关心她工作情况,让她好好干有前途的时候,我甚至有了「我们是一家人」的幻觉。

「好好工作,找个你家那边的对象,一起买个大房子。」可当我妈道貌岸然地说出这句话后,我才知道自己摔得有多痛。

太狠了,我在心里骂了一句。

女友临走前,我妈仍买了很多家乡手信,并在送客时欢迎她下次再来。

然而在后来某次的争吵中,我妈才告诉我,当时这句「让她下次再来」,不过是逢场作戏。

显然,我妈并不希望这种身份的人再来我家。而这段感情,也早就化成了时间的灰烬。

「你看,女生很难搞吧,我看你真的别再跟女生在一起了。」

这是那次失恋,我妈用来安慰我的话。

不知不觉,这些事早就成了过去。在我长期离家,每年跟爸妈相处的时间都只能按天来算后,我们起摩擦的概率也下降了。

这些年上学上班漂泊在外,我也十分好运地没有因为「性取向」不同而遭过歧视。

同龄人的包容确实让我变得没那么在意家人的认同。世界在越变越开放,但出柜的条件也越来越高了。

当我跟还没出柜的朋友聊天时,他们也总会说,在自己达到某某条件后,便会考虑出柜。

与我年纪相同的人希望能把伴侣介绍给家人,年纪大的却总在说,如果可以选择,谁会愿意跟家人把关系弄糟,长期离家。

大家似乎都在争取达到某个条件。至于这个条件究竟是月收入多少,还是要在某个领域上超越父母的水平,仍未有答案。

而让我更诧异的是,在一些交友网站上,「已出柜」甚至成了不少同志的一种「卖点」。

尽管我凭着「出柜要趁早」的少年心态早早出了柜,但很多时候却又羡慕柜内人的纠结。至少他们跟家人间还有秘密,彼此依旧保持一种暧昧的揣测,不也挺好?

不知道 8 年前那句不知轻重的「我是同性恋」,对爸妈和我到底意味着什么。

是把秘密戳破,还是只配被当一句玩笑话?

今年的春节假期,或许是关注点都在疫情的原因,我跟我妈少见的没有展开太多关于「性取向」的讨论了。

唯有一次,她在无意间问我,南方对于「同性恋」的态度是不是更包容一些。

我没有正面回答她。

脑子却又闪过某天早上,我在微信「在看」那栏里,看到她给一篇「祝同性恋们新年快乐」的文章点了在看。

我好想问我妈:

尽管你不能看到在南方的我有没有把自己整理得体面,是不是也依旧希望我能被宽容对待?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