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里最“势利”的建筑,往北是贫穷,往南是富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1-31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459
导读

来到德里,最不容错过的就是印度门,为德里乃至印度的标志性建筑。 17世纪中叶,莫卧儿帝国第五代皇帝沙.贾汗将首都从阿拉格迁至德里,并命名为“沙贾汗纳巴德”,经过十年的大力发展,旧德里基本成型。新德里则…

来到德里,最不容错过的就是印度门,为德里乃至印度的标志性建筑。

17世纪中叶,莫卧儿帝国第五代皇帝沙.贾汗将首都从阿拉格迁至德里,并命名为“沙贾汗纳巴德”,经过十年的大力发展,旧德里基本成型。新德里则是1911~1931年间按设计图施工而建成的新城,迄今不过八十多年的历史。

如果说旧德里展现了古老和传统,新德里则象征着现代和独立,德里印度门就像一条分界线,将一座城分成了两部分。

印度门坐落在国王大道上,建于1921年,由埃德温.鲁琴斯设计,最初称为全印战争纪念馆,纪念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三次英阿战争中为英属印度而丧生英属印度军队士兵, 堪称印度版人民英雄纪念碑。

印度门高48.7米,宽21.3米,拱门高42米,因形似法国凯旋门,又被当作凯旋门的再造之作。

印度门现在是政府迎接各国宾客的重要场地,每年共和国日的游行和很多重大集会都会在此举行。

最奇特的是,印度门还是贫富的指针,往北是旧德里,地瘠民贫,往南是新德里,富丽堂皇,贫富之差呼之欲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