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觉得累,是因为你不知道什么是最累_伦敦奥运团队的体能-心理学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1-31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659
导读

通常当课进行到这个时候,球员们开始关注我在做什么,“他是不是又在摆标准盘,准备带我们进行体能训练了?”我们队是一个有氧能力很强有球队,但我不能确定她们能以10:10,102%30-15IFT速度进行多少…

原地高强度步法练习:特殊时期运动员可以使用的个人训练

极简设备的髋关节力量训练: 下肢PNF螺旋对角模式

国字号球队赛会制比赛准备:团队项目体能教练的工作思路

这是一个晴朗的星期二下午,在伦敦斯特拉特福德奥林匹克公园,英国曲棍球队要为5 个月之后的奥运会做准备。作为东道主,我们有使用奥运场地训练的主场之利。这是一个不能错过的优势,但也意味着我们将不得不忍受2 小时的巴士旅程穿过伦敦,还要住在酒店里,而且开会也要坐在冰冷的地板上。

教练组觉得球队的备战工作有条不紊。球员的身体能力、无论是场上或场下的表现都有得非常大的提高。自2010 年以来,我们的世界排名一直在稳步提升,自2009 年10 月球队在BishamAbbey 集中以来,除了一项重大赛事外,我们圴获得过奖牌。

今天是周二,我们将在奥林匹克公园安排的这次训练课中增加一些让球员感到意外的元素。

球队在经过了三周的训练后,进入了分散式的训练周。在这期间,运动员没有国家队的训练任务,训练也更为轻松。但是,我们意外地发现在球队恢复的过程中球队有非积极性的反应,这是比较少见的。球员身体疲劳,抱怨训练过程中缺少休息,另外她们还认为训练的难度大了。准备活动花了更长时间,在练习过程中教练们也在不断地激励球员,球员也感觉训练后的体能加练强度更大。做为一个教练组,我们做了大部分教练和支持团队所能做的。我们反省自己的工作,并提出以下问题:

  • 我们做的太多了吗?
  • 队员过度训练了吗?
  • 周期安排出问题了吗?

但是,球员的运动表现的确不太好。原因出自哪儿呢?也许她们没有“过度训练”,但训练太单调了( 单调性太高了)。 我们的周期安排是4周一个循环,也许这种安排会让球员产生疲劳反应,也许更多是心理而非生理的疲劳反应。的确,教练组也或多或少有同样的感觉。

但是,现在离奥运会比赛还有5 个月,我们仍需要一鼓作气,我们不能冒险失去之前努力工作获得的成果。因此,我们认为现在正是我们作为一个团队,重新聚焦于我们的目标的时候。我们要努力实现在2009 年10 月为团队设定的目标和承诺。

周二的这次训练课是对这群奥运选手的一个真正的挑战和机会。通过这次训练课,她们会明白作为一个团队自己在这次奥运之旅中走了多远,也会了解做为一个团队她们的适应力、健壮程度达到了什么水平。

重要的是,本次训练课的目的是让运动员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累’”。

我们都知道,从损伤风险的角度来讲,“训练的单调性”增加不是一个好现象。这甚至会使运动员对训练负荷的麻木和缺乏感知。周二这次训练课,可能会帮助我们重新设定所谓的“单调周期”---- 至少教练组是这样认为的。

周二下午的比赛内容和往常一样,在最后阶段我们安排的是3v2 小场地比赛。球场上的2 个小时现在已经结束了,看起来要结束训练了。

通常当课进行到这个时候,球员们开始关注我在做什么,“他是不是又在摆标准盘,准备带我们进行体能训练了?”当她们没有看到标准盘后,每个人脸上都露出了笑容。“嗯,今天不会再安排跑步练习了!”,她们在小声嘀咕。

我说,“好的,放松。”球员们开始了放松练习。

我们想让球员们感到放松、快乐、安全、舒心的氛围中生活和训练。当然,这时我想让她们觉得“训练要结束了”。在放松结束后,有些队员已经开始向场外走,这时主教练一声哨响,示意球员们去底线集合。我,正在那边等着她们。之后,教练组开始快速地放置标准盘。这种出其不意地作法让球员们措手不及。球员们的随即开始问,“这是要干什么?”。

根据教练组事前统一的口径,除了告诉球员们要以“10 秒-102%30-15IFT 速度的折返跑,10 秒恢复“的方式外,我们不会告诉队员任何信息。 基本上就是让球员们跑到我们说“停”的时候为止。

根据球员30-15IFT测试(注:一种间歇耐力测试)的结果,我们将球员分成若干组。这时,有球员问“我们要跑多少次?”

我并没有理会这些,只是说“各就位”。哨声响起,如期的混乱场面一并出现。即使在跑的过程中,我也能听到球员们在嘀嘀咕咕“一般他会安排12 次,这次估计最多就14 次”。

球员们的体能状态不错,在这个阶段,奥运会级别球队的30-15IFT 的成绩一般在20.8 。我们队是一个有氧能力很强有球队,但我不能确定她们能以10:10,102%30-15IFT速度进行多少次---- 这对教练组来讲是一个未知因素。

我当时想,也许15-17 次就会有球员感觉跑不动,2 、3 成的球员估计就要掉队了。我真是大错特错了!作为一个教练,我们看到了球员们非常好的表现,也看到了团队的决心。在跑完22 次之后,有球员在休息时开始跪在地上。有些球员开始鼓励自己的同伴,但那些鼓励别人的球员也是上气不接下气。

我不管这些,开始倒数最后5 次。在第23 次时,球员们拖着疲惫的身体,开始相互把对方从地上拉起来。 她们展现出的不放弃的决心和态度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就足够了!我喊了一场“停”,随即所有球员都瘫倒在了地上。

这时,她们也许会想,“应该够了吧!”。我喊到“休息3 分钟”。

两分钟后,球员们陆续又回到了起跑线上。 精神上的力量和身体上耐力是本次训练唯一目的,无关训练原则!这种练习安排已经超出了正常的范围(这种练习一般安排 12-14 次为一组) ,而是进入一个不可知的范围, 一个她们认为不可能到达的地方(22次为一组)。这才是真正的目标!

也许未来当她们为了奖牌而拼搏的奥运比赛中,才会发现这是她们需要什么能力。当比赛到最后2-3 分钟时,当你已经付出了一切,感到筋疲力尽的时,你要怎么办?你还能为你的团队做些什么?你真的知道你是否还能在那时做些什么吗?作为教练,我们现在知道她们真的可以做到了。

我的哨声再次响起。但是,因为 我们已经看到了我们想要的东西,所以我在跑完第 8 次的时候就停止了练习。球员们再次横七竖八地躺在了地上。

……

在奥运会比赛中,球队获得了20 年未得的奥运会奖牌(译者注:铜牌)。

==原文完==

英国女子曲棍球队体能教练Dave Hamilton 于《HIIT 》

译者续

翻译本文的过程中,想起自己经历的故事,写出来分享一下。事儿是真的,只是时间、地点、涉及的人就不再提及了。

七月南方的天气异常炎热,两周的上量队员已经很疲惫了,当然,这也在教练组的计划之内。八月份按计划要去拉练,最后的十天安排减量,同时安排了两场比赛。最后一场比赛时出现了特殊情况,一些队员由于某些原因不在队,所以部分队员要完成90 分钟比赛(按原来的想法是每人45 分钟比赛,之后增加一些高强度间歇耐力训练)。

比赛快结束前,有个别队员被替换下场,在走向替补席时边走边嘀嘀咕咕地讲“太累了,快抽(筋)了”。

我想,“是时候让他们知道什么是真的100% ,什么是真正的抽(筋)了!”我走到主教练身边,说,比赛完想要给他们加几趟间歇跑。主教练说,可以!

赛后,安排两种类型的高强度间歇耐力训练,各一组。

这种安排与训练科学无关,与运动员心理有关。当然,训练后的事实证明,“没有一个人抽!”

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的极限在哪里,通过偶尔的这种计划外的、极限式训练似乎可以帮助球员在场地避免出现“在比赛中因为担心自己的体能,而故意有所保留的情况。”排除懒怠等非竞技因素, 球员在比赛中的身体表现,有时与大脑有关,而不一定是真正能力的体现。

文章仅供学习交流使用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发布,作者: 来自互联网。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www.zneh.com/znkb/show-319568.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